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大美女介绍。谢谢解答!!!
一. 篇名: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二. 撰稿:王雅玲 吴侑伦 林靖伦 黄?莹 杨晓芳
三. 基本资料: 1.作品名: 楚楚佳人传
2.作者 : 不详
3.出版社: 丽佳工业社 艺能印刷厂
4.页数 : 190页
四. 前言: 古人云: 红颜祸水, 是否美人必定带来灾祸? 如此看法是以偏概全或真有根据? 为此, 我们的小论文特别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一 一加以介绍分析, 让你自己来探索其中的真相!!
五. 正文: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句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句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句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王昭君
西元前33年,匈奴贵族呼韩邪单于到长安与汉元帝要求和亲。但宫女们都不愿意;有个宫女叫王嫱,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没有昭君本人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裏去听候挑选。因王昭君不愿送那画工礼物,所以他没把她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便把那画工杀了。
王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之后,匈奴和汉朝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昭君最后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貂蝉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有倾国倾城之貌。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杨贵妃
唐代蒲州永乐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著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父兄均因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如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及其堂妹杨贵妃。最后贵妃被缢死於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六. 摘要:
1、女体与政治的关系:「一笑倾人城」亦或「安邦定国」?
在男性的政治场域中,「红颜祸水」的论述已纵横历史数千年之久;美貌的女性往往与覆灭的城国产生联想;文史传统中的四大美人——西施、貂婵、王昭君与杨贵妃,在男性的书写之中,西施、貂婵两人是美人计的代表人物,而唐明皇宠幸杨贵妃,不临国事,则被认为是唐朝中衰的关键之一。但实际上,西施媚惑夫差也是为了越国,何况她也曾觉得对不起吴王而想自杀,但为了救国报国仍忍辱偷生;貂婵因为不希望董卓成为下一个暴君,才为大局牺牲奉献,事发后,她亦义无反顾地跳井。虽然世人多认为安史之乱是唐朝衰败的起始,而玉环与此有莫大关联,然根据介绍中所写:「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可见,其实这两者并无直接关系。王昭君更彻底颠覆「美人是祸害」的传统观念,她和亲到偏远的西域,换取中原多年来的和平,是标准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2、爱情、政治与社会的冲突
爱情诚然是帝王自政治场域暂时释放,而能纵情贪欢的轨道;过度耽溺后宫之乐的君王,却也往往要面临江山与美人的重大抉择,而两者往往不可兼而有之。汉元帝及是面临江山与美人的抉择难题。他割舍不下昭君,却也无法力辩群臣,要千军万马为美人一笑而战。唐玄宗亦被迫赐死玉环。西施故事纷云的美人下场之中,其一为西施回国后,为恐其美色造成越国倾灭,而将美人沉江而死。美人在人间以外的次元中永远地「遗世而独立」,方能使男性政治者免於臣服美人裙下所招至的败亡。
但汉元帝先前深深相信,「忠臣皆有用」,再则,面对他手下眼前,无一敢战的男儿,呼韩邪请求和亲,众臣只敢言:「望陛下割恩与他,以救一国生灵之命」「不是臣等强逼娘娘和番,奈番使定名索取,况自古以来,多有因女色败国者」等推搪之词;而昭君挺身自愿出塞和番,俨然有壮士断腕的气魄,相较於诸男性群臣与他自身的无能,元帝除却心中不舍,更自惭於昭君的气度。没想到,最后救了整个国家的,竟然是不容於众臣的女子。至此,佳人不只是倾人城,遂有了「正」途。
参考资料:
1. 刘志清,〈〈苏武传〉里的和亲——王昭君其人与其事〉,《国文天地》,十二卷三期,页五十一至五十三,民国八十五年三月。
2. 刘志清〈一曲琵琶弹至今——昭君故事的历史面貌〉,《国文天地》,四卷六期,页五十四至五十七,民国七十七年十一月。
3. 张淑香,《元杂剧中的爱情与社会》,台北市:长安出版社,民国六十九年。
http://lib.tngs.tn.edu.tw/fish/camp/class/89/890114/890114-01s/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