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妻子吕后是否真如史上所说那么毒?
提起吕后,众所周知的是她的残暴毒辣—制造了“人彘”(彘,音zhì ,意猪)事件,同时她也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之一,武则天、慈禧太后和吕后。她的一生非常复杂,充满了传奇色彩。不幸的吕雉 这位在史书上被列入帝王本纪的奇女子,其实她原本的理想也是相夫教子,做个贤妻良母;可她身边的男人却一次一次的伤害她,而她,不得不在这一次次的伤害中成长起来,由一个温良恭让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手腕强硬的政治家。 第一个伤害吕雉的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生身父亲,吕太公。吕太公在宴席上见到一事无成的无赖刘邦之后,便决定将女儿嫁给这个大吕雉15岁的流氓。 年龄的悬殊倒也不是问题,可是刘邦是一个吃喝赌嫖的浪荡子。而吕太公如此选择自有他的道理,因为他从刘邦的流氓习气中看到了他的政治天分,将来会是个人物。吕雉的母亲心疼女儿,哭哭啼啼地不愿意她嫁给刘邦,而吕雉本人却没有异议,此时的她,还是一个听父亲话的乖女儿。 嫁给刘邦,吕雉多少有些委屈。吕家虽然逃难到沛县,尚有县令可依可靠,在沛县,好歹也算得上是钟鸣鼎食之家,吃香喝辣是家常便饭。刘邦算个啥?一个小小的派出所所长,工资本来就低,外加吃喝嫖赌样样不缺,哪能养活一家人?嫁过来之后,吕雉不得不躬事耕织。这倒没什么,可恨的是,老公又不争气,曾酒后渎职,畏罪外逃,吕雉又要照顾两个孩子,又要暗地里送衣食给老公,也真难为了她。相夫教子、支撑家庭,简直就是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 刘邦是对不起老婆的。楚汉相持不下之时,两军对垒,项羽拿吕雉置于两军中央,以杀掉吕雉威胁刘邦,刘邦没有设法抢救人质也就算了,还笑嘻嘻地说悉从尊便,根本就不把老婆当人。 喜新厌旧大抵是男人的通病,成功的男人更容易抛却糟糠之妻。刘邦事业初成之际,就开始厌倦吕雉,转而宠爱小老婆戚氏,对戚姬宠爱到无可复加的地步。男人一旦变心,什么理由都能找出来,在刘邦看来,吕雉生的唯一一个男孩刘盈“不类我”(不像我),戚姬就不同,所生的男孩叫如意,“如意类我”。有了这个理由,出双入对的不是皇帝皇后,刘邦常带在身边的二奶戚姬,吕雉想见老公一面都难。厚此薄彼的结果是两个女人围绕一个大男人吃大醋,吕雉对戚姬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更可恨的是,刘邦还想废除太子刘盈,把戚姬之子如意立为太子。 也许是感情上屡屡遭受了严重伤害,吕后的基因和心理发生了突变,她由一个温良恭让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和手腕强硬的政治家。残忍的吕后 刘邦死后,吕后总算可以大展身手了。 当家作主了,吕后决心放开手脚来修理戚夫人和刘如意。她把刘如意从王国接到宫廷里边,准备杀掉。汉惠帝就知道他老娘有这个想法,亲自把刘如意接来,和刘如意同吃同住,使吕后没有办法下手。一天汉惠帝早晨起来去打猎去了,刘如意只有十岁,贪睡,多睡了一会儿,吕后就趁这个机会用一瓶毒酒把刘如意给毒死了。 毒死刘如意以后,吕后就下令逮捕戚夫人,将她关进大牢,先是让人拔光戚夫人的头发,然后戴着枷锁舂米,似乎这样仍不解心头之恨!吕后决定把她做成人彘—猪一样的人。吕后命人把戚夫人的手和脚都砍掉,眼睛挖掉,嗓子也弄哑,耳朵也熏聋,然后把她扔在厕所里。她把戚夫人残害成“人彘”,是她一生的败笔。如果说,作为一个政治家,她诛功臣、害皇子、封诸吕还有情可原,那么残害戚夫人则完全是她人性缺失的有力罪证。吕后不仅仅在处理戚夫人和刘如意的这个问题上,她杀韩信,杀彭越,都表现了她的残酷。据说刘邦和韩信是有约,有一个什么约呢?见到天的地方,见到地的地方,有铁器的地方都不杀韩信。