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话剧相关

《立秋》主题厚重,寓意深远,生动地描述了丰德票号从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直到彻底没落的历史瞬间,展示了晋商自强不息、诚信为本的精神操守,同时也反映了他们顽固保守的封建传统思想。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与保守性之间的重大差异。揭示了历史转变关头和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创新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必然结局。宣扬的是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价值观念,倡导的是:“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立秋》打破了以往影视戏剧作品仅歌颂晋商创业,和他们的商业道德的创作主旨,而是具有了明显的反思性、批判性,较为客观公正地对晋商兴衰的历史原因进行清醒的反思,同时又对其传统精神得以肯定。其次,《立秋》没有局限于历史的视角,而是运用当代人的审美眼光去翻新历史,在传统重现的同时,又加入现代话语阐释,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丰德票号总经理马洪翰的原型是平遥日升昌票号的老板毛鸿翙。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按老祖宗规矩行事,从未走出过娘子关,却把票号管理得井井有条。而北京分号经理许凌祥的原型叫李宏龄,他长年闯荡江湖,见多识广。袁世凯主政后欲建国家银行统一货币,曾两次请日升昌参与,均遭拒绝。第三次机会来临时,李见多次书信未果,便联络全国各地200多名分号经理上书相劝,却被毛误认为逼宫,一怒之下将李辞退。李后来回归故里做了教书先生,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著写了《山西票号兴衰史》等书。

许昌仁的原型是大同豪门子弟李昌仁。李昌任留学日本,回国探亲期间,目睹官府腐败、经济衰退、国运日下的惨景,并闻山西的许多矿山被清政府卖给了英国。返日后,他开始到处呼吁海内外学子护路、护矿,但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他悲痛欲绝,最终留下三万多字的遗书,以跳海自杀来惊醒国人。此事在山西引起震动,以山西大学部分学生为代表的一群爱国之士开始游行示威,最终渠家的后代——山西大学首任校长渠本翘筹钱将矿权从英国人手中买回。 山西大学姚宝瑄教授构思《立秋》的过程近10年期间,多次到山西常家、乔家、曹家、渠家、王家等大院深宅采风,翻阅大量历史书,追寻晋商生活轨迹,最终将其融入剧中,使《立秋》显得如此气势恢宏。姚宝瑄说,任何一部文学艺术作品,情是基座,也是纹饰,是主线,也是推力。为将严肃的思考与动人的情节糅合在一起,《立秋》采用严格的三一律,以同一时间(立秋当天),同一地点(晋商大院)和同一事件的发生(票号危机以及因此引起的许马两人道路冲突和瑶琴婚事的冲突)为主线,是古典式创作规律在新形势下的现实应用。

2002年11月7日初稿问世,到2004年最终定稿,国内知名专家艺术家反复论证,九易其稿,才有了经典《立秋》。

2003年,中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拉开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幕,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山西省话剧院等试点单位被推到改革的前沿。2000年至2004年,山西省话剧院经历了建院50年来最为低谷的时期。从外部环境看,戏剧市场不景气,话剧市场萎缩,就连“话剧之乡”北京也不例外,全国省级话剧院团已多数陷入困顿,生存岌岌可危。从内部看,2000年底,省话债台高筑,账面上可供使用的资金仅有91元6角,职工靠政府下拨的60%的经费维持生活,剧院已经好久没有排戏了,无戏可演,名演员大多外出搭班拍电影、电视剧去了,队伍涣散,人心浮躁,走穴成风。

2002年岁末,话剧《立秋》的剧本开始进入他们的视野。在山西省委宣传部的有力支持下,经过山西省内外专家和领导数十次研讨,剧本先后9易其稿。作为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山西省话剧院以创作演出话剧《立秋》为突破口,用精品生产带动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立秋》艰辛的创作生产过程,就是山西省话剧院机制创新的破冰之旅。 2002年贾茂盛接到《立秋》剧本。研读初稿,贾茂盛认定这是个好题材,能出精品。他先后往返北京数十次,请来了导演陈颙。开始陈颙以不了解晋商为由拒绝,在院长贾茂盛的再三邀请下,陈颙终于答应出任这部话剧的导演。2004年3月1日,在陈颙和编剧的努力下,经过四次大的修改,《立秋》定稿并定于2004年4月27日进行首演。2004年4月18日16时45分,山西省委宣传部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对外宣传。在会上,陈颙讲完第一段话以后,头一歪,就在大家的热烈掌声当中,离开了人世。

之前査明哲一直在新加坡排演话剧《这里黎明静悄悄》。就在陈颙去世前两天,査明哲应上海方面邀请回国指导越剧《何文秀》,其间正巧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在扬州举行,査明哲作为嘉宾出席。在那个典礼上査明哲收到冯宪珍给査明哲发来的短信,“陈老师昨天在太原排戏时突然去世。”査明哲临危受命,连夜的就看剧本,看陈颙老师的导演本,看她在上面红红绿绿的笔记,记下来的眉批。然后在这里面,一路揣摩着陈颙老师的意思。然后看了话剧的彩排,就基本上知道了陈颙对这部戏的思想立意的把握,包括艺术处理上、形式的一种把握。 在七天时间里排出了《立秋》。话剧如期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