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抗战故事是什么?

萧山的众多地名,深藏着萧山军民奋起抗战的故事,串起这些地名,是一部军民抗日的不屈史,也是“舍身报国”“国而亡家”坚决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文化记忆。还有抗日战争期间产生的如军事埂、炮台湾等地名,这些地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演变,有的虽已成为历史地名,有的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但这些地名有的记录战火纷飞的往事,有的记录日军残暴的罪行,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特意编写了此刊,让我们记住这些地名及其包含的可歌可泣的往事,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难忘那血与火的岁月——抗日战争与萧山地名

民国26年(1937)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萧山开始遭受战火的侵袭。11月30日,日本侵略军飞机28架次轮番轰炸萧山县城。12月24日杭州沦陷,一江之隔的萧山成为浙东抗日前线。地名是历史的记录,串起以下这些地名,唤起和还原抗战岁月的那段血与火的记忆。

一、军事埂这个地名,记录当时萧山是浙东抗日前沿

军事埂,这是一个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设施演变而来的地名。杭州沦陷后,驻守萧山的中国军队和萧山人民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抢修工事,奋起抗战。国民党萧山县政府征集民工,曾在盈丰新中村至利二村(今属宁围街道)修筑防御工事一条,长3800多米,并建碉堡12座。堤,萧山人称为“埂”。这条长近4000米的防御工事,当地村民称其为“军事埂”。国民党六十三师、六十二师和浙江保安第七团先后驻防于此。

军事埂,如今不复存在了,知道这个地名的人也不多了。但当时萧山军民凭借着军事埂这防御工事,击退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渡江南扰,与盘踞杭州的日本侵略军隔江对峙达二年之久。这说明当时萧山是浙东抗日前沿。

二、六百亩头和双山嘴这两个地名,记录日军偷渡钱塘江,萧山沦陷的悲痛历史

六百亩头和双山嘴,如今知道这两个地名的人越来越少了。六百亩头,原是钱塘江滩涂,后为地块名,位于盈丰六甲。解放前夕,国民党陆军部队在“六百亩头”征草荡地修筑军用机场,建有临时跑道。但建成后未予启用。解放后,机场土地先划给盈丰劳改农场,该场撤销后,转给钱江农场。双山嘴是指北干山与长山之间的山垄地带。山嘴是指伸出去的山脚的尖端,山嘴与山嘴之间的地带,称双山嘴。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萧山人,提起这两个地名,就会想起民国29年(1940)萧山县城沦陷,日本侵略军占领萧山的悲痛屈辱的历史。

民国29年(1940)1月21日(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十三日),大雪。入夜,雪愈大。侵占杭州的日军在钱江大桥附近,集结汽艇七八十艘,冒雪强渡。国民党钱江南岸守军奋力抵抗,激战一个多小时,一次又一次击退日军。午夜,日军松井部队在四堡(今钱江二桥附近)以大雪为掩护,身穿白衣,悄悄划着橡皮艇,偷渡至盈丰六百亩头登陆。早晨,另一股日军又在钱江轮渡码头登陆。

日本侵略军登陆后,一路连夜横穿宁围,抢占长山头,一路攻占西兴,对县城形成夹击之势。国民党萧山县政府仓促应战,两个县自卫中队在北干山和西门设伏阻击。讵料日军不由西门而入,也不由北干山进犯,而由双山嘴小路直扑东门。守候在城西、城北的抗日自卫队全线撤退,其中埋伏在北干山的抗日自卫中队,撤至城郊与敌遭遇,展开激烈的战斗。然而寡众不敌,伤亡甚重。22日上午10时20分,萧山县城沦陷。国民党萧山县政府再次南迁河上店。萧山沦陷,使日本侵略军突破了浙东防线,打开了进犯浙赣通道的大门。

