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学校》看美国青春喜剧
《美国派》从第一部拍到了第六部。我一直是忠实粉丝。可以说是大学毕业后和工作后看了一系列电影。我把这样一部带有黄色幽默和恶搞的电影称为青春喜剧,可以说象征着我们某一部分人内心的隐秘冲动和不那么高尚的梦想。
用惊艳的词语来形容影片对性的表现之大胆,一点也不为过。几个典型的场景是:主人公把精液射到奶奶脸上,让可爱的奶奶死去;集体裸奔;用披萨手淫,等等,都很神奇,都很刺激,都很出格。我曾经怀疑过美国是不是这么性开放,于是问了一个美国朋友,她说美国派有些夸张,但基本是真的。想起有一次在高中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写下“在美国,政府给高中生发避孕套”,被校长训斥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中美两国的教育(包括性教育)还远远不够完善。
即使是现在,在中国的一般学校里,依然没有正规科学的性教育,依然是谈性。不难理解为什么香港、韩国和日本的色情作品在中国有如此大的市场。我们就是这样完成性教育的。我还清楚地记得和几个高中朋友在录像厅偷看黄色录像的紧张和兴奋。就像昨天一样。中国人,尤其是80年代以前的人,基本都是通过非法渠道获得法律知识和性教育的启蒙。当然,这可能比老祖先在婚礼前夕被父母口述做爱的方式要好一点。问我们中国人没看过色情,这已经成为boss帝国独特的文化景观。
中国人最有道德,最没有道德。所有的道德都来源于动物本性,人作为动物被统治和奴役,但没有一种合理的道德是来源于人性的。一方面是对性的严格禁忌,另一方面是卖淫潜在的合法化和大规模的普及相得益彰。即使是现代色情业,仍被认为是上海的十大支柱产业。过度的神秘化和道德化,只能带来欲望的泛滥和自我的合理化。所谓“无大成”,自古如此。
青春、性、喜剧无疑包含了张扬和发酵青春的元素。美国的这一幕被韩国和日本模拟放大了,而在中国,关于青春的电影和小说,几乎可以用这样难以言说的词语来概括:残酷的青春,压抑,阴郁,逃避,反抗,哭泣。这种差异恐怕不是教育所能解释的。我们必须在我们的文化传统、政治背景和中国人的道德中寻求它,也许我们能得到一个答案。我们没有青春,没有性,没有喜剧,只有无尽的秋寒,鬼鬼祟祟的自慰和暴力的悲剧。作为一名曾经的高中语文老师,我知道我的孩子是多么的无助,迷茫,莫名其妙,多么的孤独,沮丧,愤怒。他们偷偷地看着第一缕阴毛像夏树一样宏大,看着悸动的欲望是如何被自卑和老师的训斥所压抑,而不是被说服所化解和转化的。他们不是祖国的花朵,而是迷途的蟋蟀,独自在黑暗中喊哑,却无人回应。
看着那些无良的美国孩子,我只能对自己感到悲哀。我们最需要的是性。然而,在过去的五千年里,我们什么时候真正地、自由地、快乐地满足过自己的性,而不是抱着沉重的负罪感?不,从来没有。道德和秩序把我们的性变成了禁忌,变成了犯罪,变成了人类的耻辱,变成了对国家的亵渎,变成了对自己需求的压抑和背叛。所以我们有意识地压抑自己的性,并把这种压抑发展成一种以自虐为特征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种延续的牌坊传统。由此,我们获得了道德感和自虐的优越感。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比其他人更优秀。
当然,因为性的规训和执行既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获取生存资源的硬性指标和媒介,所以我们不得不被性别所瓦解和分化,通过集体强迫他人来实现自己的生存。所以中国没有烈士,贞节牌坊很多,沐浴皇帝恩情的人无数。在性政治上,我们一直有自觉结盟的良好传统,这是无数失败的农民起义所不能相比的。
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两种关系,一种是性关系,一种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包括罗尔斯的公共理性,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西方已经实现的民主方式,以及持久的独裁。性关系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相反,政治关系也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游戏。问题是,当性成为一种政治,政治成为性游戏,我们该如何应对?
