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电影《功夫》到底想表达什么?

周星驰主演的早期电影还是很经典的。进入新世纪后,转行做导演,总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他是无厘头喜剧的鼻祖,风格独特。后现代主义和行为艺术都无法形容他。他执导的作品带有超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但却荒诞不经,发人深省。周星驰在电影《功夫》里的角色从小就很善良,为聋哑女孩挺身而出不被别人欺负。长大后想加入斧帮,但没做过什么出格的坏事。他和那个胖子顶多算出轨和小偷小摸。

这样的人现在很少了。他是个好人,但世界迫使他走弯路。本质上还不错。对他来说,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改过自新是不容易的。大结局也很棒。魔鬼终于被打败了,这对恋人结婚了。他也找到了自己的最终结果。当然,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从三大宗师到租船人、租船人,火云邪神在一个又一个残酷的斗争中经历了生死考验,终于明白了这些道理。

其次,这部电影对铁锤帮来说有点反派。真正的斧头帮不是欺男霸女,干坏事的黑帮。反倒是侠义,惩恶扬善。合肥的创始人王亚樵也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鼎盛时期,斧头帮甚至赶超青帮,杜和黄是拜把兄弟。当然,电影不能算是历史,但至少历史观必须存在,不能误导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

最后,影片还表达了远离城市的味道。三老爷退出江湖,躲在包租婆家里做苦力、裁缝、油炸摊贩。为了一群穷人,包租婆甚至得罪了斧头帮。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想早点做,而是他们已经答应了死去的儿子,再也不会过问江湖的事情。如果我们打打杀杀,最初的正义迟早会消失,变成不正义。最好在急流中退出。总之,功夫表达了善良、正义、宽恕和忍耐的主题。虽然有点晦涩荒诞,但依然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