三、炮台湾与大爿山这两个地名,记录日军侵占萧山后的罪恶行径

提起这两个地名,上了年纪的萧山人,就会想起日本侵略军占领萧山后,筑碉堡,占据点,奸淫烧杀的罪恶行径,萧山人民从此过着血和泪的生活。

位于今新街街道盛乐村和宁围街道新华村之间的长山直河,解放前,当地人称为炮台湾。民国29年(1940)1月,萧山沦陷,日本侵略军为了控制钱塘江边一带,在河东岸的盛乐村建造碉堡。萧山沙地区称碉堡为炮台,称河为湾,故称炮台湾。

炮台四周拉起铁丝网,阴森森地像个杀人魔窟。八九米高的炮台上,架着机枪,几个日本兵身穿黄狗皮,脚踏黑马靴,手拿挂着膏药旗的步枪,时而用望远镜东张西望,时而用步枪东指西瞄,寻开心时胡乱地放几枪。

大爿山在闻堰之东,是浦阳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口的咽喉。民国29年(1940)1月22日(农历十二月十四)下午,日本侵略军强渡钱塘江后,占领了大爿山、火烧尖和东山陈村。接着日本侵略军到处抓人,在村里和大爿山、火烧尖,建起了5座碉堡。为建碉堡,当时东山陈村的房子几乎全被烧光。碉堡建成后,日本兵对附近村庄任意炮击,还到周围的村庄奸淫烧杀。当时东汪村深受其害,民谣云:“东汪、东汪,眼泪汪汪!”

四、虎爪山、严家畈、塘坞等地名,记录萧山军民为狙击日军侵犯而英勇奋战

民国29年(1940)2月中旬,日本侵略军分三路侵犯义桥。一路由浦阳江口西岸登陆,另一路由浦阳江东岸的孔家埠登陆,侵占浦阳江口两岸,其汽艇直趋义桥之南;还有一路由湘湖南岸的大湾山登陆,向义桥进犯。中国军队在义桥附近,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一系列激烈的战斗。

虎爪山形似虎爪,故名,又称傅家山。位于义桥镇西北,横亘于浦阳江口与湘湖之间。中国军队守在虎爪山上,控制浦阳江口。2月14日,日本侵略军全天不断地用重炮,轰击虎爪山上中国守军阵地。下午三四点钟,日军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向虎爪山进攻。中国守军一次又一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当晚,日军增援部队又在浦阳江口登陆。次日,日军250余人窜入义桥镇上。黄昏时,日军从背后攻击虎爪山。中国守军虽面临两面作战,却沉着应战,以预备队击退背后之敌,并奋勇追到镇上,经过四小时的激烈巷战,16日凌晨,日军退出义桥镇,向东窜犯。

严家畈在义桥东南里许, 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九),日本侵略军一个中队经峡山头,顺着西河沿向义桥窜犯。其时国民党一九○师扎营于傅家山、赵家山、茅山;一九二师埋伏在对江眠犬山。当日军进入严家畈外塘时,傅家山阵地发出了号令,眠犬山伏兵用机枪扫射,日军被迫窜入严家畈村。一九○师马上调集兵力,包围了严家畈、日军以大樟树、房屋作为掩护体,负隅顽抗,一九○师虽然伤亡比较严重,但仍发起多次的冲锋。两军相持两天两夜。

日军松井部队获悉其军在严家畈遭伏击的消息后,派两架飞机到严家畈上空投掷粮食,又派骑、步兵250余名增援。一九○师被迫撤离。这次战斗,击毙日寇40余名,一九○师阵亡130余名。

