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祖先是什么时候死的的?
作为地球的主宰者,人类而今愈加迫切地探寻争议着自己的起源史。根据生物进化史的理论,生物进化应环环可扣,形成一根进化之链。人、猿、猴等高等灵长类动物应是从4000万年至5000万年前由某种低等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但这长期仅停留在理论上,世界古生物学家、古人类学家,都在孜孜以求,苦苦追寻这一梦想。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科学家在北非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0公里的法尤姆地区,发现了一批3500万年的高等灵长类化石,从而形成了人猿起源于非洲的假说。但谁又会料到,八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在常州城西南40余公里的溧阳上黄镇无意发现的"中华曙猿"化石,却动摇了这一假说。经过中美两国科学家联合对这些化石多年的详细研究,他们先后在若干国际权威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认为中华曙猿化石的发现,证明现代高等灵长类的祖先可上溯到4500万年前左右的亚洲东部。但由于是孤证,这一结论虽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反响,但多数人持怀疑态度。 20世纪90年代,由于黄河小浪底工程建设,国家专门组织一批古人类、古生物学专家,对黄河北岸山西省垣曲县境内即将被黄河水淹没的一块被称为"第一地点"的古生物考古重地进行抢救性挖掘时,发现了一块具有明显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牙床化石,被命名为"世纪曙猿"。从此,曙猿有了一个明确的身份:迄今所知道的最高的高等灵长类。此后,美国自然博物馆的麦可菲博士和芝加哥大学的基博也在溧阳上黄镇挖掘出的化石中发现了高等灵长类的耳骨和四肢骨骼,为曙猿的最终定性提供了有力证据。至此,由中华曙猿化石而引起的种种争议渐趋平息,其"灵长始祖"的地位被确证。2000年,中美科学家在具有世界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联合发表论文,认为曙猿化石在江苏溧阳和山西垣曲相继发现,包括人类及其近亲--猿和猴子在内的高级灵长类的起源,应确定在4500万年前左右的东亚。我国著名人类学家贾兰坡对这一成果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是20世纪古生物学上的又一项重要发现,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相媲美。古生物学者和古人类学者们认为,如果说北京猿人使我们了解了人类进化之链中最靠近末端的重要环节之一,曙猿则是这条进化之链起始时的重要一环。 常州地区西部的长荡湖,又名兆湖,方圆数十里,烟波茫茫,象块明镜镶嵌在金坛与溧阳之间。上黄镇位于湖南岸偏东。在镇中心区,离湖岸仅两公里多,有一小山丘突兀,长宽数十米,高不过三、四十米,名"水母山",因其形状如磨盘,又名"水磨山"。山虽不大,均为纯石灰岩。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当地农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此建石灰厂,开山炸石。也就在放炮采石时,无意发现了不少动物化石。这种事在不经意间,便沸沸扬扬传了出去,吸引了众多探宝者。 说来也凑巧,这期间南京办了个古人类学知识讲座,特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石人类研究所的老前辈林一璞作为主讲者之一来宁。讲课期间,南京博物院的雷先生与林一璞闲聊时,提及溧阳发现了一些古生物化石。职业的敏感和兴趣,令林老先生在讲课之余专程跑了一趟溧阳,并带回了少量化石。返北京后,便将它们交给同所的研究员齐陶。齐陶一眼就辨认出,其中有古鼷鹿化石,这是一种生活在4200多万年前的古老动物。凭某种直觉,他感到如到那儿采掘,一定会有重大发现,肯定能找到与鼷鹿生活在同一时代,人们还未知的动物化石。但有些同行认为那地方不值得花太大的精力,因为古鼷鹿化石并不罕见。所以当齐陶向所里申请去溧阳野外采掘的经费时,最后批下来竟少得可怜,一年仅八百元,且包括他往返北京和江苏间的旅费,多数同事对他的此行几乎不抱任何希望。 1987年,齐陶独自来到溧阳。尽管经济极度拮据,他不得不住在溧阳招待所最便宜的房间,每天早晨搭乘溧阳人称为"小蹦子"的机动三轮车,沿乡间简易的沙石公路往东北方向颠簸15公里抵水母山,随身仅带一点干粮和一壶水,用小镐子小铲开始他一天的工作,日将西落,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溧阳城,但他却感到十分满足。对事业的痴迷追求和陶醉,令他无视霜剑冰峰,暑蒸火烤,在那片表面极平凡的石砾岩缝里,他看到了一个遥远而失落的世界。