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书院的景点细解
《湖广通志》载:孔子河在县北九十里孔子山前,昔孔子自陈蔡适楚至此问津。
孔子山东南有五云山。此处山青水秀,幽谷清泉,潺潺细流,如呜佩环,孔子河发源于此。全长11.2公里,经夏家畈入沙河后由举水汇入长江。周边山岗林立,两岸景致宜人,河水清澈见底,经问津书院门前缓缓流过。千百年来,河水从上古流过春秋,又从春秋流到如今。因曾留下孔子的足迹,固名。 《明·一统志》黄州城东―百里,相传孔子自卫适楚当登山上,有坐石草木不侵。” 坐石坐落于孔子河北岸水边,问津书院前方数十米。该石宽约二丈,四周草木不侵,光滑如镜,遇冰相激
发出铮铮的响声。石头侧边刻有坐石二字,魏碑书体,字约30公分大小,阴刻而成,苍劲古朴,尤其是坐字,将两个人字刻成口,使其更显端庄。史载坐石二字为汉唐时留下来的旧物,是新洲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该石保存完好,已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叹桥相专孔子弟子们晒书时,好坐在这块石头上休息。后又传孔子在此地讲学时,每天傍晚他爱坐在这块石头上濯足。附图为孔子坐石遗迹。 《问津院志》载:长沮冲一名“长沮畈”,在孔子山左,桀溺畈一名桀溺冲,在孔子山右。
在孔子河南北两岸,各有一片呈梯形的田垄因长沮和桀溺在此耕种过,故人们把这两片地,一曰长沮冲,一日桀溺畈。长沮冲在孔子山左,宽数十步,长三里许。冲口两山对峙,左右山岗盘曲。冲边有一石碑,上刻长沮冲三个大字。桀溺畈在孔子山右,宽平沃衍,田数十亩。畈边有一石碑,上刻桀溺畈三个字。孔子河南岸有个小庙,把长沮、桀溺的画像挂在里面,当土神祭祀。 《湖广通志》载:孔子河桥垒石跨津上,一名孔叹桥。 孔叹桥坐落问津书院门前右边半里许孔子河上,磊石跨津南北,宛如虹流紫电,龙堰苍波。古称书院“水关。该桥四墩三孔,全长23米,桥墩为棱形,桥墩高2.5米,桥面宽2.3头.用15根长约8米、宽0.5米、厚0.4米的大青石板分三组相接并列平铺而成。相传孔子到此问津无果,涉水时书又遭水淹湿,孔子望水兴叹。后人建桥纪之,名曰孔叹桥。
此桥为明万历三十年(1604年)黄冈茅瑞徽募捐修建。后因河床淤塞,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修。
传说当年重修此桥时,孔子河周边的民众慷慨捐资,请来最好的工匠动工。可从哪儿去弄上好的建
筑材料呢?就在众人为建桥材料一筹莫展之际,一位仙风道骨的白发长者来到村庄。他对村民指点迷津:要修成此桥,非用龙骨不可。村民诧异:从哪儿找龙骨呢?只见他拿起罗盘依地而卦,随即指着南方―块长形垄岗说:此地似龙形,必可得龙骨。
垄岗离孔叹桥10多里远。附近的后生踊跃来到垄岗,他们个个身强力壮,都是干重活
的好手,一***32人。掘地一瞧,果如白发长者所言,只见一块块青石,天然生成,坚硬硕大,每根长约3米,***16很。32人抬一根8米长的石块,正好合适。再多一人则嫌拥挤,少―人则力量不足。说来也怪,其中一根石块,众人使出浑身力怎么也搬挪不动。这时,白发长者又飘然而至,解释道:此乃龙脊,不可妄动。众人依言而行,留下龙脊,重新填埋好,只将其余的15根抬走,正好够修桥之用。孔叹桥经历了一百六十余年河水冲刷和车马碾压,至今完好无损。此桥已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广通志》载:孔子山西北隅为晒书场。
晒书场在孔子山西北隅相去里许。是五云山至孔子山中间分脉而断起、顶平如台的小丘,其高稍低于孔子山。原台上有古松二株,铁榦虬蟠,仓髯龙奋,每雨风雨之时,若有飞来之势。 相传孔子师徒涉水过河时,车上的输被水淹湿,只好回车上岸在此晒书,故名。 《问津院志》载:颜子巷在书院东三里迥澜石畔,源出五云山支麓,据津上游自北来注入孔子河。 颜子巷在书院东三里许。该处小溪潺潺,巨石峥崚森列,河岸此处石壁尤加徒峭,高可数仞,大可数围,光平如削。上镯“迥澜”二大字,旁款三小字,上二字剥落不可辨,下一题字尚可认识,后因修孔子河水库被湮。
相传孔子弟子颜渊非常好学,惜时如金。当年他跟随孔子在今孔子山一带逗留时,经常一人跑到此地,坐在一块石头上读经诵典。“颜子巷”因故而得名。 进步处,在问津书院外十步。风亭东面、书院山麓边有一块突出的石头,上刻进步处三字,旁勒五迪二字。 进步处地面用青石板铺有品级道。官员们进入问津书院(孔庙),按古制文官下贱轿,武官下马。在停马场下马、下轿后,官员们要整装束带,从进步处按品级大小,依次踏上品级道,躬敬缓行进入书院。
