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重点归纳?

2010—2011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考试要点

一、单选

1.60年代初关于历史剧的讨论史学家吴晗提出“历史剧是艺术也是历史”的观点要求历史剧不可虚构和夸张文学批评家李希凡针对这一观点认为“历史剧是艺术不是历史”

2.郭沫若用毛泽东两结合的方法谈毛泽东的一首词《蝶恋花》

3.1967年初毛泽东点名批判的文艺黑线人物是—周扬

4.第一次文代会举行是在1949年7月

5.成立于1946年中华全国文艺作家协会的组织者是张道潘

6.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官方主办的文学刊物是《文艺先锋》

7.1943年重庆报道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情况的报刊是《新华日报》

8.40年代后期左翼文化的中心—香港

9.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特征是—实践性

10.1962年5月《人民日版》副刊开办了一个杂报专栏—《长短录》

11.杨韶萱将《牛郎织女》的故事改编的剧本是《新天河配》

12.被称石油诗人的是—李季

13.话剧《茶馆》的导演是焦菊隐

14.对杂文振兴有卓越贡献的杂文作家是徐懋庸

15.把散文当诗一样写的作家是杨朔

16.当代叙事诗的开篇之作是《漳河水》

17.周立波获得斯大林文学奖的作品是《暴风骤雨》

18.被称为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是孙犁

19.《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20.1958年新民歌运动背景下开展的一次大讨论是对新诗发展的道路

21.毛泽东谈新诗意见时提出的创作方式是“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2.引发持续十年文革的直接导火线是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

23.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第二次批判是在1964年6月27日

24.郭沫若把从现实政治问题出发到历史中寻找事件和人物作为对现实发言的依托作为自己历史剧构思的特点

25.郭沫若对曹操的评价—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的形象

26.郭沫若写《蔡文姬》的目的—为历史人物翻案

27.郭沫若对武则天的评价—雄才大略志于富国强兵从谏如流知人善任富于人情味的君主

28—《蔡文姬》哪一部分内容具有爱国主义—“文姬归汉”

29.《蔡文姬》揭示的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学写作的主题—国家社会责任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30.曹禺在当代的第一部剧作是《明朗的天》1961年的五幕话剧是《胆剑篇》

31.在当代创作改编的戏曲中吴晗的《海瑞罢官》影响最大并直接成为重要的政治事件

32.郭小川《将军三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季《杨高传》是当代的写实诗《复仇的火焰》以新疆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讲述1950—1951发生在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的叛乱和叛乱平息的过程有着庞大的艺术结构追求宏伟恢弘的气势在展开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的描述上在安排若干复杂交错的人物线索上在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有理由称它为“诗体小说”

33.毛泽东指出中国诗歌的出路一是名歌二是古典在这基础上发展新诗

34.1964—1965话剧取材主要来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时期的生活有关亚非拉“反帝反修”运动的想象(如《刚果风雷》《赤道战鼓》等)阶级斗争无一例外是所有作品的主题

《年轻的一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千万不要忘记》受到当时评论界极高推崇《千万不要忘记》结构最为严谨

35.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可分为两类:一类相对而言格局较小更多从民歌和古典诗歌取得借鉴《回延安》另一类是“鸿篇巨制”《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

36.郭小川在当代诗歌的成名作是总题为《致青年公民》的一组政治抒情诗除“楼梯诗”“半格律体”之外还有“现代赋体”的形式雪和山谷都采用当代流行的半格律体

二、多选

1.中国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有《人民文学》《文艺报》《新观察》《译文》《文艺学习》《诗刊》《民族文学》《文学评论》

2.“山西作家群”有那些称号?“山西派”“火花派”“山药蛋派”

3.赵树理40年代的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4.1962年《人民文学》时报开办的《长短录》专栏的宗旨是表彰先进匡正实力活跃思想增加知识

5.1956年与赵树理同时被誉为中国现代的“语言艺术大师”的有郭沫若巴金茅盾老舍曹禺

6.十年文革被列为批判的电影有《早春二月》《兵临城下》《燎原》《革命家庭》《红狐赤卫队》

7.杨朔的名篇有《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香山红叶》

8.40年代后期被称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作家包括朱光潜萧乾沈从文

9.《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有吴晗邓阔廖沫沙

10.属于政治抒情诗的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十年颂歌》

三、论述题

1.柳青《创业史》(第一部)艺术成就

《创业史》堪称当代以反映农村题材并具有史诗性的鸿篇巨制评论界用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尺度“广度”“深度”来评价这部小说足以证明它的艺术成就

小说正反两条主线鲜明并贯穿始终小说对摇摆在两条阵线间的代表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刻画评论界认为是《创业史》最突出成就的标志梁三老汉的形象一是形象的丰满厚实二是揭示了社会现实面貌的深刻和广度

小说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叙述语调与人物语言的鲜明距离有助于实现叙述者对故事的介入显示叙述者全知的权威姿态直接揭示人物的情感心理动机叙述语调还可以对人物事件做出解说和评判从典型性和深度等方面评述《创业史》的艺术成就显然在赵树理当代农村小说之上

2.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老舍的名作《茶馆》(1957)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民国初年、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历史变迁。过三个时代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新社会制度往。老舍在展开这一宏大主题时,选择从“侧面”,从“小人物”生活变迁的角度入手,并把描述范围限定在茶馆这一“小社会”中。他没有采取以中心情节和贯穿全剧的冲突这种当代话剧常见的结构方式,而采用被称为“图卷戏”或“风俗画”的创新形式。众多人物被放置在显现不同时代风貌的情景中。剧中人物,涉及市民社会的“三教九流”,其中,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是贯穿全剧的三个人物。