化石群位于水母山灰岩裂隙的底部,就在某家石灰厂采石料的掌子面上。由于地壳的运动,这片石灰岩被强行扭曲后,产生了一条裂缝,缝隙里堆积了大量数千万年前的动物化石。齐陶就这样孤身一人,在这块石灰岩掌子面上挖了三年,收集了大量动物化石,但始终没有令人震撼的新突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天齐陶不经意间挖到了一枚只有米粒大小的动物牙齿化石。经鉴定,这是一种未曾见过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牙齿。齐陶迅速向国内外科学界报告了他的这一发现。从此,溧阳水母山引起广泛关注。齐陶的发掘和研究不久便得到中美两国国家科学基金的支持。而一项古生物研究的课题能得到两个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也非常少见,正说明了寻找高等灵长类动物起源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齐陶从此不再孤寂独荒,他的队伍扩大到十多人,在水母山的发掘进度大大加快,还在当地雇用了民工。他们将掌子面上的堆积物装入塑料袋,外面再套上麻袋。先用汽车拖至南京,然后转运到北京周口店附近的中科院古脊堆动物和古人类学研究所的科研基地,再经过浸泡、淘洗、过筛,选出含有化石的沙样,最后置于显微镜下,一个个细细检验。齐陶在溧阳整整工作了六年,在他主持下,***向北京运送了100多吨泥沙,而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检验的沙样还有一吨多。就在这一吨多的沙样里,研究人员发现了距今大约4500万年的哺乳动物化石上万块,包括1500多颗牙齿。经清理,这些化石属于12个目、38科的63种哺乳动物,其中包括3个种的低等灵长类动物和1个新种高等灵长类动物。有属于低等灵长类的世界最古老的狐猿;有中国特有、世界罕见的"上黄眼睛猿";有我国尚属首次发现的袋类动物;有鳄鱼、青蛙等非哺乳类生物化石。经过慎密研究论定,溧阳水母山裂隙堆积物是迄今在亚洲发现的第一个始新世时期的地层,在这里发现的那个时代的灵长类动物,比在亚洲所有其他地区发现的同种类都要多,几近亚洲地区所发现的总和。而其中最主要、最轰动的发现,便是找到了多枚高等灵长类单颗牙齿的化石、一枚带有3颗牙齿下颔骨的化石,他们将其命名为"中华曙猿"。齐陶非常肯定地认为:中华曙猿是世界上第一个类人猿动物,它是现代生存在地球上的所有高级灵长类动物--人及其近亲猿、猴的***同始祖。中华曙猿化石作为研究灵长类动物起源与演化的举世罕见的最古老实证,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人类始祖的发祥地,其意义已超越国界,而属于全人类。 如今,溧阳水母山中华曙猿发现遗址已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化石群超过一千平方米面积,齐陶和他的助手们实际只清理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继续发掘清理,极可能还会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发现,当然,最好是曙猿头骨。因为头骨是物种存在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虽然现在掌握的材料足以证实曙猿的存在,但还是不能同头骨包括的大量信息相比。只有头骨才能使人们更为准确地描述出它的形态。 根据中华曙猿、世纪曙猿化石,经过中、美科学家的***同研究,已经能推测出曙猿的大致模样。根据计算,中华曙猿的体重不过50克到150克之间。体形这样小的动物通常心跳很快,据此,推测它的心跳也比现代灵长类要快得多。有的形容它的心跳快得像在"打风钻"。低等灵长类动物,象狐猴等善于跳跃而不用四肢攀爬,但曙猿四肢的骨骼表明它已习惯于用四肢在树枝间攀援,而这是高等灵长类的明显特征。回望漫无尽头的时光隧道,从始新纪至今的4000多万年里,许多兴盛一时的哺乳动物灭绝了,像剑齿虎、猛犸象等。曙猿,它是那么弱小,却在这期间生生不息,发展成一个大家庭,其中包括人类,这是多么奇妙和伟大。现在大家都知道,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但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曙猿不仅让人类找到了包括自己及近亲现代类人猿、猴的***同祖先,而且因其在具有高等灵长类的特征的同时,还保留了少量低等灵长类的特点,因而在生命进化史上有着特别的价值。 西方学者长期认为灵长类始祖起源于非洲,灵长类的演进是"走出非洲"的故事。中华曙猿、世纪曙猿化石则改写了这个故事。2000年初,英国、缅甸科学家又在缅甸仰光附近发现曙猿化石,为高级灵长类的祖先在东亚的学说再添佐证。现在中外科学家面临的新课题是高等灵长类是如何"走进非洲"的。因为从曙猿化石到北非法尤姆地区发现的距今3500万年的高等灵长类化石,其间约一千万年的时间跨度,还需要有新的发现来连接这条物种"进化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