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庄古墓的内部布局
该墓为带长斜坡墓道的大型砖室墓。开口距地表约2米,开口至底深约6米。墓葬坐北朝南,南北长达66米。封土呈圆形,由内、外两圈组成,外缘有一周柱洞。封土制作考究,形制独特,逐层夯筑而成,直径34米。墓葬仅地面以下开挖土圹面积达675平方米,地下结构由墓道、仪门、庭院、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组成中轴,侧室及耳室分列东西,墓室总数达12个之多,全部用青砖砌筑而成,仪门、庭院和甬道两侧的大型壁龛,别具一格。封土覆盖甬道、前室及后室。
墓道位于南端,平面呈梯形,南窄北宽,底面呈斜坡状。南北水平长29、东西宽3.6—7米,底面呈斜坡状。在墓道东、西两壁北部发现大型仪卫壁画。其中东壁可辨6人,其中北端人物通体高达1.8米,头带黑色软脚幞头,白色抹额,深目高鼻、满脸短髭,右手执钺,上身服圆领长袍,腰间系带,前襟撩起在胯间打结,足服黑靴,胯右侧斜挎胡禄。人物形象高大魁梧,衣着飘逸,面容刻划细腻,笔法熟练、高超,具有很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
墓道北端东西两侧相向伸出一段翼墙,墙体端面各竖立一砖柱,东西对称,上部髹黑漆,下部髹红漆,象征一道仪门,可能即为文献上所说的乌头门,为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
墓道北接庭院,庭院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8.6、南北宽3.6米,底面平整。庭院东、西两侧砖墙上有券门通往东、西两耳室。庭院北侧有砖砌慢道连接墓门,墓门高耸,宽阔,虽上部毁坏,高仍近6米,门洞宽达3.4米,其上原为各种仿木构砖雕,有筒瓦、板瓦、彩绘椽头、雕花勾头、花口板瓦等。耐人寻味的是墓门券洞上方的封门砖外侧发现有“大今皇统九年三月日重修保”字样的铭文砖,说明墓葬在金代有过一次修缮。
墓门北接甬道,甬道为南北向长方形券洞式,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二层券,北部为三层券,通长7.4、南部券洞高4.1、北部券洞高3.9米。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大型壁龛,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耳室。在南北两部分的北端各有一高大汉白玉石门框,门额上有门簪三枚,门额上方有拱形门楣。在甬道及南北两侧发现尺寸30—50厘米的石块***计百余立方,可能原为封门之用。
甬道北端接前室。前室呈八边形,内切直径8米,左右两侧对称分布四个侧室的券洞。前室墓壁,为八根立柱分隔,墓底铺砌方砖,方砖非常规整,质密坚硬,表面磨光,边长37—38厘米。
前室与后室之间有后甬道相连。甬道北端也有一大型汉白玉石门框,门额上有拱形门楣。
后室呈弧方近圆形,直径7.6米,四立柱分隔,柱头有铺作,为把头交项作,柱头铺作之间有补间铺作斗口跳,制作规整。墓壁东西两侧各有一券门,通往两个侧室。后室内堆砌大量的汉白玉残块,可拼合成石椁、石棺床等大型构件。石棺床为莲瓣须弥座式,平面作梯形,上、下枋顶面上各有一周汉白玉勾栏,栏板上雕刻花卉并着红绿彩。上、下枋之间的四角,各有一力士作托举状。棺床束腰部壸门内雕刻精美的人面,人面神态各异。棺床顶面内置木棺,棺外置石椁。石椁呈棺形,顶面弧曲,有贴金泡钉,前、后两侧有拱形堵头,椁盖前堵头浮雕朱雀,后堵头浮雕玄武。椁门位于椁室南壁,上有贴金门钉和铺首衔环。棺床前面有弧形踏道,即为“圜桥子”,踏道两侧有弧形栏板,踏道中间浮雕两人,居上者仰面屈肢,居下者作匍匐爬行状,左臂抚地,右臂前伸勾拽居上者之左脚,形像生动、逼真,寓意深刻。棺床南北长4.03、北端宽1.95、南端宽2.42、高1.1米,上置一椁一棺,说明后室仅为墓主一人,其它合葬者可能置于侧室,突出此墓以墓主一人为主,这不同于一般的夫妻合葬墓,而是强调个人为中心,说明身份非同一般。整个棺椁结构复杂、精美,体现出了墓主显赫的等级。
另外后室还发现汉白玉莲花方座柱础一件、汉白玉八棱柱一件以及汉白玉石盆一件,这三件器物原为一件石灯的组成部分,其中尤以莲花方座雕刻最为精美。
10个侧室(耳室)分列庭院、甬道、前室、后室的东、西两侧,结构相近、大小不同、高低错落,最小耳室的直径也接近3米。墓室平面为近圆形,穹隆形顶,墓壁多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柱枋间有艳丽的彩绘。彩绘多为牡丹花卉,施绿、红、黑等多种颜色,墓室顶部绘有星宿图。前室的东南、西南侧室和后室的东、西侧室规模相当、尺寸最高最大,高约4.5、直径约3.5米,前庭东、西侧室和前室的东北、西北侧室规模相当、尺寸次之,高约4、直径约3米。甬道东、西侧室再次之,高约3.3、直径约2.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