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隐蔽的角落里,朱朝阳的母亲强迫她的儿子喝牛奶:带着镣铐的母爱。
在之前的剧情中,很多细节都暴露了她母爱中的压抑和不安全感。
擦掉部分口红,缩回涂了指甲油的脚趾甲,简直是神来之笔。
《隐藏的角落》前五集,周春红是一个努力抚养孩子,也有自己的爱情的普通母亲,试图平衡两者。
在离家很远的景区工作,她不能一直陪在儿子身边,就来回跑,尝试用不同的方式给儿子做饭。第1集,她儿子考了第一。她要去见父亲的时候,特意提醒她带上成绩单。她试图向父亲和外界证明,儿子是自己一个人养好的。
但在第六集的开头,这个负重前行的单亲妈妈第一次暴露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无助。
我们来仔细回顾一下周春红逼儿子喝牛奶的那一幕:
联系到最后一集的情节,因为失去女儿而变得有些疯狂的尧尧跑到周春红工作的景区大吵大闹。周春红无奈之下,公开告诉了她案发当天与马主任私下约会的事,而这一幕被恰好在景区家中的儿子看到了。
我们看到,这位在前几集一直异常坚强的母亲,第一次在儿子面前惊慌失措。
晚上她在热牛奶的时候心不在焉,可能是在想怎么跟儿子解释,缓解心情。
牛奶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道具和象征。
她通过送牛奶走进她儿子的房间。他看了一眼,她立刻低下头,平静而略带疏离地说了声谢谢。
母亲不知所措,不安地捏了捏她的手。
她仔细观察儿子的表情,没有变化,她叹了口气。
在他身边坐下,一脸郁闷,儿子疑惑的看着妈妈。
她转过头问孩子为什么不喝牛奶。孩子回答说等会儿想喝。
无奈,她站起来关掉了房间里的风扇。她儿子的内心世界是未知的,这至少是她在房间里唯一能控制的东西。
她又坐下来,劝儿子趁热喝。他的儿子拿起它,不情愿地喝了两口。她开始有点不耐烦,以为是烫的,给自己喝了一口,其实不烫。儿子为什么不喝酒?是因为你在责怪自己没有告诉他吗?但这是给谁的?
有点生气的她,开始习惯性地寻找一切问题的根源,针对孩子不负责任的父亲,通过评判和谴责,证明自己在情感上依然是胜利者,依然占据着儿子心中爱的天平更重要的一端。
儿子只好喝了,看到她表情缓和下来,安慰她:其实你可以告诉我。
儿子表示理解。她又气又松。埋藏在心底的母性被激发出来,她伸手帮儿子擦去嘴边的奶渍。
没想到,儿子的头缩了一下,在抗拒她的靠近。为什么?她又开始慌了:他还生气吗?你在儿子心中的形象有没有受到影响?儿子会因为这个远离自己吗?他付出了这么多,怎么能这样做?
不知所措,委屈和怨恨一起涌了上来,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冲过去擦掉了奶渍。
朱朝阳母亲第一次强迫儿子喝牛奶的场景出现在第六集的开头。这一集的题目是《飞》。这只苍蝇显然指的是朱朝阳和他父亲之间不断恶化的爱情,但它实际上暗示着母子之间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
这样,母亲在亲子关系中找到并确定了自己的安全感。
母亲不再有自己的情感空间(与马导演分手)。当母亲把自己所有的情感诉求都放在孩子身上,不关心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一味地向一个方向输出,爱就变得沉重,于是没有自我空间的紧绷的爱让孩子感到压抑,为了缓解压抑,他被迫学会讨好他。
第二次强迫喝牛奶是在朱朝阳对他的父亲失望之后。这时,朱朝阳快乐的孩子般的特征被完全抹去了。他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开始学会通过算计获得父爱,通过妥协向母亲示弱以获得安宁。
这种令人窒息的“独身母爱”是相当一部分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
弹幕上很多网友看到这一幕,纷纷留言,太真实了。那场景真的很像小时候被体罚,然后被鞭子逼着吃东西的记忆。
有人质疑周春红是不是真的爱儿子,答案是肯定的。她当然有,不然她也不会承受经济压力独自抚养儿子。但是,这种爱被嵌套了太多的社会和伦理框架,变得不再纯粹。
自我牺牲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个充满亮点的词。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母爱是多么无私,多么伟大。当我们用“女人是弱者,做母亲是强者”、“牺牲”、“奉献”等词汇把母亲放在神坛上的时候,也忽略了母亲作为凡人可能具有的脆弱、挣扎、无助的部分,强调“母性”,却否定“人性”。
当被神化的母爱成为母亲群体的社会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就会变成对母爱的刻板印象,这样的爱就会无形中成为孩子和父母的枷锁。
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周春红承受着来自内心的压力和来自外界的注视。她抛弃了个人空间和情感需求,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她全心全意地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被孩子需要成了这个单亲妈妈最大的价值。
她迫切需要向外界证明自己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儿子的学习成绩是一个符合社会功利的标准,所以她如此在意他的学习成绩,以至于忽略了他的社会需求。
这样充满不安全感的无奈的爱,是一种悲哀。
相对于一直拿第一而且必须拿第一,另一方面,同样是单亲家庭的叶是一个很坚强的小女孩,因为生了二胎而更加努力,但不是为了讨好父母而是出于自尊。
一个警察的父亲虽然公务繁忙,但还是会抽出时间陪伴,关心女儿是否真的幸福,安慰鼓励他。
这种爱很正常,很舒服。
有人评价《隐藏的角落》是“带着镣铐跳舞”。
但同样被束缚,还有母爱。
正如奇帕所说,辩手詹青云说,“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勇气,一种能力,而不是义务。”
相对于社会上“妈妈是超人”的论调,我更倾向于每个妈妈首先做好自己。不要做超人,不要陷入完美母亲的陷阱。
她可以怕黑,可以哭,可以发脾气,可以无所作为。......
因为任何人都需要先爱自己,才会有爱的能力和幸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