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万水千山》详细内容1000字。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突破敌人防守,来到大渡河渡口。但大渡河自然条件险恶,数万大军难以通过。敌兵追击后,前方有天险挡路,我军为了保护部队渡河,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夺取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渡口。红军前卫营奋勇夺取泸定桥,铺设桥面,使红军部队安全渡河,继续在雪山上行军。在雪山上行军的过程中,天气极其恶劣,很多战士死在这里,但是雪山还是被我军攻克了。1935年8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成功,部队继续行军。在大渡河战役中负伤的教导员李旧伤复发,情况危急。地主把他唯一的一匹马给了红军。在草原上行军极其艰难。酋长杀了那匹马,把它给了士兵。李以乐观的态度鼓励大家,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红军终于走出了草地,战士们打败了前来进攻的国民党马步芳军。接着,他们迅速突破了敌人重兵防守的天险腊子口。1936 65438+2月,红军终于在陕北与红15军会师,完成了史诗般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我经常在想,为什么老电影是好作品?看完这部电影《钱山》,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当然,道具也没什么好说的。和现在没什么区别,但是穿军装更好。红军的制服颜色不一,打着补丁。不像现在电影里的,像刚拆封一样新,一看就很不舒服。
但最大的差距还是在对人的塑造上。别的不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一群红军先锋,最高领导是团长。而今天与之类似的电影《我的长征》,明明只描述了一个军人,主席和总理却出现了好几次,也出现了,还脱口而出了一些教科书上需要解释的东西。你以为我们不看书吗?
更大的差距体现在士兵和群众演员的塑造上。以前电影里的士兵看起来是活的,现在是“死”的。一看就是在背台词,面部表情不生动。在万,红军战士几次说:“走吧,我们去哪儿?”副营长说:“你是来教训我的。”他的父亲,一个红军小战士,说:“长征什么时候结束?据说连个魔鬼也见不到。”这些情节在现在的红军电影中是不可能出现的。红军战士也是人,不可能表现出很高的觉悟。士兵在战场上抱怨很正常,但这在现在的电影里是非常虚假的。其实现在拍电影的禁忌肯定比五六十年代少,但结果却更假。原因是什么?归根结底是导演的问题。
电影中还有一个女性角色,副营长的妹妹,形象生动鲜明。不像某些电影里的女战士只知道谈恋爱,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自娱自乐那么多情场戏。看起来万营长同志可能对他妹妹有点意思,但他会一上战场就全神贯注吗?顶多偶尔照顾一下。
应该算是不可复制的时代作品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