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新闻媒体突发事件的基本工作原则有哪些
1、坚持党性原则,树立大局意识
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坚持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自觉宣传党的主张,这在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中显得尤为重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时提出了“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的舆论引导“利误观”。总书记的讲话再次提醒我们,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一定要坚持党性原则和大局意识。
2、坚持“第一时间”的及时报道原则
及时快捷、先入为主是掌握话语主动权的关键。突发事件面前媒体的沉默就意味着把引导权拱手让出。只有在第一时间内的及时发布信息,才能抢占舆论制高点。
突然发生意味着常规状态的被打破,人们难免焦躁并产生极强的信息需求。如果此时媒体报道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各种流言、谣言就可能滋生、传播。
舆论引导应坚持“3T”原则,即Tell?your?own?tale(主动提供情况);Tell?it?fast(尽快提供情况);Tell?it?all(提供全部情况),及时说明事实真相,既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又赢得了舆论的主导权。
3、坚持“用真实说话”的真实性原则
实事求是、准确真实,是取信公众的根本保证。新闻媒介的主要工作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这就决定了它引导舆论的基本方式是用事实说话。
4、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客观平衡原则
灾后的新闻报道,首要任务就是稳定人心,使社会舆论有利于救灾和灾后重建,这就决定了应以正面报道为主。正面报道,主要是指在报道内容上,要抓住具有冲击力和感动力的场面、细节,坚定救灾信心,呼吁社会各界团结一致进行救援和捐助。
扩展资料
处理新闻媒体突发事件时应注意
1、以人为本,宏观报道与微观叙事相结合的舆论引导策略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是对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宗旨的深刻揭示。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中,从人性角度把握报道的内容和角度以及人们的需求和愿望,以关注生命作为最核心的内容,注重有人情味的细节。
2、搭建公***论坛平台,形成主流社会舆论
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种意见必然激烈碰撞,公众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而对一切意见,都应在自由讨论的气氛中鉴别是非。把问题交给广大群众讨论,在讨论中除掉“杂见”,使主流意见得以彰显。这是舆论活动转化为现实普遍意识和现实生活推动力的必备因素。
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在人民内部,允许先进的人们和落后的人们自由利用我们的报纸、讲坛等等竞赛,以期由先进的人们以民主说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后的人们,克服落后的思想和制度。
3、注重舆论引导形式的多样性,尤其注重借助网络媒体优势
在突发事件中,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媒体要摒弃单纯叙事的文本模式,通过多样化的体裁和深度化的思想充分展现其舆论引导的力量。
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不能停留于一事一报上,如果只揭示事件表层意义,缺乏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则无法满足受众深层次的需求,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也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人民网--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