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城市化”的方式
?平时很少看纪录片,不是说不爱看。太多精彩的电视剧和电影吸引了我的眼球,忽略了纪录片。一个机会让我有幸看了几部优秀的纪录片,收获颇丰。
?我接下来要写的纪录片《城市化》,选取了几大洲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比如纽约、底特律、北京、里约热内卢。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高中地理课本告诉我们,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相对集中到城镇和城市的过程。城市化还意味着城市土地的扩张以及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区的传播。也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历史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0世纪末,全球只有65,438+0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到2009年,这一数字飙升至50%。如果这种发展速度继续下去,城市人口将在40年内达到75%。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经常去大城市发展生活。城市化好不好?好吧。城市化不好吗?也不好。
?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综合国力本来就不平衡,这也决定了各国之间的城市化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非洲、拉美、亚洲来说,城镇化需求还是很大的。就连孟买贫民窟穷人的厕所,平均也只有几十个人用,更别说住房了。一个城市的格局离不开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设计和规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波哥大的城市规划,包括名为“新世纪公共交通系统”的项目。
?除了常规的大型公交车和公交专用道,这个公交系统还建设了多个站点,但是这个站点和我们这边的公交站点不一样,更像是一个地铁站:你买票刷卡进站,候车区有玻璃自动门,公交车到站就会打开。这让我觉得神清气爽。什么是好的设计?一个服务和方便人们的设计是一个好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让数百人同时上下车,节省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也更加方便安全。看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很感动。虽然我学的是平面设计,但是我向往工业和建筑设计。虽然我不懂设计那些系统的知识,但是我对城市规划一点办法都没有。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泰迪街上的文字和数字直观地将泰迪街居民每周的用电量展示在地面上,供居民和路人了解每周的用电量,并与上周进行对比,非常直观。这种方法没有那么复杂高深莫测,却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馈和效果,甚至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为什么?因为有人参与其中,每天记录用电量,把数据发给工作人员。当然,这也会让居民更加重视用电。这也谈到了设计与人的关系。设计离不开人。如果人与设计的联系很少,那么这个设计就不会成为杰作,人们自然不会为此买单。喜欢泰迪街上的视觉设计,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这也是我以后可以做的项目。设计与人的关系,在我以后的设计学习和创作生活中,一定要牢记在心。
?推进城镇化也有弊端,我上面也提到了。一个地区可以开发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在推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破坏原有的生态绿化环境,资源的开采和浪费以及后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高度城市化后,还会面临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堵等一些城市病。纪录片最后提到的“斯图加特21世纪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何协调科技与生活,城市化与人民利益,成为政府必须考虑好的问题。修建新铁路必然改变城市原有的布局,但斯图加特是老城区中具有自然保护价值的宫廷花园。皇宫花园由著名设计建筑师托雷于18世纪设计。这是一条连接市中心和内卡河的绿化带。里面的古树寿命长达数百年,甚至在战乱中也没有被破坏,因此受到市民们的珍爱。当政府的行为失去民心,就会引发一系列矛盾,示威游行也会出现。因此,设计、设施、计划或其他与人民利益有关的东西,如果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就会被烧毁。虽然斯图加特21世纪计划的出发点是对人民有利的,但很难说城市规划是因为必须考虑所有的因素。平面设计的影响虽然没有城市规划那么严重,但也要考虑各种因素和需求。还是那句话,设计离不开人。
?从某种角度来说,城市化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长:它褪去了软弱和幼稚,迎来了勇气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