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缅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清缅战争是18年末清朝与缅甸磅王朝之间围绕控制边境地区领土和资源而发生的战争。此战始于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普洱地区,终于1769+016双方签订停战合同。时隔七年,清朝虽然实现了缅甸名义上的投降,但未能赢得真正的战争。
缅甸是一个位于中南半岛的国家。我们对这个邻国不熟悉。大多数中国人对它的印象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包括内战。不时有消息称,缅甸内战的炮弹已经打到了我国境内。只要陷入内战,任何国家都不会太富裕,缅甸的经济相对落后。但仔细想想,曾经的缅甸是东南亚无可争议的霸主,几乎统一了整个东南亚。
缅甸能成为霸主是很自然的事情。从历史上看,缅甸一直是东南亚相对强势的地区。由于与古印度和中国接壤,缅甸掌握着古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贸易路线,这在《汉书》中有记载。
地处两大文明交汇点的缅甸,曾受到两大文明的影响,文明程度远高于东南亚其他地区。当这些地区的人们还在丛林中欢腾时,缅甸的这一地区已经开始了农耕。抛开文明不谈,当缅甸出现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时,已经是11世纪了。蒲甘王朝征服了许多小部落国家,建立了覆盖今天缅甸大部分地区的政权,为缅甸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蒲甘王朝还没有完成统一东南亚的大业,蒙古的铁蹄已经南下。元缅战争以蒲甘王朝的失败而告终,蒲甘王朝成为元朝的藩属国。不久后,它灭亡了,缅甸被重新划分为许多小国家,包括徐东王朝。经过数百年的战争,东裕王朝终于在16世纪统一了缅甸的大部分地区,但逐渐分裂,并在18世纪初被磅王朝取代。
磅王朝是缅甸的最后一个王朝,但它将缅甸推向了巅峰。它不仅统一了缅甸全境,还积极对外扩张。经过前三任君主的积极治理,缅甸先后吞并了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王国和中南半岛东部的老挝,并将东南亚另一大国暹罗按在地上摩擦,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南亚霸主。
当时安南内乱,柬埔寨和马来亚并不太平,分散的群岛国家更不可能是缅甸的对手。按理说,只要缅甸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和解决暹罗和其他新占领地区的抵抗,缅甸进一步统一东南亚并非不可能,而印度此时还没有统一。调转枪口向西发展也是可以的,但缅甸必须把手伸向东方,也就是中国云南。
中缅边境的敬酒词可以说两边都没有人。为了自己的安全,他们经常购买两份保险,同时向清朝和缅甸纳税。但是清朝的土司就不一样了,有些臣服于缅甸的军权,交了出去。但也有人认为,在清朝的统治下,我为什么要在缅甸向你们进贡呢?于是我向云南当地政府报告了此事。
但云南地方政府奉行绥靖政策,即知道这只是缅甸土司的抢劫行为,并不是对缅甸的正式宣战。没有必要上升到两国交战的地步。一些当地人甚至主动抓捕并杀害缅甸士兵,并以“杀害好人并邀功”的罪名被处决。
清朝如此胆小,自然增加了缅甸的野心,继续骚扰和抢劫,甚至升级到掠夺人口的地步。消息上来后,躺在温柔乡的乾隆皇帝火了,决定给缅甸颜色看。
当时清朝终于拿下了准噶尔部,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甘龙取了“回归故土”的意思,将其命名为新疆,这让甘龙很高兴,并认为缅甸只是一个暴徒。但事实上,清军的战斗力与入关时相比已经大大下降,武器甚至不如缅甸。
换一种说法,在清缅战争后,一些参加过清缅战争的将军目睹了缅甸士兵所持火器的巨大威力,觉得清朝的火器技术落后,于是上书向西方索要先进枪支,聘请西方军事技术人员,仿制枪支以增强国力。
但乾隆不是康熙,康熙喜欢造大炮,乾隆认为“骑射是立国之本”,而火器的威力不如弓箭。本来八旗兵就放松了骑射技能,依靠火器只会更菜,那就算了。算了,对清朝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清缅战争本身。
说回清缅战争,这一场战争打了四次,清朝四次战争全部战败,但第四次战争是两败俱伤,缅甸也损失了一大半的血。
第一次战役的指挥官是云贵总督刘藻。他只出动云贵省的部队追击,但只俘虏了5人,对缅军构不成威胁。缅军抢够东西才撤退。撤退和逃跑非常相似。刘大人不小心“误读”了,在北京给皇帝写了一封信,说“缅甸人民望风而逃,士兵大获全胜。”“大获全胜”仅仅三个月后,缅甸军队再次入侵汽车,占领了汽车,并向清朝发回信息,宣布汽车是缅甸领土!