日军进犯义桥后,遭到中国守军的阻击,迟滞不前。日军企图集中兵力,强行南下。国民党一九二师得到消息后,悄悄地准备在党岐岭伏击日本侵略军。党岐岭位于戴村镇上董村与凌山村(现半山村)之间,西北接云石七都山麓。岭虽不高,却是义桥到河上、楼塔的捷径,也是日军南下的必经之路。加上岭西边山势陡峭,树木繁茂,形同畚箕,是一个理想的伏击战场。中国军民在李家坞集结。为防止走漏消息,在戴村、云石七都山一带的交通要道上布满岗哨。2月15日(正月初八)黄昏生火做饭,午夜进入预伏阵地。16日,日军一队人马全副武装,从义桥耀武扬威地向党岐岭方向扑来。当日军进入埋伏圈,即遭到迎头痛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溃退。当日军明白中了埋伏,马上组织疯狂反扑,利用高大威武的大洋马和精良装备,向中国军民的阵地扑来,却遭到一九二师火力的顽强狙击。双方激战多时,日寇始终无法冲破中国军民的防线,只得狼狈逃窜。战斗一打响当地百姓积极投入战斗。挑水送饭,运送弹药,抢救伤员,当军队发出追击命令,由老百姓组织的抗日自卫队更是勇猛顽强,冲锋在前。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军数十人,战马三匹,俘获一人,一九二师有数人牺牲。党岐岭战斗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当地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决心,在萧山的抗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塘坞坐落于茅草湾山坞中,因村西曾筑有一条堤塘,故称塘坞。民国29年(1940)2月17日,日本侵略军由钱塘江东洲沙渡江,经许贤乡向浙赣铁路沿线进犯。驻守富阳岭下的一九二师闻讯后,在师长吴达率领下,进驻沈村,并派出一一九团把守猫头山进行伏击。日军不备,仓皇应战,双方展开了殊死的激战,最后日寇不支,被迫退入塘坞村,设指挥部于村校教师沈佩兰家中。一一九团包围塘坞,但因不明敌情,形成对峙局面。沈佩兰见此情景,不顾个人安危、从后门潜出,奔赴国民党军阵地,报告了敌军指挥地点和敌军火力点。一一九团弄清敌情后,迅速发起进攻,集中火力用迫击炮猛轰日军指挥所(即沈佩兰家的房屋),日军顿时失去“屏障”,乱作一团。一九二师又兵分三路,中路由何家桥直攻塘坞,左翼向塘坞村后的安山湾迂回前进,右翼由观音桥出击。三面包围,终于全歼塘坞200多名日军,缴获了全部辎重。为褒扬沈佩兰,浙江省赈济会特从优拨给奖恤金600元,国民政府向她颁发了于右任书的“国而忘家”的匾额。是年3月、4月间的《东南日报》、《大公报》、《扫荡报》对沈佩兰此壮举均作了报导,称沈“如此中国弱女,不畏艰险,实属难能可贵”。这次战斗中牺牲的30多名国民党将士,埋葬在沈村旗牌山上。

凤凰山在衙前镇境内,海拔90米,因山形似一只伏地的凤凰而得名。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国29年(1940),为阻击日本侵略军向绍兴进犯,驻守凤凰山麓衙前镇和卫家村(现凤凰村)的国民党第十集团军第八支队官兵约4000人,先后在长山、新街、龛山(今坎山)三岔路阻击日军。国民党第五、六两个支队奉命前来增援,这样凤凰山下国民党官兵已有一万余。民国29年(1940)2月17日(正月初十)凌晨,日军分两路,一路出动铁甲车重武器从长山经新林周大塘进入,一路从安昌过钱清由南直下,在离国民党驻军地约200米处的如意祠登陆。当天早上8时许,两路日军对国民党部队左右夹攻。一万多国民党官兵虽进行了长达10多小时的拼死抵抗,但终因装备落后,难敌日军,死伤官兵数千。傍晚时,大部队向杨汛桥撤离。可是到了桥边才发觉杨汛桥已被日军所炸。面对三四十米宽的江面,国民党军队别无退路,只得爬鱼箔过江,时值隆冬,官兵门穿着棉袄棉裤、带着枪枝弹药,一不小心就掉入江里,许多官兵在西小江中淹死。另有一路国民党军队,由卫家一村民带路翻莫家岭,过昭东大义太雷桥,往绍兴新甸方向安全撤退。晚上8时左右,日军攻克防线,占领衙前。

