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里科夫是怎么死亡的?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小说《套中人》(又名《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要角色。就文章所写的内容看,别里科夫的死绝不是一个偶发事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压而导致的结果。别里科夫给自己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套子”,从外表到语言和思想,层层叠叠地把自己包裹起来,以求达到逃避现实,保护自己的目的,然而这些“套子”非但没有保护自己,反而将自己逼入死角,最终悄无声息地死去。
一、《装在套子里的人》内容简介
别里科夫,现实生活让他总是感到心神不安,让他害怕,为了同世人隔绝,不致受到外界的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哪怕在艳阳天出门他也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总是装在套子里,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上棉花,坐出租马车的时候也要车夫马上把车篷支起来。这仅仅是他抵挡恐惧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清楚明了,而对一切没有被政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觉得可疑、害怕。他的一句时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在这部篇幅不算长的小说里这句话竟然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九次之多,简直就像咒语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特别让人无法容忍的是,他总是像一个幽灵一样不请自到地造访每个教师的住所,一句话不说地坐上一两个钟头,然后又像幽灵一样地消失了。他的恐惧像毒瘤一样一点一点地蔓延,传染给他周围的每一个人。他在学校里待了15年,整个学校乃至全城被他这样的情绪控制了15年,竟然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一个人想要反抗,想要对他说一个不字。全城的人什么都怕: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寄信、交朋友、读书,不敢周济穷人、教人识字,不敢吃荤、打牌,不敢搞任何娱乐活动,人们都像他一样蜷缩在自己的套子里苟且偷生。
而最可怕的是,渐渐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习惯,成为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别里科夫死了,死得非常具有戏剧性:学校里新来了一位史地教师,从乌克兰来的,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姐姐华连卡,他们的到来如同一块石子一样把死水一潭的沉闷生活搅起了涟漪。小说中是这样形容她的:她简直就像蜜饯水果,活泼极了,很爱热闹,老是唱小俄罗斯的抒情歌曲,扬声大笑;她就像一个希腊神话中的爱神、美神一样从浪花里钻出来了;小俄罗斯女人只会哭或者笑,对她们来说不哭不笑的心情是没有的……这样的快乐甚至也感染了“套中人”别里科夫,在众人的怂恿下他甚至打算向华连卡求婚了,不过也仅仅是打算罢了:结婚以后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把他给吓住了,尤其让他害怕的是华连卡姐弟两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他认为他们为人师表竟然骑着自行车穿街而过简直不成体统,以华连卡这样的活泼性情,说不定以后就会惹出什么麻烦来。于是他来到华连卡弟弟那里,告诉他这不应该那不应该,这不对那不对,最后被这个火暴脾气的弟弟揪着脖领子从楼梯上推了下去,而这恰巧被华连卡看到了。别里科夫又怕又羞,过了一个月就一命呜呼了。别里科夫就这样极具戏剧性地死去了。学校以及城里的人以为就此可以享受解脱的自由了,而悲哀的是,这种恐惧的情绪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了,好心情持续了还不到一个星期,生活又恢复了老样子,照先前一样,仍旧那么压抑、沉闷。
二、别里科夫其人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小说《套中人》(又名《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要角色,沙皇俄国时期社会中层的一个小人物。他胆小怕事,却又爱管闲事,为人保守顽固,对社会变革极度恐惧,总是穿着一身大衣将全身包裹起来,所以被称为“套中人”。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乱子来”。
三、人物分析
首先就是长期的胆小多疑产生的恐惧感让他身心俱疲。他经常六神不安,害怕闹出什么乱子,就连晚上睡觉他也是战战兢兢,通宵做噩梦,长期没精打采,脸色苍白。这种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感长久折磨他,让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这种无法消除的恐惧感是别里科夫死亡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就是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吵架摔下楼梯事件让他气愤异常,彻底击垮了他的心理防线。漫画事件是暗中向他挑战,这事路人皆知,让他丢进了颜面,他心里的怒气可想而知。而骑自行车事件等于是别里科夫自己打了自己的脸,要跟他结婚的华连卡竟然是一个不守传统的人,一直因循守旧的别里科夫大失所望,他只能自吞苦果、暗生闷气。吵架事件是科瓦连科跟他的直接较量,科瓦连科针锋相对,不依不饶,根本不买他的账,最后还把他推下楼梯,他的“好言相劝”彻底失败,他气愤至极,却又无可奈何。这种无法抑制的气愤是别里科夫死亡的第二个原因。
最后就是从楼梯摔下来的窘相被华连卡看到,让他身心受伤,完全绝望。从楼梯上摔下来身体受些轻伤不太要紧,可是华连卡的“哈哈哈”成了他最惊恐的武器,至此他的身心完全垮掉,在绝望中死去。
由此看来别里科夫的死是由恐惧、气愤、绝望所致,他的死充分说明了别里科夫的可怜可悲和不堪一击。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具有极大的典型意义,作为沙皇统治的守护者和卫道者,他是可憎可恶的,因为他辖制学校,甚至全城,人们没有自己的自由。可是他在现实中并没有受益,反而将自己的生命断送了,他也是受害者和牺牲品。契诃夫借助这一形象充分揭露了沙皇统治制度的腐朽性和危害性,只有推翻这一制度,才能让新生的进步力量走向政治舞台,才能解救更多的像别里科夫这样可憎可恶而又可怜可悲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