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要回老家农村过年?

春节回老家农村过年,首要原因是为了孝敬父母。

一说回家过年,主旋律是归心似箭,开心和快乐,问回家的意义,大家的回答基本都包含了回家是为了和父母团聚,可以孝敬父母,这个无可非议。

毕竟,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关于经典名著里面孝敬父母的名言举不胜举。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和“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这两句均出自《劝报亲恩篇》。“首孝弟,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回家过年也是有史以来大家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的节日。古人尚且如此,在如今这个很多家庭只有一个两个孩子的时代里,大家能回家过年更是一种需要。因为如果兄妹多的话,你不在他在,还有人陪伴父母左右,但是现在这社会,你不回家,家里就只有年迈的双亲,在喜气洋溢的节日里,父母多少会显得有些孤单。

然而,我觉得春节回老家农村过年,不仅是为了孝敬父母,还有更重要的2个含义。

一、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对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种无声的传承和发扬。

整天喊爱国的汪精卫,最终做了卖国贼。整天教育我们尊重传统文化人,也有可能爱的只是西方的圣诞节。爱是一种行动,行动就是最好的表达。

很多人过年不回农村老家,理由是年味越来越淡了,没意思了。其实年味一直都没变,变的是人心。随着物质的充裕,经济成了社会的核心,人情味变淡了。什么是感情?钱就是感情。而这一切,我们不能消极抱怨,因为抱怨也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大多数中国人还是中国人,中国人的骨子里流的还是还是华夏民族的血液。我们心里热爱的还是传统文化。太多的人喜欢文言文、喜欢诗词成语、喜欢中国字画、喜欢中国各地方言、喜欢民间民俗传说。

你若说我只是一家臆断,那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央视前不久的《中国诗词大会》,还有《见字如面》,让多少中国人陶醉。当然了,还有王刚老师曾经主持的《天下收藏》节目,被中国古代的那些宝藏深深吸引。还有由中央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由张国立担任讲解员,李晨、王凯、梁家辉、刘涛等担任国宝守护人。一场关于9大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恢弘“特展”,呈现于观众眼前。只能说,中国传统的东西实在是太精彩了。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真伟大,而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才是最伟大的!有些人一听见这几个字就嫌弃,可是我们都不能否认它的源远流长是事实。

我们这一代人要肩负历史使命,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所以说,春节回老家农村过年,不仅是为了孝敬父母,还是对传承发扬我们过年文化的默默践行。

如果说,你觉得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太过浮夸,我要告诉你,春节回老家农村过年,还和自身有着巨大关系。

二、春节回老家农村过年,更是一个人敢于面对生活,勇于面对成长的最好例证。

很多人在网络上吐槽了春节回家过年的一些尴尬和不快。被问工资多少、职位职称如何、婚恋情况等,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不得不面对的烦恼。

二十好几甚至三十多的你,回家被问及各种隐私,还是以关心名义。问工资,说多了要么说你只会吹牛,要么就是借钱,这个世界上,谁挣钱容易啊。说低了,会被亲戚朋友说没用,当面说还好,关键是负面评论会像墙缝的风,不知不觉冷了整个屋。问你职称,说升职了要么就是被盲目夸大,要么就是引来嫉妒的眼神。大龄青年最怕的应该还要算被介绍对象,一个个好好的人被安排好,像极了过去农村家里喂牲口配种,让人心生厌恶。

然而,我要说,你不能抱怨这一切,农村本是一个这么单纯又这么事多的社会,成长面前,你必须去面对村里人和亲戚朋友的“关心”,面对这些狭隘和攀比。当你能坦然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会开始慢慢变得更强大,变得更加成熟。

所以说,春节回老家农村过年,不仅是为了孝敬父母,还是勇于面对生活和成长的表现。

都已经是一百多斤的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逢回家看到自己的父母的时候总感觉到他两边的白发又增多了,虽然可能还没成家,还没立业,但是回去陪着父母过一个年,觉得自己也得到了些许的安慰。尽管一年以来忙忙碌碌,十分辛苦的摸爬滚打,走过了这一年,年底了,昂起头面对各种盘问和评论,正视八方投来嫉妒或者不屑的眼神。看清这一切后,认真总结,通透地成长,来年好奋发图强,开启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