东蜀山一峰孤峙于南门江之东,西蜀山则孤立于南门江西。南门江上有座章潘桥,这桥是东西蜀山之间往来的通道。两山海拔均不到50米,但当时是蜀山平原的制高点,也是县城的南大门。南门江又是县城通往临浦、义桥、所前的水上要道。谁占领这两山,谁就可控制南门江这条水上交通线。民国29年(1940)5月,中国军队在东蜀山、西蜀山一带多次阻击日伪军。5月15日,中国军队在东蜀山阻击汪伪军第三大队,伪大队长徐剑琴被击毙。17日,日伪军向城南地区扫荡,中国军队奋力阻击,抢占东蜀山、西蜀山。日伪军伤亡近百,伪军少校大队附陈冠英被击毙。5月20日,日伪军数百,由中岛中队长指挥,在炮兵掩护下,向城南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东蜀山和西蜀山失守。午后,中国军队发起反击,夺回东、西蜀山,又向岳大桥猛击。日伪军增援顽抗,岳大桥得而复失三四次,结果为中国军队收复,日军被击退。这次战斗,日伪军死伤150余名,中岛负伤,中国军队伤亡100余名。

民国29年(1940)5月,驻扎在所前镇山联村夏山埭的国民党一九○师五○七团三营八连,得到命令,命他们立即前去西蜀山接防。八连当即向西蜀山挺进。哪知道情报有误,日军已在西蜀山上设下埋伏。八连官兵走到章潘桥东侧的河边,士兵们纷纷下河饮水。这时日军的重机枪响了,疯狂的扫射使八连伤亡惨重。八连地处平坦地带,日军踞高临下,地形对八连十分不利。八连官兵头上戴着用柳条编成的帽子隐蔽在田间,双方隔着南门江展开枪战。从上午八九点钟打到中午,还没有打过章潘桥,枪管都烫得手抓不住,只好用毛巾裹住接着打。士兵们为自己弟兄报仇心切,斗志高昂。在下午终于冲过了章潘桥,攻上了西蜀山,迫使日本侵略军逃进萧山城里。八连作战英勇,称为“忠勇师”。在这次战斗中,连长程利科和班、排长15人以及更多的士兵牺牲。后埋葬在所前夏山埭村鹭鸶头颈的山坡上。至今还留有“抗日阵亡将士之墓”及墓志铭。章潘桥战斗后,盘踞萧山的日本侵略军很久不敢出城作恶。

抗日战争时期,萧山是浙东抗日的主战场。

五、河上店,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国民党萧山县政府所在地,萧山抗战的指挥中心。

河上店地处永兴河上游,故名。旧称和尚店,即今河上镇。说起河上店,就会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萧山县政府两次南迁河上店。民国26年(1937)11月30日(农历十月廿八),侵华日军飞机28架次,轮番轰炸萧山县城2个多小时,投下了100多枚重磅炸弹,县城被炸成一片废墟。国民党县政府被迫南迁河上店,翌年8月,迁返县城。民国29年1月22日,萧山县城沦陷,国民党萧山县政府再次南迁河上店。次年4月,日本侵略军分兵三路包抄河上镇,国民党萧山县政府三面受敌,流亡至东阳岘北周,后走水路经兰溪、建德、富阳回驻河上镇,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河上店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国民党萧山县政府所在地。当时萧山县政府驻扎在河上店凤凰坞,即今河上镇凤坞村。国民党萧山县四任县长以及中***萧山县工委抗日自卫团队、军工队和政工队,驻守凤坞村办公。这里是当时萧山抗战的指挥中心。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里,因为县政府搬迁至此,河上镇凤坞村成为日本侵略军袭击的重要目标,饱受日军重点进攻和血腥轰炸。至1944年5月,县政府在凤坞村办公用的30余间民房被日军烧毁,文昌阁和岩将庙两处名胜古迹被炸毁,数十名无辜百姓惨遭日军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