性是美好的,因为我们都来自它。没有它,就没有我们,没有文化和世界,没有诗歌和宗教,没有那么多禁忌。性不仅是我们最深处的存在,也是我们畅游的唯一能量,是我们花开花落的唯一能量,是我们成就和快乐的唯一能量。在最人性的层面上,性是一种看待生命、时间和虚无的超然方式,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诗意态度和眼光。即性既是存在的本体,也是存在的方式。就像孔雀不仅是孔雀存在的生命核心纪念碑,也是它打开屏幕的方式。猴子从来不开纱窗。
此时,有必要澄清三个关于性爱电影的概念。色情,色情,色情。情色片是严肃的文艺片,通过性的释放和绽放来探讨人性的命题,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感官世界》、《夏日遗失的27个吻》、《索多玛120天》、《解剖地狱》等。,都有认真的追求和探究。而色情则是以性为中心,没有严肃的追求和理想,只是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和场景变化,制造最大限度的性快感和刺激。香港曾经出了一大批这样的东西,比如《邓草和尚》、《金瓶梅》。以前色情是用来指色情和色情的,但我觉得应该是用来指那种没有情节和美感,只罗列无数性爱场面的色情。而美国风格的电影,比如《性是空的》,就很难归入以上三类。我们姑且称之为性喜剧吧。
毕竟还是性。人格的塑造来自于性的淋漓和繁盛。所以,生命树枝繁叶茂。希望性爱能长久。我希望我们都能自由地、毫无羞耻地实现我们的性欲。
这不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它根本不想伟大。
也不好笑。恋爱中的玛丽亚比性爱中的要有趣得多。
然而,它是极其真实的。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是这样。永恒的力比多,荷尔蒙等东西,远比你还强大时的头脑,理想等虚无有效。人都是这样,吃色是自然的。任何人,包括虚伪或保守的一代,都一样。
这么好的题材,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当导演,我想拍一部中国版的《中国学派》,有中国风。但是中国的这种东西除了青春和性,往往还得加上残酷和环境的残酷,就像余华年轻时写的小说一样。中国年轻人的青春是残酷而压抑的。
我们爱却得不到,这是佛教的“八痛”之一。这样的电影不可能以《美国派》这样的喜剧结尾。
中国学校是个悲剧,青年应该如此。每个中国学校都是这样。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查了一下IMDB的评分:第一部6.8,第二部和第三部6.2,第四部和第五部5.0,最新的第六部5.4。
而我只看到了1,2,6。
只能说第六部5.4绝不比前两部好,最多是个死光。
这是一部几乎闻名全球的系列电影。主题很吸引人,尤其是对于在我国长大的青少年。
“哪个男人不爱,哪个女孩不爱春天”,这句我们只在书中读到过的话,在屏幕上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性和爱都是那么简单自然,但长久以来人们都以一种“溺爱”的方式对待性,试图把它和爱分开。
其实我们都知道那是徒劳的,因为关于性和爱,造物主早就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词,灵与肉的合一。
想想溜走的青春和正在度过的青春。我希望我像那四个男孩一样,疯狂。
我记得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荷尔蒙让我们有了初步的性意识。某某男生女生走得近了,我们就会产生“裸睡”之类的联想。就像微风吹过绿色的果实,搅动含苞待放的花朵,我们的心中泛起胆怯却甜蜜的涟漪。
像那位父亲,其实我们中国的性教育应该是这样的,避重就轻的教,偷偷摸摸的学,却让“性”滑向了恶的一面,光明正大的告诉孩子“性,这是人类的起源”。
喜欢本片中四个男生在海边的场景,清澈的海水,清澈的少年,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散发出青春成长的芬芳。
我很喜欢那个“吹笛子的女孩”,有一点紧张,一颗破碎的心。
国内的园长、家长、校长、官员都要好好看看。与其教孩子做唐三藏,不如教他们像悟空一样忠贞、忠诚、负责,像八戒一样爱、想爱、爱。
我是天生的人类。
但《美国派1-5》合集的下载,一方面说明这一系列电影已经成为大众心目中的经典,另一方面也说明童贞问题不仅是美国的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如果没有同感,怎么可能得到这样的爱呢?
当然美团系列确实好看,尤其是前两集。第三集一开始有点粗制滥造,第五集干脆卖“博”。看着校园一里裸奔场景的惊涛骇浪,不禁怀疑这部电影是否还适合未成年人。《美国派》作为一部培养青少年正确爱情观的性教育片,当然应该是为未成年人拍摄的,否则毫无意义。我非常怀疑情色资本主义成人世界还有未破的,又不是我在拍40岁的处女。
更何况,在一个国家连拍电影都忘不了提这个,说明这个问题在那个国家真的很严重。至少,中国人不会想拍这样的电影,也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就算有,我们也会先拍一部“处女片”,因为中国的处女问题比处女更严重。而且处女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处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心理问题,性质不一样。
虽然是同一个“等级”,但处女和处男的待遇是不平等的。比如文艺作品中,处女是悲剧,处女是喜剧,但现实中恰恰相反,处女是喜剧,处女是悲剧。
不是吗?男人愿意找处女,女人不愿意找处女,还说30岁以后的处女不能要,因为不懂生活。上帝啊。这不是逼着可怜的处女同胞去嫖娼吗?是不是谈恋爱前要找180个妓女进行实弹演习,然后通过大考,女方用秒表计算前戏时间的实际完成时间,然后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郑重颁发毕业证,还必须穿上她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过的避孕套织成的学士服?从现在开始,这就是“理解”生活?
不过,虽然美国的贞操问题和中国不同——美国的问题是男朋友怕女朋友是处女,而中国的问题是男朋友怕女朋友不是处女,但就贞操问题而言,两国是一模一样的:处女是被歧视的对象。在现代人看来,一个成年处女不是心理有病,就是身体有病。简而言之就是“有问题”!
那次酒席上,大家聊天,有人说自己还是处女,然后看到一个女生嘟着嘴嘟囔“谁信啊?”
从正常的生理需求出发,再加上现代社会性生活门槛的降低,成年处男在社会上的存活率肯定比成年非处男低很多。但仅凭个体原因来判断一个成年处男的实际问题,显然是不科学的。毕竟决定一个人是不是处男的因素很复杂,可能是心理原因,也可能是生理原因,也可能是真的不懂生活,但我觉得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问题。
就像我前阵子回老家跟儿子吃饭,他说他还是个处男。我问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淡淡的回答:没什么,只是个人生活方式不同。
这是童贞问题的关键,也是电影《美国派》所倡导的价值观: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没有资格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评判。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涉及的问题都很复杂。也许此刻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就像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最初源于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谁能说你一定能决定自己的人生?
老子说:“静,说到底就是恢复生命,恢复生命就是正常,知道什么是正常就是清楚。我常常不知道,我傲慢而凶狠。”痒同学说:“做处男不可耻,一心想破处才真可耻。”
再说现在的情色资源有多丰富,谁不知道那种生活?没吃过猪肉,见过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