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历史上有没有大地震!
广东历史地震
自1067年广东地区记录到有M≥4.75级地震以来,广东省及其海域***发生M≥4.75级地震
54次,其中M≥4.75-4.9级地震18次,M≥5.0-5.9级地震26次,M≥6.0—6.9级地震8次(不含本
图区外海域地震6次),M≥7级地震2次(不含本图区外海域地震1次)。两次7级地震均发生在南
澳(1600年,1918年)。1918年南澳的7.3级地震是广东最大的地震。6级地震分别发生在南
澳、揭阳、海丰、河源、阳江等地区。1962年3月19日河源新丰江水库6.1级地震是世界上4
个6级以上水库诱发地震之一。
南澳地震
1918年2月13日14时07分13秒在广东东部南澳岛东北约10千米的海中,即溜牛礁与星礁
之间(北纬23.5°,东经117.2°)发生一次7.5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烈度为X度,震中
深度为23千米,极震区为南澳、汕头、诏安。南澳极震区绝大部分房屋倒塌为平地。深澳石
牌坊遭破坏,牌坊顶部分塌下,龙门塔顶部被震塌,塔身向西倾斜。人员死伤十之八。汕头
极震区房屋倒塌百余间,死伤约千人。诏安极震区民房倒塌3000余间,死伤居民很多。极震
区内地裂、冒水喷沙普遍。单个地裂缝一般宽5-20厘米,长2-5米;大者宽60-100厘米,
长数十米。
此次地震使闽、粤两省南澳、东山、云霄、饶平、汕头、澄海、潮阳、揭阳等县市均受
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远离震中的江苏省苏州市、江西省赣州市和广州也有破坏的记载。有感
范围包括上海、浙江、台湾、江苏、安徽、湖南、江西、湖北、广西等省(区)市。
极震区主要长轴走向北东东,但中部明显向北北西方向突出,故亦有一走向北北西的长轴与
之相交。
河源地震
1962年3月19日4时18分53秒在河源新丰江水库大坝下游仅约1千米(北纬23°43ˊ,东
经114°40ˊ)处发生6.1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烈度为Ⅷ度,震源深度约5千米,在极震
区造成了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距河源城镇五千米的双下村、三台山、亚婆山之间的新丰江
沿岸一带,房屋毁坏90余间,严重迸裂的1500余间,占总数60-70℅,其余房屋均遭受损
失,无一完好者。钢盘混凝土建筑物及新式房屋也多裂缝。
河源城镇各新式楼房及平房均遭破坏,间有墙迸裂,局部倒塌,计倒塌房1200余间,严
重破坏2400间,损坏7000余间,此三项占总数70℅。并出现地裂缝、喷水冒沙,小型山崩,
孤石滚动等自然破坏现象。离震中约200千米的广州和100千米的龙川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
坏。最远有感距离达570千米,包括福建的东山、云霄、武平、上坑,江西的大余、信丰、
安远等地。等震线长轴呈北东东走向。
阳江地震
1969年7月26日6时49分43秒,在阳江县西南洋边海中,发生了6.4级地震,宏观震中为
北纬21°45ˊ,东经111°45ˊ,震源深度为5千米,震中烈度为Ⅷ度强。
这次地震破坏地区主要集中在阳江境内,受灾以该县的溪头、织篢、程村及平冈四个乡约十
几个村队,东西长约19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的地区最重,全县***倒蹋房屋10762间,严重
破坏35965间,一般破坏90840间,堤围严重破坏58处,裂缝26处,崩塌2处,沿阳边海四周
及北津港北之河流地带出现大量的地裂,喷沙冒水。龙宫山、崩坑山等地区有山石崩落,最
大一处崩石225米。地裂主要是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两组。由于震源浅,故破坏范围较小,除
阳江县外,邻区只有轻微的破损或有感,这些地区包括广东的信宜、封开、怀集、新兴、德
庆、肇庆、郁南、广州等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