3.百花文学的特征

绝大部分是短篇创作写作的这些作品中固然有“老资格”作家主要还是在四五十年代之交走上文学道路的青年作者他们的创作表面上看呈现出两种倾向一种要求创作加强其现实政治的“干预性”更多负起揭发时弊关切社会责任缺陷的责任另一种则在要求文学向“艺术”的回归清理加在它身上过多的社会政治的负累两种趋向看起来正相反对其实在作家的精神意向上互为关联

4.“十年动乱”文学思潮

十年文学思潮成称为政治文艺思潮是一个特殊阶段不存在一种具体意义上的文学思潮所谓文学思潮只是盗用文学的名义实质上是一种普遍泛滥的极左的政治潮流其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纪要》为代表的对既往文学传统和成就的全盘否定《纪要》中心是炮制了一条“黑线专政论”《黑八论》作为文艺阵线的代表以《纪要》为代表的这股文化虚无主义潮流在文革中对文学进行了全面批判和扫荡造成了当代文学一段难以填补的空白和断层的历史

5.《红旗谱》开头楔子的作用

一方面将事件向深处延伸证明革命的历史依据另一方面是为正文提供铺垫和对比

6.当代短篇小说讨论的焦点问题

7.1958年郭沫若的一百零一首组诗“百花齐放的特点是什么?

具有大跃进的时代色彩(1天等于20年)或诗及时配合政治的典范

8从题材角度讲短篇与长篇的区别

长篇侧重于表现历史短篇更多关注现实关注行进中的情境和事态

9.《文艺报》针对赵树理哪一部小说展开了讨论?《锻炼锻炼》

10.赵树理文学观念前后有何变化?

在小说观念上也坚持小说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同一的理解不过后来不在特别坚持把小说当做农村工作指南的那种看法而且更突出了从传统戏曲等相承的“教益”的功能观

11.简述《龙须沟》的内容和主题体现了老舍的哪些基本艺术特征

《龙须沟》以北京市人民政府未=为整理一条臭水沟为中心情节通过住在沟沿上的大杂院的四户居民在新旧社会不同的生活遭遇表达力作者对新生政权的歌颂之情和“人民政府爱人民人民政府人民爱”的中心主题

人物形象的个性化戏剧冲突的生活化人物语言的性格化

12.第二次话剧高潮的主要作品

《霓虹灯下的哨兵》主人公好八连排长陈喜经得起资产阶级的腐蚀和各种环境的考验《千万不要忘记》主人公丁少纯机电厂工人必须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正确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年轻的一代》主人公地质学院毕业生林育生一个人的成长好与坏决定因素并不在家庭(革命血统论)

革命历史剧有《兵临城下》《红色风景》《七月流水》《最后一幕》《杜鹃山》《东进行曲》历史剧有田汉《关汉卿》郭沫若《武则天》曹禺《胆剑篇》

大写十三年——1950—1963十七年文学——1949—1966(五六十年代文革发生前)

四、名词解释

1.西南边疆群——生活或战斗在川西云贵等西南边疆的解放军战士在搜集整理当地民间史诗抒情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一群青年军人作家其中有公刘顾工等

2.第四种剧本——反映工农兵生活题材以外的其他题材的剧本如岳野的《同甘***苦》写的是老干部与他前妻及现任妻子的感情纠葛

3.非主流文学——那些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产生于文学规范要求有所放松对规范发生多异性理解的时期如“百花时代”政策调整时期以及文革时期

4.海派小说

四十年代生活在上海的一些作者专门写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一些作品和小说被称为海派小说海派小说在三四十年代就受到文学界的批判进入五十年代后更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如张爱玲苏青等

5.《刘志丹》事件——1962年在中***八届十中全会上这部描写刘志丹创建陕甘红军和根据地段经历的长篇小说被批判为“为高岗翻案的大毒草”并引发出毛泽东的“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是一大发明”的著名批语最后成立了以康生为组长的《刘志丹》专案审查组“这事件受株连者数以万计许多人受到残酷迫害”

7.九叶派——江苏人民出版社把辛迪等九人的诗作以《九叶》作为诗集名而正式出版故称“九叶派”

8.七月派——抗日战争期间在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上发表诗作或在《七月诗丛》专栏出版诗集的一批诗人这批诗人大都受胡风文艺思想的影响其中有些后来被打入胡风反革命的骨干分子

9.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10.三结合——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

11.三中心——

12.三名三高——名演员名教授高工资高奖金高稿酬

13.《纪要》

14.天安门诗歌

1976年4月5日清明节前后北京数百万民众到天安门广场用各种形式悼念周总理的逝世其中诗歌是被广泛用运用的一种形式用来表现对四人帮极左路线罪行的谴责和愤懑盟的诗歌

15.地下文学——文革期间秘密和办秘密的由知识青年写的未公开发表的手抄小说和诗歌

16.山药蛋派——这是一个含有土特产象征意味和地域色彩的形象化的比喻因为以赵树理为代表的的包括马蜂等六位作家都出生和生活在山西都以山西农村生活为题材从事小说创作即挂有出生地山西省的名字还形象地赋予土豆这类蔬菜人格化的意蕴

17.黑八论——黑八论是文艺黑线的代表观点具体指“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现实主义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写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

18.文化性格——作家出身与生活经验及其作品取材的地理区域其特征是地域的转移作家中心的重点由原来五四大多出生于南方江浙福建四川湖南一带的作家向当代出生于西北中原一带转移像晋察冀陕甘宁晋冀鲁豫

19.楼梯诗——将诗行排列成梯形形状的诗原属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适应朗诵需要将散文诗的长句切割成梯式排列而成为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被称为剁碎了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