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罗宪,为何降魏不降吴?

几年前,蜀汉后主刘禅派襄阳人罗宪领兵士2000人驻守永安城。

后来因邓艾偷袭,成都兵败。

远在永安城的罗宪听说成都被攻破,心理上还没有接受,但城里的官民们也听到这个消息,却是一片恐慌。

为了安定人心,罗宪不得不杀掉其中一个散布成都变乱的人,百姓们这才安定下来。

巴东永安城距离成都挺远,罗宪只能等先确认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后,才有所行动。

直到几天后,罗宪等到了刘禅的手令,要求他归降魏国,罗宪率领他手下的兵士到永安城外的都亭哭吊了三天。

不过老话说的好,浑水摸鱼,趁火打劫。东吴听说蜀汉被邓艾打败,就想趁乱到蜀汉夺取一些好处。

东吴派兵西进,表面上还声称是来救援蜀汉的,实际上是想袭击永安城的罗宪。

罗宪在城里接到前方报告后,对他的兵士说:

我蜀汉已经覆亡,东吴本来是我们唇齿相依的邻邦,他们不但不怜悯我们的危难,还背弃盟约,趁火打劫,谋取利益,实在是太不讲信义了。

我们蜀汉今日灭亡,他们东吴怕是也不能够长久,我们决不做吴国的降将俘虏!

士兵们表示愿意听从罗宪调遣。

于是罗宪坚守城池整治装备,全军上下十分激愤,一致把枪口对准了吴兵。

东吴人听说钟会、邓艾失败,蜀汉上百城无主,虽有兼并蜀国之心,但蜀之巴东永安城罗宪防守坚固,东吴军士兵不能顺利通过那里。

东吴不得已派出抚军步协率兵向西进攻。

罗宪的士兵总***也就2000多人,实力太弱,不能抵抗步协的进攻。

于是罗宪一边派参军杨宗向北突围,到安东将军陈骞处告急,一边又给晋公送去文武官员的印绶和人质。

步协攻打永安城,罗宪与他交战,从容应对,却把步协打败了。

步协的失败,令吴王大怒,吴王不死心,非要拿下永安城。于是吴王又派处镇东将军陆抗人,率领三万兵士增缓步协,完成对罗宪的包围。

罗宪被围攻近六个月,魏廷的救援仍然未到,城中之人病倒大半。

有人劝罗宪弃城而走,罗宪说:

我是此城之主,为百姓们所仰仗,他们有了危难而不能让他们安定,情况紧急就丢下他们逃跑,这不是君子所为,我要战死在这里!

陈骞把这些话告诉了晋王司马昭,于是派遣荆州刺史胡烈,率步骑兵二万人攻打西陵以救援罗宪,几天后,吴国军队撤退,罗宪总算解脱了。

后来晋王司马昭让罗宪依旧在原地任职,又加陵江将军之职,封为万年亭侯。

参考《资治通鉴》

评论

看完罗宪的故事,很多人一个疑问,罗宪为什么降魏不降吴?原因有三,

第一,他是谯周的弟子

罗宪有一个老师就是谯周,谯周曾经劝后主刘禅说,宁愿投降魏,也不投降吴,因为不想看到投降两次的耻辱。

罗宪作为谯周的弟子,他应该知道他老师的观点,不能经受投降两次的耻辱,所以罗宪在东吴进攻的时候,誓死不降!

第二,吴人不讲信用

东吴确实不讲信用,以前后主跟东吴修好,巴东边境本来和谐安宁,就因为成都覆灭,东吴人就想趁火打劫,破坏边境和平。

罗宪作为永安城主,实在不能接受这一点,国虽不在,民却还在,不能因为国灭,破坏一城人的生存条件,所不能接受的。

再有,吴人可以不遵守两国以前的约定,就算罗宪投降东吴,那么过不了几天,东吴就会换掉他,因为不信任罗宪。甚至把他关押撤职杀害。那样的话,投降东吴就得不偿失的!

第三,罗宪自己是忠义之人

罗宪本是忠义之人,蜀国除了诸葛亮,姜维,罗宪也是忠义之人。这样的人,把忠义看的比生命更重要。

罗宪奉命守土,东吴来进攻,他守卫城池。这是对国家的忠诚。

后主投降后,给罗宪写手令,让他归降魏,接到手令后,罗宪才交出金印给魏廷。这是他对刘禅最后的义。

罗宪心怀国家臣民,忠于国君,保一方平安,有这样的素养和修为,上天不会亏待他!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