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一个充满着梦想,同时也能使梦想变为现实的时代。人生的种种理想都能被这个气势恢宏的时代所激荡。这是一个闪耀着黄金般光辉的时代,一个政绩彪炳、安定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光芒万丈的时代,无论是内政、外交、军事,还是文化、艺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李隆基继位后的第二年改元“开元”,开元时期(713~741年)唐朝达到了极盛的顶点。这20多年,就是历史学家所称誉的与“贞观之治”相媲美的“开元盛世”。玄宗不但内部宗亲和睦安定,在朝廷之中,也注意选用贤臣。这因为唐玄宗经过两次政变才得到政权,所以他很注意从各方面来巩固他的统治。他即位的第二年就规定:在京官中选拔有才识的人派到外地任都督刺史;选外地都督、刺史中有本事的调到朝廷来任职,使他们出入人数相差不大。后来把这种调动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从而达到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种效果。

在唐玄宗继承帝位之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拓局面,他感到必须有一名既有治国才能又十分可靠的宰相来辅佐自己。因此,他还积极选择良臣,辅己治国。唐玄宗很看重被贬到地方的姚崇。

在唐玄宗的时候,和姚崇齐名的贤相,还有宋璩、张九龄等,他们为唐朝的政治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重用姚崇和宋璩为宰相,这两个人十分能干,把国家大小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人们把他俩跟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相比,说“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自唐高宗以后,吐蕃强大,成为唐朝西方的严重威胁。武后时期,后突厥复兴于漠北,契丹崛起于东北,又造成唐朝北方形势的紧张。许多在贞观、永徽年间归属唐朝的地区又重新脱离控制。玄宗即位后,加强军备,开立屯田,大大充实了防务,又从东北到西北和南方设立了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伊西北庭、剑南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以统一指挥战守军事。对外战争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开元五年(717年),唐朝从契丹收复了辽西二十一州,重置营州都督府,漠北拔也古、同罗、回纥等都重新归顺唐朝。在西北,唐朝收复了碎叶城,并打败了强悍的吐蕃、小勃律,通往中亚的道路由此重新被打开,唐朝对西域的主权恢复,使唐朝的声威远播西亚。日本、朝鲜半岛同唐朝的联系频繁,南亚各国同唐朝交往不断,各国的使者和商人来往不绝。

许多来华的胡人(唐人对各国人士一律统称为“胡人”)见识了唐朝举世无双的繁荣,乐不思蜀,以至不想回国,干脆就留在了中国。当时西域少数民族普遍向往东方乐土,都城长安更是众望所归的圣地,所以这里云集着数量惊人的西域胡人,有时可达二十万之众。在长安献艺的歌、舞、百戏、幻术(杂技)等高手,以及与他们相伴而来的是在长安开设饭铺酒肆、歌楼舞榭的胡商胡姬,很快就成为唐朝文化大视野中的一道新奇风景。

社会经济的繁荣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盛唐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硕果累累,气象非凡,成就巨大。唐诗最为后世称道,唐诗在开元时期达到了顶峰,蔚为壮观。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均为空前绝后的一流诗人,将整个盛唐诗坛装点得空前壮美,气象万千。而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所谓大历十才子)也是这个时期培育出来的。大书法家张旭、颜真卿、大画家吴道子、大音乐家李龟年的艺术成果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他舞蹈、雕刻、塑造等艺术,也有着辉煌而显著的成就。

唐玄宗前期,国家政治生活像唐太宗、武则天时期一样,保持着相对宽松与开放的面貌。也正是因为有了从初唐至盛唐比较清明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所以,在进入中唐以后仍然出现了像魏征、姚崇、宋璩那样敢于讲真话的诤臣名相,和一大批敢于评论当时政局的官员和文人,如颜真卿、刘晏、杨炎、陆贽、王叔文、杜黄裳、李绛、白居易、斐度、孟简、王涯、李训、郑注等。

人们习惯将一个美好的时代称为“黄金”时代,因为黄金是贵重之物。这种黄金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玄宗所开创的“开元盛世”。开元,确实开出了一个崭新的新纪元,开出了中国封建史上最鼎盛、最辉煌的丰碑。这是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振奋人心,蓬勃向上。因为自信、开放、宽宏、博大、发达,大唐声威撒播四海。一个封建泱泱大国所有迷人的光彩,都在这半个世纪的岁月中闪耀,政局稳定,国力富强,疆域辽阔,物产丰富,经济繁荣,文艺昌盛,无论是内政、外交、军事,还是文化、艺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唐帝国,成为东方的传奇;长安,更成为传奇中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