在时,经常独自一人跑至此地坐在一块大石t:子港一因故而得名;进步处,在问津书院外十步。风亭东面、书院山麓边有一块突出的石头,上刻进步处三字,旁勒五迪二字。
进步处地面用青石板铺有品级道。官员们进入问津书院(孔庙),按古制文官下贱轿,武官下马。在停马场下马、下轿后,官员们要整装束带,从进步处按品级大小,依次踏上品级道,躬敬缓行进入书院。 清光绪《问津院志》裁:回车埠一名“回车坡”,又名“卧车盘”,在书院北十里,石岑崔嵬不生草木。
《湖广通志》载:桥北十里曰回车埠。 话说孔子带领他的弟子,沿着楚黄古道,自北而南,驾牛推车,好不容易到了邾子国五云山下。一群孩子列在道中挡住去路。他们把路旁的石块堆起来,筑出了个小小的方形城,有个名叫项橐的7岁小孩,往里—坐,俨然一副“城里人”的派头,悠然自得。孔子见状,即问项橐:小孩,你怎么不避让车子了项橐毫不惊慌,从容应对:“自古以来,是城应让车,还是车应让城?孔子闻之,无言而对。 孔子下车返身走到城下,望着这位目同寻常的孩童,觉得蛮可爱,于是向项橐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孔子问.你知道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门无关?何车无轮?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刀无环?何火无烟?何人无妇?何女无夫?何日不足?何日有余?何雄无雌?何树无枝?何城无使?何人无字? 项橐不紧不忙地回答:土山无石,井水无鱼,空门无关,舆车无轮,泥牛无犊,木马无驹,斫刀无环,萤火无烟,仙人无妇,玉女无夫,冬日不足,夏日有余,孤雄无比雌,枯枝无枝,空城无使,小儿无字。
孔子一边听一边抚掌,口里念道到:善哉!善哉!”项橐一番智慧的回答,令孔老夫子既难堪又佩服。 接着,项橐反问了孔老夫子3个问题,结果呢,孔老夫子连一个字也没回答出来,只好说了句:后生可畏,焉能求者之;不如今也! 于是回车绕行,怎知转弯过急,车轴扭断,车卧在地,不能前行。待去附近村庄请来木匠修好车轴,才继续南行。后人即称此地为回车埠,又称卧车盘。 烟墩脑,位于新洲旧街问津书院门前的孔子河南岸山顶,遗迹是黄土堆成的圆形,高约五尺,直径约两丈,保留着明显的古代人工夯土痕迹,周边植被树木茂密,但黄土堆上却草木不生。据考证,“烟墩脑”就为孔夫子那个时代筑成在大别山脉用于战事传递军情的烽火台,在元末明初闻名于世的“蕲黄四十八寨”仍发挥着重要作用。[br/]
烟墩脑的传说有2000多年的历史,与孔夫子有关。据清光绪《问津院志》载,清嘉庆元年五月,当地老百姓在问津书院对面的山脚下锄田,挖出—块青石碑,是—块宋代绍圣二年的墓志铭碑。根据铭文记载,早在宋代此地名为“弦歌里”、山名“鹰山”、山顶有“烟墩脑”,而这些地名均与孔子游经新洲相关。
传说当年孔老夫子周游列国,途经此地,被河水挡住了去路,使弟子子路问津于楚国隐士长沮、桀溺而不得。无奈坐在河边岩石上叹息,抬头向河对岸望去,见大别山延绵到此的余脉恰似—个之乎者也的“之”字,而美中不足是“之”字缺—点。于是他顺势将手中的旱烟灰向山顶磕去,就成了“之”的—点。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孔老夫子,就将他磕烟灰形成的土堆取名日“烟墩脑”,流传至今。 孔子河水库是人工水库,旧时代人们开山掘池,出足气力,扩展到了如今这大规模,成为新洲的三大水库之一。水库现大力发展渔业,建立了水库管理处,已具一定的规模,发展前景良好。孔子河水库拥有着观音崖,新庙,乌龟山等当地著名景点,每年的春夏之际都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前来游玩,平常的时候每天吸引大量的钓鱼爱好者前来垂钓,热恋中的男女也都不顾驱车劳顿前来欣赏大好风光。水库气势恢宏,两座高山之间,一条巨大的渡槽横穿而过,大气磅礴,再往前走,一座大山山腰上巨大的溢洪道横空而出,恢宏壮阔,大有一泻千里之感。2008年水库公开竞标加固工程,最后武汉市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730.4606万元中标,并已在年内全部完工,这又进一步的加强了水库的防洪安全指数。如今的孔子河水库已与问津书院,道观河风景区连成一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