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记忆之1985,马三立和港台明星同台,为何被指最失败?

现在如果问一位年轻观众,你印象中最失败的一届春晚是哪一年,估计他能说出一串名字来,或者由于数量太多记不清楚了。

如果回到九十年代,说起哪一年的春晚最失败,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1985年春晚,因为这届春晚的失败是经过“官方认证”的。央视新闻联播曾经就这届春晚向全国人民道歉,因此1985年春晚的失败不可避免地被永久记录在册。

其实,现在重看1985年的春晚还是有很多亮点的,其失败的原因除了客观问题可能还有主观的误解和时代的特色。

一、国宝级泰斗和流行巨星同台,全场焦点中国女排

1985年春晚上,传统的现代,经典和流行元素并存。

相声泰斗马三立唯一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就是这回,他说了一段《大乐特乐》,这段相声很吃功夫,但是却有个问题就是不热闹。前面调侃人名效果很好,比如“王富贵”这个哏儿现在也流行。后面的正活说饭店招牌就有点冷了,好在这个包袱的底“狗不理”相当棒。

现在有人说姜昆当年在台上直呼马三立的名字叫他马三立同志是目无尊长,说这话其实没道理,毕竟那是1985年,大家管谁都叫同志。而且99%的观众根本不了解相声界还有辈分一说,姜昆在台上叫马三立老祖?那是作死好不好。叫同志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粤剧泰斗红线女也是在1985年登上春晚,演唱了《花市》和《花城之春》,时年61岁的她依旧光彩照人。

红线女在广东和香港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地位,主持人斑斑兴奋的表情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而同台演出的罗文和汪明荃也都是红线女的铁杆粉丝。

罗文大概是第一位登上春晚的港台流行巨星,虽然张明敏在大陆的名气更大。罗文在1985年春晚唱了三首歌,其中第二首歌《在我生命里》给当年的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汪明荃在当天演出的压轴位置上台,也是唱了三首歌,可惜那时候笔者光注意她的裙子和舞姿了,对她的歌曲反而印象不深。

1985年春晚能有马三立、红线女两位各自领域的泰斗登台,已经是很难得的名场面了。再加上罗文和汪明荃这两位来自香港的流行巨星。光这四位就足以提升整台晚会的品质。

不过春晚当天最闪亮的还不是他们,而是中国女排。全体队员和教练员集体出现在春晚上成为全场的焦点。

晚会还穿插了一段向中国女排幕后英雄致敬的录像,年轻的陈忠和多次在录像中出现,那时候的陈指导还是相当帅的。

二、 舞美超前、着装大胆、美女争艳

如果我们只把目光锁定在舞台而不去看工人体育馆的话,那么1985年春晚的舞美设计还是相当不错的。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再加上大量的使用干冰,因此很多舞蹈节目特别有仙境之感。

晚会上有个空中飞人的杂技表演,其效果也比在演播大厅里好看很多。

晚会上很多演员和主持人的着装显得比之前大胆也漂亮了许多。

比如主持人颜值担当张瑜,一台晚会至少换了三套服装,每一套都非常漂亮。

著名表演艺术家董行佶的女儿董岱唱了两首歌,其中一首就是改编自《万水千山总是情》。她在舞台上的着装用现在的眼光看也是非常时髦的。

主持人的服装也非常与时俱进,马季和姜昆都穿上了有些嬉皮士范儿的西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姜昆和王金宝的这段相声。比起相声本身来,王金宝显然更有意思。坊间传闻他在1984年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长得像李文华。

当晚舞台上最闪亮的主持人并不属于跑前跑后的马季和姜昆,而是张瑜和斑斑,她们俩的搭配不仅养眼,台风也都是落落大方类型的,堪称绝代双姝。

三、1985年春晚“失败”的几个原因

虽然1985年的春晚亮点不少,但不论是风评还是官方认定,这届春晚都属于失败的行列。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1、节目搭配不平衡

很多人都把演出地工人体育馆放在失败原因的首位,但在笔者看来,如果节目搭配好的话,工人体育馆不仅不会成为缺点反而可以成为亮点。比如增加歌舞、杂技、马戏等节目的分量就可以扬长避短。

但是,这届春晚的节目搭配确实不好。

戏剧太多。京剧、越剧、粤剧、豫剧等剧种几乎占据了全场晚会节目的四分之一强,虽然演员中有红线女这样的泰斗,有何赛飞、小香玉这样的后起之秀,还有王馥荔这样正当红的明星。但戏剧比重过大自然会引起年轻观众的不满。

南北节目不平衡。1985年春晚节目中明显南方尤其是广东元素特别多,粤语歌曲、粤剧和粤语系明星占比相当高。相对于全国都能听懂的东北话来说,粤语系节目受众数量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曲艺类节目缺乏。之前83和84的春晚中曲艺类节目一直是大头,但在1985年春晚上相声只有两段,小品只有一个。相对于之前和现在动辄七八个甚至十来个相声小品的春晚来,明显85春晚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2、 经典节目太少

一方面是天灾导致,毕竟谁也不会预料到某个节目能不能大火,再加上场地所限会导致一些可以成为经典的节目没发挥出来效果。

比如前两个节目《百猴迎春》和《编钟》,如果放在演播厅的话,其效果可以成倍增加,无奈过大的场馆稀释了节目氛围。

另一方面则是“人祸”,马三立的节目并不算他最拿手的,也不太适合春晚这个环境,因此效果很温。罗文和汪明荃唱的也不是自己在当年名气最大的歌曲,可能也和甄妮没来以及董岱来了有关。

最后,1985年歌曲里只火了一首《十五的月亮》,曲艺类节目只有陈佩斯朱时茂的《拍电影》还算经典。

3、游戏环节太多

不得不说,黄阿原为主在晚会中间组织的各种游戏节目太多了。不仅太多,而且太碎,效果很不好,拉长了时间不说还搅乱了晚会节奏。

比如中间那个投篮球游戏,黄阿原根本没提前考虑到参赛嘉宾的水平问题,导致连续四个人屡屡投不中,要不是有杨希五投四中的神奇发挥,这个游戏将相当尴尬。

4、场地限制

上文说了,如果节目搭配好的话,工人体育馆豁大的场地将成为优势,可惜节目实在搭配不好,那场馆的劣势就被无限放大了。

首先是现场观众 看不清,很多人都是带着望远镜去的,没有装备的人只能眼巴巴瞅着下面乱糟糟的人群在那里忙活。

其次是场地太冷,好在并没有影响太多观众,只有陈佩斯比较惨,据说他下了台就被送医院了。

最后是摄像和音响问题。不光是现场观众,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很多凌乱的镜头也发蒙。

5、超前的争议

笔者认为现在很多文章都将85春晚失败的板子打在场地因素上并不是很客观。

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相对于同时代的晚会来,85春晚有些太前卫、太超前和太大胆了。

绚丽的服装、舞厅一样的灯光、带着“铜臭”味儿的抽奖、随处可见的流行元素和港台腔,就连总政歌舞团都跳上了迪斯科,参演歌手中居然还有一位来自美国的市长。可想而知,这样时髦前卫的春晚在1985年不引起争议都怪了。

因此,笔者认为85春晚的所谓“失败”只是相对而言,我们不能抹杀这届春晚中的亮点和与时俱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