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伊颜值巅峰苏47为何没引领潮流

苏霍伊颜值巅峰苏47为何没引领潮流

苏-47战斗机,是俄罗斯空军的多功能超音速战斗机。苏-47战斗机的最大特点在于前掠翼的设计,与美国格鲁曼公司的X-29试验机很相似,是俄罗斯新一代战斗机的技术验证型号。

苏-47战斗机由俄罗斯苏霍伊航空集团研制,在设计与试飞阶段曾经给予S-32和S-37的编号,1997年9月25日首飞,2002年编号改为苏-47。由于无法满足俄罗斯军方的空战需求,最终停止研发,并未被俄罗斯军方采用,也没有实现量产。

苏霍伊飞机设计局总设计师西莫诺夫决定苏-47的两个研制方案均采用前掠翼,这主要是与其他形状的机翼相比,前掠翼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前掠翼的许用迎角大,可增大飞机的转弯角速度;阻力小;不会出现翼尖气流分离现象,故可增大升力,从而显著提高飞机的升阻比。另外还可改善布局,减小迎面对雷达波的反射面积。

美国在研制F-16的过程中,也曾研制了一架带前掠翼的原型机SFW/F-16,在机翼后掠角为-20°~-25°的条件下,按计算,飞机的转弯角速度可提高14%,飞机的活动半径可增大34%,起飞着陆距离可缩短35%~50%。但是,由于前掠翼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结构发散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还不敢贸然采用这一诱人但又存在巨大风险的技术。

最后就是俄罗斯的第四代战斗机-苏-47“金雕”了。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俘获了德国的前掠翼轰炸机Ju287和大量资料及有关专家,对前掠翼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认识。前掠翼提供了低波阻力,减少了弯矩,而且和常规机翼比起来,它延迟了失速时间。然而前掠翼会产生很大的扭力,如果前掠翼是用常规材料制成,它很可能被撕裂。

进入80年代以来,俄中央航空流体动力研究院的一些专家,又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对前掠翼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研发的复合材料才使前掠翼布局成为可能,从而为从80年代末着手研制的苏-47采用前掠翼技术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