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问题不挂心 熬夜、剧烈胸痛「主动脉剥离」险致命
高血压是造成主动脉剥离主要的风险因子,尤其气候忽冷忽热冷时,血管收缩引起血压飙高,特别会造成主动脉剥离。
五十岁叶先生从事教育服务业,常熬夜工作,有高血压病史,过去也没生过什么病,对高血压问题从不挂心,也没服药。偶然发生心悸、胸闷,也不当一回事。某日因熬夜工作,突然剧烈胸痛,心跳越来越快、视线变暗,右半身逐渐麻木无力,家人紧急将他送医,经过心电图、X光片及胸部电脑断层摄影等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剥离,紧急手术治疗。幸好术后恢复良好,定期回院追踪服药控制血压,过著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 喘、头晕、半身麻痹 主动脉剥离症状 中山附医心脏外科主任医师吴怡良表示,主动脉剥离发作通常很突然,症状表现是剧烈胸痛。常于前一秒还很正常,下一秒突然感到「强烈撕裂性疼痛」,并延伸到背部或脖子,造成喘不过气、头晕、半身麻痹甚至休克昏迷,严重者会引发脑中风、急性心衰竭等重大并发症。 急性主动脉剥离最危险的情况就是休克,若不紧急治疗,发病后1小时增加1%死亡率,48小时就有近50%的死亡率,是极高度危险的急症,因此医疗团队诊断和治疗,都须与时间赛跑。 心血管疾病年轻化 控制三高危险因子 吴怡良医师说明,一般认为主动脉病变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随着社会型态改变,饮食习惯和家族遗传形成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长期抽菸、生活压力等,都是让血管内膜产生动脉硬化,血管壁失去弹性变得脆弱,成为主动脉病变的主因。心血管硬化阻塞族群越来越年轻,引发的疾病也越来越多。 卫福部近几年公布的国人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始终蝉联前三名,台湾每年有近万人罹患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国人健康。若能事先控制这些危险因子,就可以降低发生的机率。 如何预防主动脉剥离 有这四大重点 高血压是造成主动脉剥离主要的风险因子,尤其气候忽冷忽热冷时,血管收缩引起血压飙高,特别会造成主动脉剥离。吴怡良医师提醒,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病患,应该在天气变化时注意控制血压。 1. 最好戒菸戒酒: 这应该是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了,菸酒对心血管疾病来说,是一个隐性杀手,即使无法戒除,也应尝试改变恶习。 2. 养成运动习惯: 美国心脏学会建议,应养成固定运动习惯;从事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单车、做家事、健身操、太极、社交舞、桌球等,每天至少30分钟,每周宜有5-7天,对于不能胜任上述建议者,可选择较低强度的运动,并缩短时间,会比处在静态活动的生活型态来得好。 3. 维持合理体重注意饮食作息: 理想体重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基础;且应从小开始,每天均衡摄取根茎类、奶类、蛋豆鱼、肉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食物,且尽量选高纤维、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也要多喝白开水,因白开水是人体最健康、最经济的水份来源。 4. 每天测量血压: 针对今天主题「预防主动脉剥离」,每天为自己、为亲友做一次血压检测。不仅在忙碌现代生活中和家人在一起,还能随时关心彼此健康、生活状况,一举数得。 远离三高控制血压 预防心血管疾病 气候乍暖还寒,常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提醒有高血压病史、肥胖、慢性病患者,天冷要注意保暖,平时要避免抬重物或举重,以防止增加腹腔压力。远离会使血压升高的三高饮食,多摄取蔬果、保持心情平稳、维持运动习惯。 吴怡良医师指出,急性主动脉剥离也常发生于身体硬朗的人,别轻忽血压控制,身体如有胸痛、呼吸困难应赶快就医,才是上上之策。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supply/article/45582 关键字:主动脉剥离, 高血压, 中山附医, 心脏外科, 吴怡良, 血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