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淡水有个红毛城, 是荷兰人建, 很有名吗?

「红毛城」位於北台湾的淡水镇,是台湾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国家颁订的一级古迹,也是淡水历史文化的表徵。自从十六世纪新航路发现以后,西欧的航海强权国家逐渐由海路到东方寻求贸易利益,荷兰与西班牙这两个国家遂在那时分别登陆了台湾,并各自划定范围占领统治,荷兰人控制南部,而西班牙人占有北部,为了巩固统治权力,他们都选择港口要塞作为据点,建造了防卫性极高的城堡,荷兰人於1624年在今天的台南市安平建造了「热兰遮城」,即现存的「安平古堡」,而西班牙人则在1628年在淡水建造了「圣多明哥城」。1642年,荷兰人北上驱逐了西班牙人,占领了圣多明哥城并重建该城,加强主城结构,建造成坚固的石堡,成为红毛城的主体建筑,当时台湾人称荷兰人为「红毛」,因此「红毛城」之名也沿用至今。到了十七世纪,原为航海强权的荷兰及西班牙已被英国和法国所取代,英国尤其注意台湾的经济利益,乃於1867年与清廷订立红毛城永久租约,将红毛城改设为「英国领事馆」,并大肆整修,在东侧增建一栋红砖洋房做为官邸,红色的拱廊及绿瓶栏杆,与红毛城相互辉映、增色不少。

将近四百年历史的「红毛城」可说是淡水最耀眼的古迹建筑,全区分为红毛城及领事馆官邸两部分。红毛城当初原为军事需求而建造,楼顶的巨型旗杆高十二公尺,外墙厚达两公尺,城下的古炮则是清廷驻防淡水的水师守备营所留下的遗物,后为英国人搬运至此做为装饰之用。至於现在所谓的领事馆官邸,系建於1891年,是一栋两层楼的典型英国殖民地建筑式样洋房。主要建筑材料的红砖远从厦门运来,是一种中国式的手工砖,屋顶是闽南红瓦,但屋内彩色地砖是爪哇产品。一楼使用弧形拱,曲度较缓,二楼回廊使用半圆拱,曲度较大,上下有别,而且互相对齐,具有力学上的稳定感,是一栋施工考究、手法精雅的洋楼。「红毛城」一直到1980年才由我国收回接管,现在内部规划为文物陈列馆,展示台湾开拓史料及图片,丰富的文献资料与家俱摆设一并展出,让游客除了能认识红毛城的变迁历史外,更可了解台湾早期的对外关系,现在已是观光客到淡水旅游的必到景点。

1 将近四百年历史的「红毛城」可说是淡水最耀眼的古迹建筑,全区分为红毛城及领事馆官邸两部分,区内古树葱郁、环境幽雅。由於这里的山坡陡峭,可供建造城堡的位置有限,因而可能从初建迄今城堡都在同一个地方,城堡基础应为最早的西班牙人所奠立。

2 城堡呈正方形,以外石内砖的作法,非常坚实,在台湾所有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厚墙。

3 淡水「红毛城」主堡是一座方形城堡,最适合防卫,主堡内分为上下二层楼,上下楼的穹窿方向相互垂直,让主堡更加稳固。

4 英国副领事郇和在1863年租用红毛城后,依「领事裁判权」之需,将一楼改为地牢四间,以收容在台湾有犯罪嫌疑之外国人。 用厚木板做成的牢门上设有送食口及监视孔,牢房只靠一扇铁窗透进一丝微弱的光线。

5 牢房外面这处空地,四周围绕高墙,作为囚犯放风的场所,定时让犯人出来晒晒太阳及活动筋骨。

6 荷兰人在台湾所建城堡都采四方形,红毛城建在港边的山丘上,具有很好的防卫与了望条件。

7 英国在1878年於红毛城主堡东侧增建领事官邸,红砖回廊及斜屋顶,散发出细致温暖的风格,也软化了主堡军事刚强的建物线条。

8 领事馆官邸外墙主要建筑材料的红砖远从厦门运来,是一种中国式的手工砖,灌浆则使用糖汁、糯米与石灰混合形成的三合土。

9 领事馆官邸的红砖外墙颜色橙红、温润明亮,它的柱子也有大小之分,在转角处使用匾型的大柱,在力学上较为稳固。以前官邸前的院子植满玫瑰花,回廊则是喝下午茶的场所,屋后有许多仆役供呼唤差遣,体现英国领事优越生活的一面。

10 立於领事馆官邸的回廊,拥有绝佳的视野,整个淡水河流域及优美的观音山尽收眼底,风光明媚、气象万千。

11 官邸回廊的栏杆使用「绿釉花瓶」,这是结合中国陶艺与西洋建筑之形式,此法常见於十九世纪建於东方国家的洋楼。 「花瓶」运用在建筑上是取其「平平安安」的吉祥意义,每组栏杆设十个花瓶更有「十全十美」的福气。

12 现在安置在红毛城的几尊大炮,是后来才由附近的中国炮台移来的,其中炮身字迹较明显者仍可看出「嘉庆十八年铸造」的字样。

13 在黄昏时刻,倚坐在「红毛城」露台看著夕阳西沉,有海口吞日之美景,这就是有名的「戍台夕照」。

清林逢源有题诗〈戍台夕照〉:「高台矗立水云边,有客登临夕照天;书字一行斜去雁,布帆六幅认归船;战争遗迹留孤垒,错落新村下晚烟;山海於今烽火靖,白头重话荷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