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成都溶尸案:自己做生意亏本,三人痛杀发小,后来怎样了?

1999年11月21日,一个很平常的下午。杨某独自呆在成都办鞋跟厂,和平时一样接了个电话,接完电话便开车离开厂子,再也没有回来。

傍晚妻子给杨某打电话却提示不在服务区,妻子很奇怪,因为和丈夫约定好了,当天下午要送老丈人回老家。

当妻子再次拨打丈夫的电话时,电话提示:对方已关机。

直到晚上10点左右,妻子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便不断尝试给杨某打电话,终于电话通了,但电话那头却不是自己的丈夫。

那个人说:刚才杨某在与我们打牌没听见,现在在吃火锅。

妻子坚持找自己的丈夫,对方说去叫人之后便挂断电话,至此,电话便再也打不通。

重重疑问

妻子慢慢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一夜无眠,第二天便联系杨某父亲,杨某父亲立即去当地派出所报了案。

派出所民警了解完整个事情后,也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当即查询杨某手机信号和通话记录。发现电话在雅安附近。

事情越来越蹊跷,杨某到底去了哪里?为何不给家人打电话?接电话的男人又是谁?他和杨某有什么关系?杨某失踪和他有没有关系?多种阴霾不断压抑在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两个塑料桶

报案当天上午,县民警接到一起报案,报案人称:发现装有尸体的塑料桶。

警方出警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民警发现在河边有两个塑料桶:一个大桶,一个小桶。

大桶装的是已经被高度腐蚀得不成样子的男尸,将尸体从桶里拿出来,办案民警不由的心里一震,尸体大部分皮肤软组织已经全部被腐蚀,骨头在外面裸露着。

再来看那个小桶,打开里面装满了不明液体,通过民警检测是一种强酸性液体。

“川A”

随即,法医开始尸检,结果显示:死者为男性,年龄在25到30之间,死亡时间不超过24小时。

警方另外发现,死者从成都来到这个地方,并且这里不是第一案发现场而是抛尸现场。

终于,在警方逐一排查后了解到一辆为“川A”的白色面包车有重大嫌疑,这辆车在案发前一晚曾徘徊出入天全县。

警方立即进行排查,最后找到车主,但是据车主所说他的车借给了名叫冯林的男性,并说好只借4天,可八天过去却迟迟没有归还。

警方意识到借走车的人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在立即全市进行设卡蹲守,终于在1999年11月23日在新厂开往大邑的方向将其截获。

水落石出

在警方截获的白色面包车内***有三名嫌疑人,其中便有接车的在大邑县做皮鞋生意的冯林,在大邑县做鞋跟的冯吉,和大邑县的农民侯延勋,民警还找到了和案发现场一样的黄色胶带。

经过警方审讯,三人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受害人正是已经失踪的杨某,除此之外,还有一人叫潘贵勋的犯人在潜逃的路上。最终,警方把犯罪嫌疑人全部缉拿归案。

动机

冯吉和冯林本是亲兄弟,与杨某本是发小,关系一直不错,但由于自己做生意亏本,便想到勒索情况不错的杨某,随后伙同其他两人,因杨某认识冯氏两兄弟,便从一开始就动了杀心。

他们打电话把杨某约出来后,将其勒晕,装到塑料桶内,把口封死,开车去往天全县。

路上,杨某因窒息死亡,几人商量毁尸灭迹,将浓硫酸倒入桶内。

小节

杀人可亲近与否并无关系,夫妻、亲属、亲子,更别说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了。

本案嫌犯和被害人就是发小关系,却仅因钱财就置对方于死地。由此看来,和什么人相处、怎么相处,是一个要用一生去推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