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民俗文化
千佛山庙会
济南风俗,每年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要到千佛山登山,站在“赏菊岩”上赏菊。
自元代开始,就定九月九日为千佛山庙会。
千佛山附近盛产柿子,尤以大盒柿为最著名,庙会期间,适值大盒柿成熟上市,赶庙会者,多买柿子而归,故千佛山庙会有“柿子会”之称。
济南药市会
济南药市会在清初就已经兴起,是全国三大药市会之一。
旧时,济南趵突泉南门偏西有药王庙,传说夏历四月二十八日是药王生日,每年这天,药商、药农和民众多到药王庙祭祀,庙内主持雇戏班演戏,药商、药农便携各种中草药和中成药来此出售。
3.七月三十放河灯
在济南,过去每逢七月三十日晚,各佛寺举行盂兰盆会打醮育经。
有的人家要烧上大批线香,沿院内墙根和甬路一根根插在地上,向地藏王表示虔诚;有的则用放河灯的形式超度死在河里的鬼魂。
据说,农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成道的日子。
他在成道时,曾发誓要普度有罪孽的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
因此,七月三十日便成了超度“亡魂”的日子。
4.济南民俗之明湖踩藕
踩藕时,踩藕人身穿一件皮制的不透水的“连衣裤”。
皮衣见水后质地变软,穿者在水中手足可以运用自如。
只见人头或皮衣上口在水面上时沉时浮,很有节奏感。
这是踩藕人用脚在水下探索找藕。
找到藕枝后,还要找到合适的藕节,然后用力一踩,一枝鲜藕便从根上断下,再用脚将藕挑出水来,抓一块藕上的黑泥,涂在断口外,以免灌进水去。
因藕内有空气,能够浮在水面上,否则就会沉入水中。
最后将飘在水面上的藕收集起来,再挑到市场上去出售。
5.碧筒饮
据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在古代,大明湖的荷花盛开之际,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边避暑,他们把湖中的大莲叶割下来,盛上美酒,然后用簪了将莲叶的中心部分刺开,使之与空心的荷茎相通。
人们从荷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用当时亲身体验过的文人的话说,就是“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
这就是被唐宋文士传为美谈的“碧筒饮”。
6.曲水流觞
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被定为“上巳”。
在这一天,人们要到水滨洗濯,以消除不祥,叫做“修”。
巍晋以后,又把这一天确定为三月初三。
在这天修以后,人们顺便要举行野餐宴乐和“曲水流觞”的诗酒盛会。
游乐的人们,列坐在环曲的水溪旁,把酒装入觞杯中,置于托盘上,放在溪流上游的水面上,使之顺流飘下。
觞杯飘至曲折拐弯处,往往会停住不动;即使在前一转弯处未停,也会在后一个转弯处停下。
酒杯停在谁的近前,谁就得将酒饮下,饮后还要作诗吟唱,作诗不成便是罚酒。
7.“吃春”
济南人喜食香椿。
食用香椿的嫩叶为“吃春”,有迎接新春之意。
济南近郊仲宫一带盛产香椿。
每年春季,香椿萌芽抽叶时,也正是济南人“吃春”之时。
此时,农民们把嫩紫或淡绿色的椿芽掰下来,拿到市场上叫卖;喜欢“吃春”的人们争相购回家中,品尝春天的香甜。
扩展资料
济南历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隋代大佛(位于历城区大佛村,凿山而成,建于隋代,为山东第一大佛)。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
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
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fuxi)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