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由来?

植物的科学名就是唯一的名称, 它是世界通用的名称, 是用拉丁文来命名的。它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1707-1778)创立的,因为这个系统中每种植物的名称由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的加词——而被称为双名系统。

植物的俗名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对植物通俗的习惯称呼。欧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植物英文名称就是俗名。 相对于学名(拉丁名)来说,我们国内常用的“中文名”、“地方名”、“别名”等也都是俗名。 显然,许多种植物的“俗名”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名字,尤其是一些广布种或特别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许多人除了俗名不会用别的名称,甚至不愿意听到植物学名。

那么对研究人员还是植物爱好者,除了学名外,了解和掌握本国语的植物俗名也是必需的。如果你要鉴定植物,最好把它的学名和俗名都写下来。学名可以让其他的植物学家确切知道你鉴定的植物,而俗名则便于在一般读者中交流。

俗名被广泛利用是由于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是唯一被知道和熟悉的名字,也是最容易用来交流的名字。另外,它通常简单易记,是用一些通俗的词汇表达或是对该植物特征的明显描述。如:金银花、酸枣、白皮松、Windflower(白头翁)、Mayflower(五月花)等等这些名字,一定会让你很快的想起植物很好辨认的外型和特征。

那么通俗名是怎么来取的:

一 、根据植物形态,颜色,特征来命名

悬钩子:茎上有刺如悬钩。

卷柏:细叶如柏,叶向内卷曲。

鸢尾:其花似鸢。

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

乌头:形状像乌鸦的头。

繁缕:此草茎蔓甚繁,中有一缕。

翻白草:叶翻过来是白色的。

二、以植物性味来命名

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

香薷:其气香,其叶柔。

鱼腥草:叶有鱼腥味。

茴香:煮臭肉,下少许即无臭气,臭酱中放入其末也香。

酸模:味酸。

败酱:它的根有陈旧腐败的豆浆气味。

鸡矢藤:藤状,叶揉碎有鸡屎味。

苦瓜:味苦,似瓜。

夜来香:夜间散发极浓的香气。

香椿:叶有香味。

臭荠:似荠,味臭。

三 、以植物的生境和习性来命名

车前: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

忍冬:藤生,凌冬不调。

水仙:适于低洼潮湿处,不可缺水。

泽兰:生于泽旁。

向日葵:其花向日生长。

河柳:宜生于河边潮湿处。

井口边草:适于墙边, 井边阴湿处。

阴地蕨:适于山坡林下阴处。

四 、以植物生长季节和规律来命名

夏枯草:此草夏至后即枯。

夏天无:因其到夏天即枯。

半夏:五月半夏生,因正当夏季的一半。

六月雪:六月白花似雪。

腊梅:腊月开花。

春兰:春天开花。

五、以崇尚、吉祥命名,有的还伴有典故和传说

蛇含:有一农夫见一蛇被伤,另一蛇衔一草着疮上,经日伤蛇乃去,农夫因取草治蛇疮皆验,遂名蛇含。

槟榔:宾与郎都是对贵客的尊称,交广之地的人凡招待宾客,必先呈上此果。

无患子:当初有一神巫叫瑶蚝,能用符劾百鬼,捉到鬼,就用无患子木作棒,用棒杀死它,世人传说用这种树木作成器物,用来镇压鬼魅,故叫无患。

虞美人:楚汉相争之时,项羽被围,虞姬自刎而死,在她的坟头上长出一种美丽的花草,人们传说是虞姬所化,故名虞美人。

天女花:其花开时犹如天女下凡,美不胜收。

六、以方位和原产地来命名的植物

番红花:出产西番回回地区的红蓝花。

蜀葵:产蜀地,叶似葵。

茜草:东方也有生长,但比较少,不如西方多,西与草便写作茜。

安石榴:汉张骞出使西域,得到涂林安石国的榴种带回国。

巴豆:此物出巴蜀,而形如菽豆。

胡萝卜:元时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

罗布麻:以生长极盛的新疆罗布平原命名。

日本柳杉:产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