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要求薄葬的李鸿章,生前家产真有1000万吗,从哪来的?

众所周知,因为太平天起义,清朝政府开始重用汉人中的能人异士为将。李鸿章便是其中的一位很牛的名臣,他镇压太平有功,而且为人又颇有心机,深谛政治之道,因此深受慈禧太后的宠爱和器重。

李鸿章是安徽省合肥人,24岁中进士入了翰林院,后拜曾国藩为师。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奉旨设立团练,打造出一支“湘军”。期间,36岁的李鸿章在曾国藩身边担任幕僚。

到了太平天国中期时,李鸿章开始“一展头脚”,他“脱离”了曾国藩,组建了淮军进入江苏,收复了不少城市,立下了不少战功。太平天国被灭后,李鸿章进一步晋升,随后又围剿捻军之乱,仕途进一步青云直上。

再后来,李鸿章以高强的眼光和超级手段开启了洋务运动,想通过“武力革命”来让国家维新。但甲午战争的爆发,因为清军的惨败,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代表清廷签字画押的却是大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

弱国无外交,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让李鸿章背上了卖国求荣的骂名。李鸿章因此心力交瘁,也无法释怀。

1901年,李鸿章又受慈禧太后之托,签下了《辛丑条约》。签字回来后,79岁的李鸿章突然吐血而亡。

慈禧骤闻李鸿章去世,流着泪说了15个字:“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人分担了。”

随后一边追封李鸿章为一等侯爵——太傅,谥号文忠,另一边赏赐白银五千两为李鸿章办丧事。

李鸿章的老家是安徽庐州府(也就是合肥),他死后择了落叶归根——魂归故土。但令人不解的是,他没有埋在自己李家的祖坟之中,而是选择了在一个叫大兴集的地方成为自己的“归处”。

李鸿章选择大兴集当然是有原因的。因这里天下闻名的包青天包拯的老家,以及死后埋葬地,。而李鸿章是包拯的“超级发烧友”,他刚赴入仕途时,曾一度把包拯当榜样,试图做包拯这样的清官,被后人称之为“李青天”。

然而,事与愿违。李鸿章所面被逼的所作所为,显然离“李青天”有十万八千里了。

从1882年开始,李鸿章就多次修缮包公祠,而自己的墓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动工。因为慈禧太后的器重,再加上李鸿章的遗愿,直到李鸿章于1901年死后,才在慈禧的亲自督导下开始动工,2年后,其墓才过多成。停尸长达近2年的李鸿章这才得已风风光光的葬进了陵园。

上个世纪50年代,当地农民因为“生产”需要开始发掘李鸿章的墓。由于当时的技术和能力落后,结果农民们用铁锤砸、炸药哄,都打不开墓室。还是请来一位有盗墓经验的老江湖想出了一办法,从几十米外挖地道,从墓室下面打洞上去,才进入墓室,拖出来李鸿章的棺椁。

打开以后,发现李鸿章他的墓葬“寒酸”的令人惊呆:里面只有一个怀表,一副眼镜,一副拐杖和七枚金币。大家不甘心地接着往下面挖,终于有神奇发现,因为他们挖到了两块重达30公斤的金块。

大家乐疯了,以为发横财了,于是赶紧拿给专家去鉴定。专家仔细看后,问他们是不是拿错了东西。随后摇头说:这并不是金子,而是镀了一层金的黄铜。

世人很奇怪,作为晚清重臣的李鸿章为什么陪葬品如此“拿不出手”呢?原来,李鸿章薄葬在当时并不是一个秘密。也许是出防盗墓的需要,也是许是生前尽是屈辱,并未对大清朝做过多少利在社稷的事,李鸿章死前立下遗诏,要求其墓中一切从简。因此,尽管慈禧一再提议厚葬,但李鸿章家属一再强调李生前遗嘱乃一切从简方才作罢。也正是因为这样,李鸿章的墓摆在那里50多年来从来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其实,李鸿章生前的确留有大量的资产,据梁启超保守估计,李鸿章的家产不少于1000万两白银,其中还不包括田宅和地契。

当然,李鸿章的巨额财产并没有被他带进坟墓,而是留给了他的子孙,因为他认为放进墓中难逃被盗的劫难。

而李鸿章一***有3个儿子,2个女儿,他的财产主要是分给了儿女们。

据悉一代才女张爱玲就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她曾长期在外流洋,后得已发迹,显然离不开李鸿章巨额财产的“庇佑”。

陈了张爱玲,据说在李鸿章的后代中还走出了3位亿万富翁,他们三人一直居住在海外,有着自己庞大的家族产业。当然,他们虽然是李鸿章的后代,但全部是靠白手起家,奋斗几十年才有了庞大的家族基业,跻身于富豪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