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拳有哪几种?

武当派的太极拳,有

武当太极十三式,内含八门五步功,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十三组动作组成,有太极拳技艺的原始风味。

犹龙派太极拳,清末,有武当云游道人培元尘将“武当隐仙羽化犹龙派太极拳”传给了北京的司新三。与流传的各派太极拳术大不相同。因其左右拧转,上下前后一应,松软缠绵,连绵不断,动若游龙。

武当金蟾派太极拳,李瑞东得江南派甘凤池之曾孙甘淡然(字霈霖)传武当金蟾派太极功之真谛。甘传李多种拳法套路和功法,有太极离粘随密传八法、八掌、太极八掌、钓蟾歌、太极十二柔八刚密诀等内容。

白云观原始太极拳,据白云观的安声远道长介绍,这拳不仅与张三丰有关系,而且与吕祖、丘祖等也有关系,是各代道长逐渐添加发展而成的。按飞禽走兽的动静形态,把技击、养生融于一炉,形成独特的道家拳法。

宋书铭太极功,拳名“三世七”,拳术祖师许宣平,后传至武当宋远桥。民国时期,宋书铭轻松击败太极拳名家,传下了《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传出太极拳《授密歌》等经典拳术歌诀。

戳脚太极(太极十三形),刘景山编著《戳脚》记载:“1820年后赵老灿传戳脚,杨景传太极十三形。”此拳是杨景在天理教离卦支系中,相互交流拳法而得,后人只知道创于古武当山张三丰,具体学与何人不详。

王宗太极拳,原籍浙南永嘉的倪清和先生,著有《内家拳技击篇》等书籍,其书中提到陈州同之孙陈用敬,承家传,于内家拳多所发明,在1968年,倪清和出版了《王宗先生南传太极拳》(台湾华联出版社)。

张祖意合太极拳,历代口述传自张三丰祖师,也称“张祖太极拳”。据其《太极拳道论》的传承记述,此拳传自武当张三丰祖师,后传至顾殿一、陈荫昌道人,传张鹤亭自然道人、虚无子道人,传张起发(1893—1976)),又传于张兴洲。有三步功法(易筋、易骨、易髓),五种练法(坐、站、行、动、用)和内外五行十大功,以及十三势行功法和推手 等内容,都与现今流传和各太极拳门派不尽相同。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刘德宽(1826-1911年)传至赵鑫洲再到万籁声,练的是六合拳法体系架构。其“劈太极”,超出推手之外,可以应付任何形式的对抗。1932年,万籁声先生出版了《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一书,称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为“老架”,杨氏太极拳为“新架”,说“今人将老式多加修改,故有老架、新架之别”,“然新架亦固自老架化出者”。

还有武当徐本善架太极拳108势、文火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