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临终前作了哪首曲?

宗教音乐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并非他的主要成就。有人认为他最好的弥撒曲是《c小调弥撒曲》(K.427),写于1782年他结婚之际,虽然未完成,但却是出自他自己内心的需要有感而作的。他临终前创作的《安魂曲》,注入了作者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现了他作为市民音乐家一生所遭受的剥削、屈辱、冷遇、贫困和他对光明、欢乐始终不渝的追求与向往。莫扎特写了乐曲的大部分,剩下的由他的学生F.X.叙斯迈尔忠实地按照他的计划和风格予以完成,并于1793年12月以瓦尔泽格伯爵创作的名义演出。

除上述各种体裁外,莫扎特还写了大量的嬉游曲、小夜曲、舞曲等。其中有的类似弦乐室内乐加几件木管乐(如《F大调嬉游曲》K.247,1776);有的为几对木管乐器(***6-8件)在户外演奏(如《嬉游曲》K.252)等;还有些是小型交响曲或协奏曲的形式(如“哈夫纳”小夜曲K.250,1776及K.361,K.375,1781)等。在这些风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采用了民间音乐的风格,反映了他和民间音乐的联系,它们大都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音乐材料和处理都很朴素。这类作品中《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1787)影响最大,它原是一首弦乐四重奏,后来常由小型弦乐队演奏。该曲既包含了清新欢畅,生动活泼的情绪,又具有宽广、纯朴的抒情性。

海顿和莫扎特对古典风格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回归自然”的思潮影响下,创作出经久不衰的音乐作品。其中,海顿在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方面、莫扎特在歌剧和协奏曲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海顿在世时就被誉称为“交响曲的天才”、“四重奏之父”,莫扎特因其广泛曲折的生活经历,使其作品在反映社会思潮方面及市民阶级的思想愿望方面具有了新的意义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