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纽约》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走进纽约》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
一、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学习目标: 1、把握内容,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
2、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方法、句式变换的运用。
2、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文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在纽约生活的心理状态。
四、回顾预习[自主学习]
1、你对纽约知多少?请收集有关纽约的资料
2、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身处异邦,心系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他能早日繁荣富强这种复杂的心态反映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3、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懂的.生字词,然后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沟壑( ) 巉岩( ) 浸淫( ) 皑皑( ) 镢头( ) 奇崛( )
哐当( ) 嘈杂( ) 倏地( ) 杂沓( ) 砭骨( ) 扬镳( )
4、通读课文,走进纽约,说说你对纽约这座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一、问题设计
1、文中描写了纽约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哪些段落使用了静态描写,哪些段落使用了动态描写?试把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5、作者观赏纽约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并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二、小组讨论
1、找出文中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下列短句,体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顾客的嘈杂黑人的鼓声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路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隐没的线圆圈有重叠的线,甚至,缠在一起的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列叠词、叠句、排比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多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丘、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 ②“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沟壑,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下列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和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对它的奇崛,伟岸,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找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其精彩在什么地方(可从修辞、情感等方面分析)
[疑惑思考]学生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感知课文
1.hè chán jìn ái jué jué kuāng cáo shū
tà biān biāo
2.最繁华的大都市、现代文明的结晶、处处高楼林立、直插云天、气象雄伟,繁华喧嚣、车水马龙、风驰电掣、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生活节奏异常快速,灯光如昼、奇绝伟岸、生命力博发。每个人都是奋斗者和竞争者。
三、细读课文
1.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高楼大厦(重峦叠幛);整个纽约(纸上地球);车、路、桥、灯(虫、线、琴、花)
3.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仰视)
俯首望去(俯视)
环顾四周(平视)
4.(1)静态描写:
①第一自然段中写纽约的高楼大厦:“人走在阴森森的……也映照出朵朵白云。”
②第二自然段中写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以及在上面俯视看到的景物:“俯首望去……很像一颗画在纸上的地球了。”
③第五自然段写纽约的夜景:“不知什么时候,暮色已从纽约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
都还是一片明艳的阳光。”
这些静态描写,勾勒出纽约景物的轮廓,让我们比较完整地清晰地看到客观景物的起初面貌。
(2)动态描写:
①第二自然段写巨风:“万里长风……无法站稳。”这样描写,充分表现了纽约上空风力之猛,也衬托出大厦之高。
②第四自然段写纽约的交通状况:“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尽可以坐在街心岛上享受免费按摩。” “甲虫以铁为甲……美丽动听。”
这些动态描写将景物写活,充分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5.感受:不属于纽约,调整脚步。(课文第三段)
表达情感:作者面对现代文明发达的大都市纽约,依然心系祖国,心系故乡。相对纽约而言,我们是远远落后的,为了缩短其间的差距,我们必须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希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
四、品析语言
1.①登上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虽不见白雪皑皑,气温却骤降,寒气砭骨。
运用了夸张手法,极夸楼之高。
②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
这些比喻句,极力表现了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
③它们是一片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
运用了比喻、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
2.①表现出纽约喧嚣嘈杂。
②表现出纽约的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几字一顿,语言简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昂奋。
这些句子节奏急促,恰当地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3.这些句子加强了气势和力量。这样的语气,汪洋恣肆,充分表现出纽约的高楼大厦耸立如群的雄伟场面。气势迫促,令读者有透不过气来之感。
4.①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
②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
5.略。
五、总结借鉴
1、语言铿锵有力、简洁激奋。
2、善用叠词叠句、排比,气势恢宏。
3、大量运用夸张、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