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微电影
人来人往,多元化的饮食弥漫在旅行者的味蕾,让人慢慢咀嚼着时光的好味道。
水墨画,镌刻着历史印记的红色文化,让人激情点出岁月的辉煌。
……
这是一个城市最初的样子,也是这个城市不变的感觉。
当你向前一步,你和水城古镇的故事就开始了...
多样化的食物让空气中充满了香味。
一眼望去,客人络绎不绝,石板路上躺着旅人的脚印。于是,水城古镇的“老郭街”映入眼帘。两边人来人往,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味。老城区的羊肉粉、羊肉汤锅、蒸糕、汤圆、辣鸡粉、春卷、红糖冰粉、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华等特色小吃在水城古镇也是名列前茅,是美食爱好者流连忘返的美食天堂。
要说最有特色的食物就是煎锅了。既然被称为“老郭街”,探究它的历史是必不可少的。水城大锅始于清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当年的吴三桂王在六盘水逗留期间,拿瓦片放在火上,用生植物油烤土豆等素食野味充饥,成为水城干锅的雏形和起源。
所以,来到水城古镇,少不了一次麻辣爽口、回味无穷的“舌尖之旅”。当浓郁的食材放入煎锅,油“滋滋”作响,香味溢出煎锅里的一盘辣椒面,还有一些冰镇啤酒。换换口味,举杯畅饮,其乐无穷!
人们醉了,醉在这古镇的山水里,醉在这热闹的气氛里。
旅游的最高境界就是玩得开心,住得安心,玩得开心!为抓住发展机遇,水城古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利用“三线”建设时期全国各地支援者带来的多元饮食文化,丰富老城区特色饮食文化,大力发展川渝、闽粤、淮阳等菜系,以地道淳朴的乡村米味留住游客的心。
时光不老,留住城市的根和魂。
水城古镇的景色没有江南水乡的温柔,也没有草原上奔跑的野马的豪放。她淡雅庄重的水墨,浓厚的古雅历史气息,渲染成一种瑰丽的精神。
步入思源广场,这样的气息扑面而来。三线是六盘水的根和魂。65438+万三线建设大军曾在这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孕育了“江南煤都”、“十里钢城”。他们用青春乃至宝贵的生命锻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三线精神”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六盘水人的血液和灵魂里,继续说着岁月不老,矢志前行!
有人说,“这是一座火车拉动的城市”。3月4日,1966,贵昆铁路六枝至树社段在观音岩大桥成功接轨,提前9个月全线通车。寂静的夜被打破,隆隆的火车奏响了时代的强音。
在这里,古镇的长椅是火车头,垃圾设施也是。连小小的井盖都刻着机车。这些象征着“三线精神”的物件,成了旅行者打卡的标志性名片。没有人能拒绝这样有趣而又充满红色精神的“亮色”。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名为“官寨站”的火车站站牌,右边是型号为“SY0405”的蒸汽机车车头,唐山机车厂1971制造。
官寨站牌对面,有一个三线小剧场。记住历史的最好方法是让人们看到它。剧场通过微电影、话剧、相声、情景剧等多种表演形式,再现“三线”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让观众感受* * *的同时,也让“三线建设”看得见、摸得着。
继续前行,拐弯会遇到刻有工农联盟标志的党史教育基地。“学党史,明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口号,让人深深感受到浓浓的“三线精神”。“三线建设博物馆”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有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历史文献和图片。从博物馆可以看到“三线”的历史。
深厚的文化,荡漾着不同的风情。
当你走到白子街,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条路叫文星路,全长100米。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教育家、学者的诗词歌赋,以甲骨文、小篆、行书、隶书、楷书的字体镌刻,真正让你体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独特。走在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看着刻在路面上的文字,我的身心似乎平静了下来。
近年来,为紧跟六盘水城市发展进程,促进水城古镇经济稳步增长,拉动周边经济再生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城市注入新鲜血液,钟山区采取“保护与建设、历史与现代融合”的方式改造老城区,创新除旧,消除隐患,保留老城区原有的文化内核。
休闲体验方面,打造了以“闲慢”生活元素为主旋律的公共服务区,将19上世纪80年代老城区旧址百货大楼打造成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提供音乐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讲座、培训、创作、小型汇报演出等功能区,提升古镇文化内涵,打造“产城景交融”。真的“留”一手。该景区集自然、文化、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已成为游客来到六盘水市的必游之地。
这是人们享受闲暇时光的好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古今名家的杰作,品尝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新茶的醇香,赞美古镇人文的精髓;还可以欣赏汉服走秀和优美的音乐。有效实现以休闲旅游吸引人,以舒适服务留住人,以浓厚文化氛围感染人。
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开放时间全年无休,全天开放!这意味着你可以随时来参观!
荷叶落在水面上,荡漾着不同的人文风情和经典故事。这个“莲花镇”的神秘面纱已经慢慢揭开,露出了她的真面目。
这座城市是当地人心中的月光,是外地游客神往的温柔故乡。水城古镇的老故事,依然期待着游客的到来,期待着与你的浪漫邂逅。
贵阳晚报+/ZAKER六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