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人者必自辱之。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

这句话的原话是:“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出自《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译文:孟子说:“不仁者还能同他讲什么呢?他们以危为安,以祸为利,把导致亡国败家的事还当作快乐。这样的不仁者要是还能同他说什么,哪会有亡国败家的事呢?昔有儿歌道:‘沧浪的水碧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浑浊,可以洗我的赤脚。’

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水清就洗帽缨,水浊就洗赤脚。这是由水的浑浊招致的。’一个人必然是自侮,而后人家侮辱他;一个家必然是自败,而后人家来毁败他;一个国必然是自伐,别人才来讨伐他。《太甲》上说:‘上天降灾,犹还可躲;自己作孽,岂可再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扩展资料:

孟子影响:

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似于同时又到过魏,曾先后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他还去过滕、薛、宋、邹、梁等国。《史记》说孟子时,秦、齐诸国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受重用。

故孟子与其门徒万章等人著书立说。但据《孟子》所记,孟子到魏,受到魏惠王的礼遇,并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在齐,宣王任之为上卿,“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则齐必能采用其部分学说和主张。

百度百科-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