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边应该怎样看待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我们要世代铭记!终生不忘。

或许有的人会问,“这件事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我们还有铭记的必要吗?”你还记得张纯如吗?那位出版《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勇敢的姑娘。这部揭露日军对南京城和人民造成不可磨灭的毁灭性伤害的英文著作,曾连续10周成为《纽约时报》畅销冠军。

活埋:日军的活埋行动就像生产流水线一样精确而高效。日本士兵强迫第一批中国俘虏挖好坟坑,第二批俘虏埋掉第一批,再由第三批埋掉第二批,以此类推。

日本士兵故意将有些受害者只埋到胸部或颈部,为的是让他们遭受更多的痛苦,比如用刺刀将他们砍成碎块,或者让他们遭受马匹践踏和坦克碾压。(摘自《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这只是日军对中国百姓无数折磨致死方式中的一种,书中提到还有更多令人视之悚然更遑论真正施行的折磨:身体毁伤(钉住身体,一寸寸割下他们的肉,被剥光衣服刺破喉咙、眼睛等部位)。

烧死(日军把受害者推进坑底,浇上汽油活活烧死,而施暴者站在坑旁大笑);冻死(数千人被日军干到冻结的湖面上,砸开冰面,让他们“捕鱼”,而后当做浮动的靶子枪杀)。

他们的累累恶行,已经不把中国百姓当人,而是供日军取乐、满足他们扭曲恶性的工具。当谈到这个问题(强奸妇女)时,田所耕三同东史郎一样坦率。“强奸后,我们还要杀死她们。”他回忆说,“强奸后只要一放开她们,有些妇女就会拔腿而逃。于是我们就‘砰’的一枪从背后射击,将她们解决掉。”

仍然健在的老兵回忆说,许多日本士兵对此没有丝毫负罪感。“或许在强奸时,我们把她看作一个女人。”东史郎写道,“当杀掉她时,我们只是把她当作猪一般的动物而已。”(摘自《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日军的罪行被此书公布于世后,张纯如遭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导致她患上了忧郁症,最终,不堪其扰、万分痛苦的她,在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年仅36岁。

或许,你还记得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最为肆虐的时候,一则#拉贝后代向中国求援#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吗?

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城内设下的安全区(各国驻南京使领馆开辟的保护本国国民不受日本军人侵扰的区域。)却保护了25万中国难民,这得感谢“南京的活菩萨”贝拉和他带领的20多名外国人。

南京的受难人民涌入安全区,粮食短缺是紧要问题。南京市长送给安全区的2000吨大米和1万袋面粉被迫置于南京城外,拉贝和其他外国人顶着日军的轰炸机冒死往返运送粮食,一位司机的眼睛因此被流弹片炸伤。拉贝是南京受难人民的英雄,但在德国,他和家人却食不果腹,孩子们只能吃野草做成的汤。

1948年,拉贝的困境传到中国。当南京市政府向市民宣布拉贝需要帮助时,引起了强烈反响,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弗兰克·卡普拉的经典电影《风云人物》的结尾。几天之内,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就为拉贝募集了1亿元,相当于2000美元——这在1948年可不是小数目。

同年3月,南京市市长抵达瑞士,在那里购买了大量奶粉、香肠、茶叶、咖啡、牛肉、黄油和果酱,装了四大包寄给拉贝。

从1948年6月,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南京,南京市民每月都会为拉贝寄去一包食物,以表达对拉贝领导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的衷心感谢。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甚至表示,如果拉贝选择回中国的话,会为他提供免费住房和终身养老金。(摘自《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正是因为拉贝在南京城人民遭受日军大屠杀的危难时刻,不顾生命危险保护了我们的祖辈,他留下的文献材料(《拉贝日记》)向世界佐证了日军的屠杀恶行,是我们中国的“辛德勒”,所以他和他的后辈有难,我们也会全力相帮。

再给大家说一个数据,12月12日,新京报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今年以来,已有7位老人先后离世,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54位。

陈列了1213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的墙上,仅有54位尚在人世,他们都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所以为何我们要铭记这段屈辱、痛苦的历史?为何要让这段历史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血脉?因为这不是一段历史,是我们的祖辈和同胞留下的血和泪,为了让这段真相公诸于世,让加害者受到谴责,有无数的人付出全部,包括他们的生命。

时至今日,加害者依旧不承认他们所犯的累累恶行,甚至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让世界人民忘记他们的罪行,想要通过时间“打败”尚存于世的受难者,让这段真相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而我们能做的,只有铭记。铭记这段历史,才能捍卫历史的真相,珍视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衷心的希望,知道真相的你,能在有人问“我们还有铭记的必要吗?”时,认真的回答对方,“我们要世代铭记!终生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