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视木心
但仅此而已。后来才知道,王先生的弟子陈丹青。陈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他说话算数。他有很多真知灼见影响了我,我相信陈老师的话。查阅资料后得知,是陈丹青把他的老师穆欣先生带给大陆读者的。他在纽约听了穆先生的世界文学史讲座,跟随穆先生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文学探险”。后来陈丹青把那五年记录的五卷讲义整理出来,成了一部40多万字的大书。因此,王先生得以在中国大陆与读者见面。
我从来没有仔细读过他的一点文字。直到今天看到老公的《琼·梅卡随想》,于是一头扎进去,体验了一种特别的浩瀚和唯美。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精神镇静剂。因为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王老师游遍千山之后的从容淡定,都体现了他历经磨难之后的随性与安稳。
王先生说,不谦狂的人不狂;不疯狂但谦虚的人,真的不知道自己谦虚什么。先生,这句话告诉人们如何识别生活中的疯子。俗话说“少年有少年狂”,“人不疯枉少年”,意思是年轻人要狂妄,但年轻人的狂妄在于无知无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狂妄。这样只会鼓励年轻人质疑权威和尊重,顺从内心,敢于做自己。疯狂,往往需要资本,自大的人,往往靠天赋,靠天赋也是开放的。如果你想让你的疯狂看起来像那样,你必须谦虚。如果一个人只有疯狂,而没有谦虚,那就太可怕了。谦虚和疯狂是对立的,疯狂是对外开放的,谦虚是对外克制的,但都是一种示人的技巧。在王老师看来,谦虚是依赖于疯狂的,否则,不疯狂而谦虚的人算什么谦虚?
王先生说,男主角的失策,美女的失贞,往往就在这一瞬间,这是一个意识与潜意识界限模糊,不由自主的瞬间。王先生的演讲讲述了一个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特殊时刻——失足和出轨。这是什么样的情况?人的品质往往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却往往在不重要的地方形成。这是什么关键时刻?就是王老师所说的“意识和潜意识界限模糊的那一刻”,人在这个时候会情不自禁。没关系,但在有意无意修炼的那一刻,我对照着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行业标准来磨练和雕琢自己。
王先生说,个性就是风格。我这里理解的风格概念,类似于现在的俗词中的“造作”二字。也就是一个人在别人眼里一贯的做事风格和特点。王先生认为,历代艺术家的风格都是逐渐形成的,自然发展的,受日月精华的影响,自然潇洒,轻松自如。现在时间过得太快,物质和精神对流太激烈,艺术家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我想到了我的事业。一碗鸡汤说老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问题是,在无脑生活的今天,有多少老师还能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所谓的人格魅力去忽悠年轻人?恐怕是缺乏个性和魅力吧。
王先生说,智力是一种弹性,从早到晚绷得紧紧的人无疑是傻逼。此话杀心。赶着上班的人,起早贪黑的孩子,时而失业时而有工作的农民工,每天就像行军打仗,冲在最前面,神经紧绷得不能再紧绷。就像拳台上格斗的拳击手,他一直这么直着,等一会儿,他就往前走。这不是傻子是什么?按照王老师的意思,现在已经进入了愚人辈出的单位,或者说是批量制造愚人的环节。这个说法是对的。
王先生是一位造诣极高的艺术家。他谈的都是对艺术的评价或思考,而我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懵懂孩子,不小心撞上了艺术的迷宫,流连忘返。仅仅靠想象美好的意图和用字母涂鸦来表达我对我丈夫的钦佩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