吕后就把韩信用一个布袋子装起来,这样你就见不到天,也见不到地了吧?怎么样才见不到铁器呢?吕后就用竹签子捅,结果韩信就这样被捅死了,反映了她非常残忍、变态的性格。吕后在解决刘邦分封的诸侯王上也体现了她的残酷无情:齐王刘肥差点被毒死;赵幽王刘友被饿死;赵***王刘恢自杀;燕王刘健死后,还派人追杀他的独子,使其绝后。 同时,吕后还是个性格刚强的人,很少感情用事,比如说她的儿子汉惠帝死了,她哭不出来眼泪,张良的儿子跟大臣说,你知道为什么吕后她哭不出来眼泪吗?你看看军权都在你们手里拿着,她心里不害怕吗?你把军权赶快交给她,不要惹麻烦。结果他们把军权一交给吕后,她的眼泪马上就下来了。政治女强人 刘邦没有成功地把如意立为太子,制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女强人吕后。刘邦死后,吕后以其铁娘子的作风掌控汉朝大权并有效地治理国家。事实上,吕后在阻止刘邦更换太子一事上就已经充分体现出了她在政治上的领导才干、组织协调能力以及铁腕般的手段。 自惠帝以来,吕后就已经大权在握,把持朝纲了;到前少帝、后少帝时期,她更是有恃无恐,杀皇子,立少帝,封诸吕,独断专横。从这里可以看出吕后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并很快从丧子之痛中摆脱出来,很好地把握了当时的政局。刘邦死了以后,她的儿子汉惠帝继位时才15岁,吕后也随之也升为太后。汉惠帝确实是一个比较软弱的一个人,他在帝位上呆了八年就死了,汉惠帝死了,太子是个很小的小孩,所有的政令就完全由吕后来掌握了,进入了所谓吕后称制的时期。吕后掌握大权以后,首先开始把吕氏家族的人,都想加官封爵。但是吕后要分封吕氏家族的人为诸侯王,有一个困难。就是刘邦在去世前,曾经和大臣订立了一个盟约,叫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攻击之。吕氏称王的话,就和刘邦白马之盟相违背了。吕后自有办法。她问右丞相王陵,说我要封吕氏的人为王,王陵说这个肯定不行,你这样做就对不起先帝。她又就问陈平和周勃,陈平、周勃就说,这个天下是刘邦打下来的,他的兄弟后代都封为王了,现在天下又转到您的手里了,你封几个王算什么?吕后听了以后很高兴,就把顶撞她的丞相王陵迁为太傅,辅佐太子,实际上把他的丞相的权力给削弱了,政治上叫明升暗降。随后,吕后就放开手脚一下子就封了很多王,封了很多侯,吕家的人只要不是傻子,都封为王。吕后的分封毕竟和汉初刘邦定的国策是相矛盾的,也得罪了汉初的一批功臣元老。吕后死的时候,她嘱咐侄子吕产和吕禄说,我死了以后,你们千万千万不要给我送葬,你们一离开宫廷,很可能发生政变。事实证明吕后确有先见之明。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陈平、周勃等人迅速联合刘家子弟,一举消来了吕家势力,并拥立代王刘恒继位。 吕后作为一个政治家,她精明果断、胆略过人、善于心计、远见卓识,无疑她是比较成功的:她遵守刘邦的遗嘱,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人,继续让曹参推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一些政策比高祖时还要宽松,在法律方面,废除“族刑”、“连坐法”和“妖言令”;继续实行和亲政策,换回了北疆的安全。应当说,她执政的15年是汉王朝从建国到文景之治的过渡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一介女子,以代行天子之权的方式治理国家,施政期间足不出户,天下却也安然无事,百姓远离战争的苦难,人们专心从事农业生产,衣食富足,犯罪现象极少发生,刑罚基本用不上。——司马迁虽极尽春秋笔法之能事对吕后进行辛辣的讽剌,最后也不得不承认一代女强人的治国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