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五大误区 你犯了几个?
戴口罩五大误区:
1、戴“漏气口罩”
有的人口罩自以为戴好了,实际上却不然。因为漏掉了很重要的一个步骤——鼻夹处没有完全贴合。口罩上方没有贴合,呼出来的气体都跑到眼镜上,而外界的病毒及其他有害微生物,也进到口罩与脸颊之间。这样戴口罩,等于没戴。口罩与人脸留有缝隙,呼吸时的气流会流向缝隙,会严重降低口罩的过滤作用。
正确做法是,戴口罩时多做两步:按按鼻子,贴紧下巴,越严实越好。
2、戴口罩不分正反
不少人以为口罩白面朝外。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戴反口罩。口罩其实是多层结构,以常见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为例,***三层,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
本来人呼出来的气体比较潮湿,而内层与口鼻接触,正好能吸湿保持口罩干燥,能阻挡病原体。如果戴反,外层朝内,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透过,戴一会儿就湿了,口罩潮湿就丧失了阻挡作用。
正确的方法只要记住两句话:有颜色的面朝外,没颜色(白色)的面朝内。
3、摘口罩时碰到口罩外侧
口罩能阻挡有害的病毒、细菌,最外面那层肯定是最脏的。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方式有两种: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我们通过口罩阻挡了飞沫,如果用手直接从外摘下,则为病毒打开了接触传播的通道。
如果忘记洗手,再去摸鼻子揉眼睛,病毒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体。原本用来阻挡病毒细菌的口罩,却成了疾病的传播者。
正确的摘口罩方法,记住两点: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拿住挂耳绳取下即可;脱下口罩后要洗手,没有洗手条件不摘口罩。
4、口罩喷满酒精或高温蒸煮
即使是最普通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也是多层结构,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而外层之所以能阻水,是因为借助了液体表面张力。最常见的利用液体表面张力的阻水材料,就是荷叶,水珠落在荷叶表面不会散开吸收,只会形成水珠滑落。
口罩外层也有类似的阻水效果,如果用大量酒精或高温蒸煮处理口罩,会导外层材料变性,对水(血液、唾液)的阻挡能力下降,口罩的过滤功能会大大降低,甚至失效。其实,只要不是去过人员密集的公***场所(如医院),可以循环利用的口罩不必消毒。
正确的方法是:对于可循环使用的口罩,直接晾在干净、通风的地方,或存放在清洁透气的纸袋里即可。
5、不管去哪都戴口罩
由于近期感染人数增长得很快,不少朋友到哪都戴着口罩,口罩消耗得很快。其实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如果是个人独处,例如自己开车、散步,只要没有特别密集的人员接触,感染风险很低,可以不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