刘早赶紧命令3000绿营兵围上来合围,结果清军一路遭到缅军伏击,大败而逃。乾隆听说后大怒,罢免了刘藻。刘藻吓坏了,最后自杀了。第一次战役失败后,乾隆稍微重视了一点,派备受尊敬的边疆官员杨应举将他从陕西巡抚但甘肃巡抚调到云南和贵州巡抚。
杨应举派了一小队人马进攻缅甸。由于缅军预料到清军会进攻,已经撤退,清军轻而易举地攻占了缅甸的两个土司地区。然而,缅甸长期盘踞在野外,清军什么也没抓到,却造成了缅甸弱小的假象。
包括杨在内的许多云南官员都被这种错觉所欺骗,认为没有必要害怕缅甸的内部分裂。前线的云南都是如此,更不用说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了。赢得了杨的纪念,翻了翻《明代云南土司传》。他觉得明朝缅甸投降中原,好像是弱鸡。准噶尔怎么可能不好对付?
甘龙命令杨颖州少花钱少用兵来解决这个问题。众所周知,此时缅甸的重点是进攻暹罗,暹罗大城王朝的首都被缅甸包围。缅甸没有太多的军队入侵清朝,清朝对缅甸和暹罗一无所知。朝野以为缅甸问题只靠云南一万多绿营人士就能解决。
在傲慢的支配下,清军主动发起了进攻。虽然清军人数多于缅军,但清军的弊端更多。云南绿营几乎没有上过战场,战斗意志薄弱,武器不精良,综合能力不强,指挥官杨是个学者,不懂军事。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清军的屡战屡败。
战败是一回事,但战报上明确写着:“清军打了很多胜仗,杀了一万人。”这种恐慌有点过头了。过去平定新疆打了一百多场仗,万人全军覆没。在云南,仅仅几场战斗就有一万人丧生。你该怎么办?甘龙又看了看地图,战斗地点都在清朝的领土上,离大陆越远越近。
乾隆派人发现后,立即勃然大怒,下令处死杨颖,并派满族新秀明锐接任云贵总督,继续主持对缅战争。此时缅甸已经取得了大城王朝的胜利,只有暹罗的残余势力还在抵抗,大部分缅军开始撤回中国。
两场失利,都有低估的因素。可笑的是清廷还认为缅甸可以轻易拿下,战败只是因为绿营太没用了!而且,清朝对藩属国一无所知。暹罗已经被缅甸灭了,乾隆还在担心缅甸国王灭了缅甸后逃到暹罗呢!
明锐是一位勇猛的将军,他在平定新疆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军事成就。在去云南之前,他是伊犁的将军,在新疆已经是个大人物了。但他像甘龙一样鄙视缅甸,所以他的最终结局基本上是注定的。
当暹罗被摧毁时,缅甸获得了自由。清军增加了兵力,缅军也增加了兵力。明锐的认知还停留在最后一战,最终他被缅军包围。严重受伤后,他上吊自杀。其他战斗人员或被杀或被俘或自杀,清朝遭遇惨败。甘龙第三次怒不可遏,开始准备第四次战争。
三次战争全部失败后,清朝终于开始收集信息,他们知道缅甸不再是曾经解体的国家,而是一个新的强大国家,而暹罗已经被它摧毁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后,缅甸不想打仗了。它多次向清朝发送和平文件。一怒之下,甘龙自然被撕碎了,并下令组建精兵并发誓要拿下缅甸!
image.png
虽然被打败了三次,但甘龙仍然认为拿下缅甸不成问题,因为他这次派出了清朝的高级将领,傅恒为秘书,阿里周和阿贵为副将军,舒赫德为谋士,鄂宁为云贵总督,军队由八旗取代,海军也投入了战争。清朝拿不出几对这样的阵容。
然而,缅甸也尽力与清军作战。再加上它的环境优势,远道而来的清军很多士兵都病死了,就连主帅傅恒也卧病在床。经过一些激烈的战斗,清军杀死了缅甸军队的2000名海军和1500名陆军。连长吴、副军长周、海军提督叶相德相继病逝。清军和缅军都遭受了损失。清军虽然占据微弱优势,但几乎不可能消灭缅甸,清军厌战情绪高涨。
缅甸军队也是如此。缅甸军队总司令诺尔塔明白,缅甸无法支持与清朝的长期战争,如果继续下去,将被废除。因此,双方一致放弃了遥远的君主,决定自行谈判并停止战争。经过几次谈判,缅军14将领与清军12将领谈判,交换礼物,正式停战。这场持续多年、耗费清朝965,438+065,438+02,000白银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乾隆和缅甸国王都不想看到和谈。缅甸国王只是撕毁了和谈书,根本不想向清朝屈服。直到18之后,缅甸国力衰竭,需要和清朝搞好关系才能派遣使臣进贡。
甘龙要等18年才能看到缅甸的贡品。当时很奇怪他心情很好,但他也知道再次调动部队非常困难,水土问题非常头疼。在第四次战争中,清兵损失大于战争,傅恒在返回北京两个月后去世。?再加上小金川再次叛乱,土司问题是关键点。乾隆只能和缅甸打,互相批评,但没人敢打。缅甸还不起,清朝的钱和粮食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清缅战争对双方都是有害的,双方都不是赢家。如果非要说谁是赢家,那只能是暹罗。由于缅甸在战争中的巨大消耗,郑新用残兵败将打败了缅甸,建立了吴立王朝。随后的曼谷王朝延续至今,缅甸又有了一个头疼的对手,因此统一东南亚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