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中国是怎样的?
中国确定的到2010年的远景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农业现代化建设登上一个新台阶。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化通信体系基本形成。
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建筑业等支柱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核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技术产业化取得明显进展。计算机应用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程度有很大提高。
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向百万辆汽车、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规模发展。进行新一代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工作,迎头赶上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科学技术在一些重要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生产技术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下世纪初的水平。
经过15年的努力,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将有较大提高,国际竞争力将大为增强。
1992年4月中国制订了中长期科技发展纲领,用以指导到2000年以至2020年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纲领指出,科学技术的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决定因素。中国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淡水资源为1/4,森林面积为1/5,能源资源为1/2。
中国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社会劳动率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5%。这些差距,归根到底是科技水平、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差距。
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00年,工业主要领域大体达到经济发达国家70年代或80年代初的技术水平,到2020年达到经济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技术水平,在总体上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农业科技的发展重点是: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现有耕地,开发利用尚有很大潜力的丘陵山区、草原、水面和滩涂。利用杂交优势和遗传工程技术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动植物新品种。用现代化工业技术装备农业。
工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用现代化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对主要工业领域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装备、工艺和产品,提高大规模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能源科技发展重点:着重解决沙漠地带和海上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开发煤炭开采、利用、安全生产和洁净煤技术;研究开发大型先进的核能技术和核安全技术,开发新能源,大力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
通信技术发展重点:优先发展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技术;重视发展数字微波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逐步发展综合业务数字网络技术。
高新技术的发展重点是:集中力量加速建设微米和亚微米硅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中心,研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技术,大力发展通用超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生物技术着重研究培养动植物新品种,研制新的生物制品。新材料技术要研究开发复合材料、陶瓷材料、非晶体材料、超导材料和光电子材料。航天航空要研究开发载人航天技术。
基础研究的重点是:加强凝聚态物理、分子生物学、化学、海洋学、生态学和信息科学等前沿基础科学的研究,特别是要对高温超导的物理机理有所突破。
中国于1992年制订了2020年中国海洋开发规划,其总体构想是:建立一个体系,即以沿海主要港口为基地向外辐射的现代化海上交通运输体系;开发四大资源,即水产资源、油气资源、多金属矿物资源、海水及蕴藏的化学资源;形成五种开发区,即港口工业区、海产品养殖和加工区、海洋化工区、滨海旅游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
两个阶段的主要战略目标为:海洋开发产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到2000年达到86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1.15%提高到2.1%。其中港口吞吐量达到9亿吨,海运量4.5亿吨,海洋水产品总量870万吨,海洋石油产量700万~1000万吨,天然气50亿~70亿立方米,海盐产量2500万吨,氯化钾15万~20万吨,溴素1.5万~2万吨,氯化镁150万~200万吨,国内外滨海旅游人数达到1.6亿人次。
到2020年,海洋石油年产量力争达到3000万吨以上,形成独立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海产品养殖业初步实现农牧化;滨海旅游业形成网络;从海水中提取溴、钾、镁、碘技术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沿海主要工业城市直接利用海水成为主要工业水源之一;争取深海采矿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热能转换技术、从海水中提取重水技术等取得突破。
海洋采矿是一个未来的重要产业。联合国已将夏威夷附近30万平方千米的公海划给中国作为海洋勘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