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校的第一批戏校学生

1950年8月,由王瑶卿、萧长华、梅兰芳等在北京、周信芳等在上海、李纶等在沈阳、赵雅枫在武汉分别成立了招生委员会。于北京、上海、沈阳、武汉的两千多名考生中择优录取了80余名新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招收的第一批戏校学生,学制为八年。 在戏校正式招生前,即有先行人校的,其中有王荣增(原在“荣春社”)、李可、苏移、苏稚、金桐、赵仲茹、赵慧笙、杨淑琴、徐若英等。

首届学生中,除以原四维戏校为基础的学生外,还有原“泳风社”和东北戏校并入的学生及后增加的插班生,他们是王晶华、王仲伟、王威良、王竹铭、王荃、孔昭、孔雁、刘亮、刘刚、刘习中、刘匡捷、孙绍恩、曲颖叙(后易名曲泳春》、宋丽芬、毕秀荣、杨韵青、李嘉林、李明德、张志翔、金煜辉、林萍、奎福生(后易名奎生)、奎福才、赵德贵、梅伯寒、叶庆荣、刘淑文、孙岳、李静媛、吴春奎(原在“鸣春社”后易名刘洵)、谢超文(原在“鸣春社”)、徐再蓉、郭佩君、蔡淑卿、魏克虞、郑兰茹、张曼玲、贯金城(原在“荣春社”名贯喜琴,后易名贯涌)等,均于1956年与原四维学生同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