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生前三句狠话,万历哪怕听懂一句明朝都未必衰亡,你怎么看呢?
身为一位以十年强硬改革,为大明朝漂亮续命的铁腕政治家,万历首辅张居正拉仇恨极多。但是,哪怕最恨他入骨的政敌,却也常服气他优雅的风采。这位拥有“眉目轩朗”颜值的大明首辅,平日常一袭华贵衣服示人,举止谈吐更风采十足,简单几句充满磁性声音,就轻松切中问题关键。举重若轻的优雅风采,堪称明代首辅里的头号男神。
不过,这位“优雅男神”张居正,一生大刀阔斧,却也有不顾“风采”撂狠话的时候。
比如下面这几句狠话,其中更有粗话,却是清一色话粗理不粗,字字句句戳中明朝兴衰国运。甚至可以说:倘若清算了张居正的万历皇帝,接下来的三十八年执政生涯里,可以好好弄懂张居正这几句话,大明王朝真不至于在1644年,就落到上吊亡国的境地。
狠话1:当嘉靖中年,商贾在位,货财上流,百姓嗷嗷,莫必有命,此时景象,有异于汉唐末世乎。
张居正宦海浮沉里,他自己最难忘的日子是哪段?却是自己初入仕时,工作十分平淡的明朝嘉靖年间。甚至后来他位居首辅,启动轰轰烈烈改革大业时,对数十年前嘉靖年间的国事,却依然念念不忘。甚至在给福建巡抚的私人书信里,愤愤然写下自己的回忆:当嘉靖中年,商贾在位,货财上流,百姓嗷嗷,莫必有命,此时景象,有异于汉唐末世乎。
这一段话的白话翻译,放在封建社会,已然“大胆”到突破尺度:当年在嘉靖皇帝的糟糕治国下,这大明王朝啊,差点就像汉唐当年一样亡国啊!但比这悲愤心情更触目惊心的,却是这其中的十六个字:商贾在位,货财上流,百姓嗷嗷,莫必有命。
自从嘉靖年间起,这十六个字,就是承平日久的大明王朝,越发要命的大病。高速发展的商品经济,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催生了嘉靖年间越演越烈的腐败。奸臣严嵩当政期间,选官都成了买卖,各种官职明码标价,各级官员更把工作当生意,花多少钱买的官,当然要巧立名目加倍捞,简直成了“商贾在位”。贫富差距更是拉达,以至于“货财上流,百姓嗷嗷”,这才有了嘉靖年间国事举步维艰的惨状。能艰难维持下来,自然连呼幸运。
也正是这刻骨铭心的记忆,撑起了张居正十年如一日的坚决改革,尤其是廉政方面下狠手。就连世袭云南的沐氏公爵家族,都被他抓到京城法办。十年改革生涯,惩贪从未放松。以朝鲜使臣记载,万历三年时,几乎每一期的明朝邸报上,都会公布大量贪腐案情。仅六七八三个月间,被张居正惩治的贪腐官员就有近百人。正是这全国撒网般的惩贪,治出了“万历中兴”时代,大明朝曾经高效廉洁的政风。
但是,就是在张居正溘然长逝后,清算了张居正的万历皇帝,很快做了甩手掌柜,曾经“商贾在位,货财上流”的局面,很快就死灰复燃。自万历中后期起,明王朝的贪腐风气越演越烈,最终到了崇祯年间不可收拾的局面:李自成打进北京后,从京城大小官员的家里,就搜出了七千万两白银。明朝,就是被这些“货财上流”的蛀虫,活活贪死的。
狠话2:繁称文辞,天下不治,口蔽耳聋,不见成功
嘉靖皇帝驾崩后,忧国忧民多年的张居正,终于在隆庆年间成功入阁。却立刻发现了另一个悲催事实:比大明朝的“贪风”毛病更严重的,更有“懒风”。
在张居正初入内阁时,这“懒风”更演变成恐怖场面,以张居正自己的话说,多少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哪怕是前线要钱要兵的十万火急事,当时却成了内阁公文发下来,然后就在六部来回踢皮球。可怜张居正在内阁累死累活,成天就忙着收发批复公文,有些公务甚至拖了十几年,硬是半点进展没有。甚至皇帝下诏催问,都照样被糊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