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援app被端

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一份判决书,再次让人们想起了一桩旧闻。2018年流量明星蔡徐坤发了一条微博,九天后转发量破亿,相当于当时新浪微博所有注册用户中每三人就有一人为他转发,这显然有点太侮辱微博玩家的智商了。其实此前明星微博转发评论过亿的闹剧,已经不止一次。蔡徐坤这次让大家忍无可忍,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点名批评。

大家都明白,这个数据显然是刷流量刷出来的。2019年,这一事件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查,随着近日该软件开发者蔡坤苗的判决书公布,人们才知道流量是怎么刷出来的。据蔡坤苗自己供述,新浪微博会限制同一账号转发的次数,同时限制同一网络地址频繁换号登陆,以此防止刷流量。而使用“星援”APP,可以躲避这些技术限制,用一个“大号”绑定多个小号,为某个明星提升转发评论的数据量。

那么用这种方法刷流量的“杠杆率”究竟有多高呢?根据蔡坤苗供词,他被查之前有17万用户,绑定了3000多万个小号。我打开计算器飞快地算了一下,杠杆率高达176倍。幸亏他被抓得早,要是他的用户再多一点,可能地球这区区六十亿人口都不够用了。

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人蔡坤苗其行为已构成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十万元。有罪当然要接受法律制裁,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但是换个角度想想,这个95后“黑客”是不是也是在某种不良风向的诱导下火中取栗呢?

按照供词,蔡坤苗是2018年3月开发出这款软件的,他被抓是2019年3月,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拥有客户17万,获取充值金额600多万。他也因此在老家泉州购置了三处房产,一副要走上人生巅峰的样子。如此暴利之下,忍不住跃跃欲试的又岂止是蔡坤苗一个人。在“星援”APP出现之前,那些显然也是刷出来的过亿流量,背后推手又是谁呢?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有小鲜肉对流量的畸形依赖,就没有蔡坤苗的为非作歹。流量造假这件事,其实和学者的学术造假、商家的商品造假一样,都是对本职工作的不诚实,还有不正当竞争的嫌疑。“供给侧”受到了惩处,那么“需求侧”呢?此案中,目前很难说其中有多少是“粉丝”的自愿行为,以及是否有演艺公司主动买流量的行为。而在由艺人、演艺公司、粉丝、流量推手***同构成的这条利益链条中,显然管住上游比管住下游更为重要。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韦震玲就建议整治追星乱象,形形色色的粉丝后援会应该在民政部门登记,建立内部公约和规范,依法接受年检。艺人和演艺公司,作为这种畸形流量导向的最终受益者,也不应该一直站在后面一言不发。

当然我们不是要求每个艺人都要解散粉丝团,但是艺人方不能只坐享利益,而不承担责任。如果艺人和公司有主动买流量这种行为,同样也应受到行业内的制约,乃至法律的制裁。如果是粉丝的自发行为,艺人也应该负有相应的提示、呼吁义务,是时候完善演艺行业自律及惩治规则了。

但总还有一些新闻是不一样的,饱受流量之苦的“拉面哥”,最终认为自己挣不了直播的钱,将来还是继续用双手劳动。这比许多自以为聪明伶俐的“圈中人”更为明智。风气的树立,要靠硬性规则划定边界,也要靠个体的引领带动。风清气正,不只是对政治生态的要求。苍茫大地之下,不可能有哪个圈子成为“独立王国”,不可能有哪些人逆时代的走向而能走得远。“贵圈”中人,想明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