如何理解萨特的「他人即地狱」?
首先来讲,萨特在前期的思想中是具有唯我主义(个人主义)和悲观主义倾向的,在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影响。譬如,萨特眼中的人似乎都在倾其全力扮演一种角色,而且他说,“我时刻逃避存在,然而我存在”,这种人的自由本性在社会机器中被压抑的的状态显然是来自弗洛伊德的“潜抑”学说的影响。这种说法本来也是一种悲观的论调——弗洛伊德认为“一切心理活动皆由潜意识的冲动与社会(可理解为萨特的‘他人’)对这种潜意识的压抑构成“。
?其次来说,“他人即地狱”的意思即是,当人的意志受到他人意志的干扰,两种意志就陷入一种水火不容的不可调和状态中。举一个例子,人们看球赛,一个人因为一个球而叫好,另一个人则朝他投来鄙夷的目光,当前者看到后者的举动,他们的意志在此就产生了一种摩擦,前者则必然受到后者意志的干扰,而去思考是否要去寻求改变,而这种思考往往是无结果的,“我”的意志因为“他”的干扰因此陷入了一种难堪的境地,这就是所谓的“地狱”。这个有一个极端例证——作为“施虐狂”的法西斯政权即是强迫“我”的意志顺从“他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