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是在什么时候?

第一个关键:四平之战。

1945年8月,苏联进军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那时,苏联人绝不会想到中***会取得整个中国,以为有美国支持的国民党会很快统一中国。为了制造与美蒋势力的缓冲地带,苏联在撤兵前特意把住东北大门,而放解放军进关。解放军捷足先登,在苏军帮助下占据了四平以北大半个东北,甚至准备以长春为“首都”。对此,国民党当然不干,乃出动最精锐的部队进击东北,在四平与解放军展开大规模的争夺战。四平地处东北中心点,是南满和北满的分界,得此而北满的门户大开。为此,国***双方于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在四平整整血战了一个月!

此战,解放军最初是寸土不让的,甚至动用了血本与国民党硬拼,为此损失了上万人。后来实在顶不住,才不不得不放弃四平和长春,撤至北满。解放军甚至担心国民党军会乘胜追击,乃一度做出了放弃黑龙江省各大城市、退往农村的计划。不想,蒋介石却于6月6日宣布休战。

此战的意义在于,解放军保住了半个东北,取得夺取天下的胜利之基。

东北有苏联人特意留下来的可以武装100万人的日式装备,解放军稍得喘息,就在瞬间制造出了100万的部队!解放军1927年以来打了18年仗,愁的就是武器装备匮乏,现在从天上丢下这么一大块馅饼,军队不瞬间膨胀才怪呢!此外,黑龙江省和吉林吉林省北部,也被解放军稳固占据,那里的军工厂也开足了马力没日没夜地生产军火!

有了上述条件,林彪所部很快就象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一年间由10来万人增至100多万,并立即转入攻势。事实上,在东北决战之前,胜负之势早已易手。在国***全面内战开始前,解放军已经得了最关键的一分。

国民党没有继续北进追击林彪部,是一个重大失误。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原因,但这个决策是绝对错误的,其后果也是致命的!国民党占据半个东北已经没有意义,还不如全部撤到华北。因为,解放军取得根基、发展武装、制造军火依靠半个东北已然足够!而国民党留在南满的那些部队,其实已经成了林彪眼里的肥肉!

第二个关键:孟良崮之战。

自1946年夏国***全面开战以来,事实上国民党取得很大的成功:解放军的地盘被大幅度蚕食。国民党之所以由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其主要原因也在于解放军除东北以外的三大主力(西北、华北、华东)都被压缩于狭小地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孟良崮之战。

事实上,那时华野已经没有退路了,好象一个人被逼到了墙角,只有负隅反击了!但同时,在国民党的进逼压迫下,华野的部队反而被强行集中起来,这正适合打大仗!问题仅仅在于有没有一个适合打的敌人,有没有足够的时间(2至3天)。即必须要有一股“孤立突出”的敌人,而突出猛进的整编第74师就这样被划野看上了!

1947年 5月14日,华野在孟良崮地区完成了对整编第74师的包围。经过激烈作战,至16日下午5时,华野全歼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3.2万人,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其实,华野所发动的孟良崮之战走的还是土地革命时期反围剿的老路数,只不过玩的规模更大些罢了!

这场战役的胜利有两个结果:

一是保存了华野的实力,并验证了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大兵团做战的能力,打出了士气。

二是,同时证实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反围剿的路数已经不行了。因为,此时的战争规模已经很大了,每场战役都是硬拼。为了拼一个74师,华野动用了全部家当!(5个纵队16个师负责围歼,4个纵队负责阻击、牵制。)同时,由于国民党军队各部皆是装备精良的重兵,而且分布密集,象围歼74师这样的机会很难再碰到,而事实上围歼74师的成功有很大的侥幸成分。

事实上,74师虽然被全歼,但解放军这种打法,蒋介石是欢迎的。其实,张灵甫是故意带着74师上的孟良崮,蒋介石也立即心领神会,明白这是与华野决战的大好时机。因此,蒋介石一面令74师坚守,吸住华野主力;一面又急调10个整编师,向孟良崮集结,企图与华野决战。只是最终战略企图没有达成,增援之敌遭华野阻援部队的顽强阻击,最近时虽距整编第74师只有5公里却不能前进一步。

总之,解放军虽然取得了孟良崮之战的胜利,但同时也看到反围剿的局面根本没有打破,敌人的重兵就在眼前,华野根本没有了腾挪的余地。他们醒悟到,反围剿的路数已经不行,必须改弦更张,否则无法打开局面,只能坐以待毙!

第三个关键:逐鹿中原

一般教科书都把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作为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开始。但同时对“反攻”阶段的事情却都语焉不详,只是最后告诉你几个歼敌数字。

我要说的是,从1947年夏到1948年三大战役打响前,这段历史才是解放军取得天下关键中的关键。三大战役除了淮海战役有点难度,其他两个都是扳上钉钉的事了!

1947年6月,中国***产党西北、华北、华东三大野战军都被压缩在更小地域,事实上局面已经非常危急了。这个时候,毛泽东想到了一招,就是跳到外线去!

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有过在根据地内及周围与围剿之敌进行周旋并寻机歼敌的战法,中央红军就是以此战法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率领下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华野发动的孟良崮之战,其实就是这样的战法,但奈何最终无法打破国民党的层层重兵。特别是,此时西北野战军已经撑不住了。1947年7月29日,毛泽东曾经亲自起草了一份标有3A电报给刘邓:“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赓、谢富治及刘伯承、邓小平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陕北不能支持”。也许刘邓、陈粟在山东都还能撑一阵子,但延安那边肯定不行了。

事实上,现在不跳也得跳了,而且也不是跳到外线那么简单,因为跳出去的目的根本不是很快回到内线歼敌,而是要开到更远的地方去。7月23日,毛泽东给刘邓的指示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其实这是一个崭新的和冒险的做法,只有红军长征才与之仿佛!毛泽东当时就给刘邓大军指出三种前途,一种是站不住彻底失败,一种是站不住而打游击,最好的一种也仅仅是站住了创建了一个根据地。可见,毛泽东对三路大军跳出去的结果,根本没有丝毫胜算,更没有看到三路大军跳出后摧枯拉朽歼敌无数的光明前景。因此,那时的实际情况以及解放军上层的心态哪里是什么战略反攻?甚至到了形势极为好转的1948年春,毛泽东还几次令粟裕执行渡江计划,企图把国民党兵力进一步吸引到江南,以减轻解放军中原作战的压力,但此方案为粟裕所坚阻。

挺进中原,是一着险棋,甚至是一着胜负手!但逐鹿中原的伟大战斗却由此打响了!在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把反围剿玩得出神入化!在解放战争时期,则要看陈粟和刘邓大显身手了!邓小平在评价挺进大别山之役时说:“二野挑的是重担!”,此话非虚!因为,他们那时真的没有看到什么好的前景!

事实上,到了大别山以后,创立根据地的计划已经显得过时与可笑了!刘邓大军突然发现满盘棋已经活了,国民党到处捉襟见肘,解放军满眼都是歼敌的机会!此后一年,刘邓、陈粟开始了一种全新的战法,即跳出过去依托根据地而在其周围小打小闹的战法,而开始大兵团集中作战,大范围地流动作战,大规模歼敌,并摧城拔寨,国民党真正开始被动起来了,并处于守势,由此解放军才取得了真正的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