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回应猪肉价格上涨

9月9日,据国家统计局消息,8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了22.4%。

这一消息引发了很多人的收藏,不少人担忧,照这么涨下去,会不会猪肉很快又要“吃不起”了呢?

猪肉为啥上涨这么快?

第一个原因是生猪产能恢复到了正常保有量区间。

很多人都会记得,2020年时猪肉价格一度涨到了三四十元一斤,不少人大呼“真的是吃不起了”。

而导致猪肉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就是生猪产能的骤减,受猪瘟叠加国内环保的影响,许多猪场被拆,猪瘟导致大量生猪病死,生猪产能下降了近1/3。

产能少了意味着出栏的生猪也少了,市场的猪肉供给也大幅减少,按照供小于求的规律,猪肉价格自然就出现了大涨。

随后养殖业开始大力恢复产能,生猪产业也迎来了“暴利时代”,产能迅速高企,于是又开始了去产能的时代。

随着产能过剩,猪肉供给增加,供小于求变成了供大于求,于是市场猪肉价格开始回落,在去年十一的时候一度跌到了个位数,并且还出现了“肉比菜还便宜”的现象。

而到了今年4月份,生猪产能已经回归到了正常保有量区间,这意味着市场供需正在逐渐恢复平衡,供求关系恢复平衡,自然猪肉价格也渐渐回升。

这是本轮市场猪肉价格变化的一个根本逻辑。

第二个原因是养殖成本上涨了。

虽然产能回归到了正常保有量区间,但是我们也发现了,猪肉价格相比前两年还是高出了不少,这是因为养殖成本上涨了。

养殖成本中占比重较大的就是饲料成本,而作为重要饲料原料的玉米和豆粕的价格与前两年相比已涨了不少,使得饲料成本也不断上升,于是饲料企业频频提价。

而就在前不久,多个饲料企业再次宣布了提价的消息,涨幅平均在50-250元/吨不等。

饲料价格频频上涨,推高了生猪的养殖成本,养殖户更加挺价惜售,于是市场猪肉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猪肉价格想要大跌或者跌回前两年的水平几率已经很小,因为在产能没有大幅过剩、有成本作为支撑的情况下,猪肉价格很难再大跌。

第三个原因是通胀推高了物价。

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各大经济体开启了异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货币流入市场,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于是全球通胀高企。

而我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通胀影响,物价随之走高,猪肉作为民生重要消费品自然价格也上涨了。

接下来四季度将进入猪肉消费的旺季,那么猪肉价格是否会继续上涨,猪肉会不会又要“吃不起”呢?

首先,随着猪肉消费进入旺季,在消费的助推下,猪肉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行,但是再涨到“吃不起”的天价的概率并不大。

一方面,由于疫情这两年很多产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很多居民家庭收入有所下滑,纷纷收紧了消费支出,自然猪肉的消费也将不及预期,而这个基本已经是市场的***识。

消费没那么强劲了,不足以支撑猪肉价格大涨。

另一方面,在国家保供稳价的政策下,猪肉价格更是重点的调控对象。

8月底时,发改委明确表态,为保障节假日期间猪肉市场供应,将会同有关部门自9月份开始分批次投放政府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联动投放储备。

而就在中秋前夕,发改委已投放了第一批***计3.77万吨的储备猪肉,其他各地方如四川、吉林等多个省市也投放储备猪肉以稳定市场猪肉供给。

所以今年的猪肉价格虽然不会再跌到去年十一时期的白菜价了,但是也不会再重新涨回三四十元一斤吃不起的天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