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瓦莱宁
F1是一级方程式赛车的简称,它的英文全称是FORMULA ONE。
Formula one 官方网站 /
方程式赛车是由本世纪初的场地赛车派生出来的。方程式赛 车分3个等级:三级方程式、三公升方程式和一级方程式。一级方程式是方程式赛车的最高境界。
一级方程式赛车对车手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是取得三级方程式和三公升方程式驾驶执照,且身体素质非常好的专业运动员才能成为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国际汽联每年颁发的一级方程式“超级驾驶执照”不会超过100张。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速最高可达370公里/小时(2004年)以上,平均速度是200—250公里/小时。历史上也曾有人制造出时速在500—1000公里之间的赛车,但是,这么高的时速只能在瞬间产生,且这种赛车不能批量生产也不能常年使用,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汽车。所以,只有一级方程式赛车才是真正的速度之王。 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已有多个极具盛名的赛车场,但那时的赛事因参赛车辆不多,因而对参赛者无严格的限制。50年来,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引擎规格不断有大幅改变,到1986年自然吸气引擎被禁止,一级方程式车坛全力发展涡轮增压引擎。后因涡轮增压马力太大,被国际汽联在1989年停用,以3·5公升的自然吸气引擎取代F1的第一次正式比赛是1950年的英国silverstone大奖赛,当时英国皇室亲临观看,意大利车手Giuseppe Farina赢得第一个F1大奖赛冠军,同时他也是当年的车手总冠军,即F1历史上第一个车手总冠军获得者。
1951年,F1出现了一位真正的车王,Juan Manuel Fangio,阿根廷车手,5次获得车手总冠军(1951,54-57)。不可思议的是,他是38岁才参加一级方程式比赛的!
1958年,Cooper-Climax赛车首先采用了后置发动机的设计,是F1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图上是Stirling Moss正在驾驶一辆后置发动机的Cooper赛车。
车王Fangio后的1958年赛事,呈现出几位英国车手群雄竞争的局面,年终排名前四位都是英国车手,包括Mike Hawthorn,Stirling Moss等。另外,F1开始设立“年终车队总冠军”也是在1958年。
总之,无论道路多么坎坷,50年代的F1已经不再属于早期赛车运动,采用FIA专门制定的比赛规则——“一级方程式”,F1开始了大踏步的前进。
60年代是F1的一个重要转折期,F1脱离了稚气。
首先看技术方面,仅仅两年时间,后置引擎就被各车队广泛使用。这时候,Cooper车队的后置引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获得了1959,60两年的车手总冠军和车队总冠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个60年代,除了Ferrari的两个车手总冠军,几乎是一个英国车队和英国车手的时代,车队包括BRM,Lotus,Brabham-Repco,车手包括Clark, Graham Hill,Jachie Stewart,John Surtees。其中John Surtees是一个既获得过F1世界冠军,又获得过摩托车世界冠军的人。
Colin Chapman的设计天赋使Lotus车队逐渐成为一支梦幻车队,Lotus车队1967年首先使用了双座4气门发动机(DFV engine),这种发动机后来统治了整个70年代。另外,60年代时,Lotus车队在空气动力学方面也处于的领先地位,现在的下压力理论就是从那时建立的。
60年代,比赛的事故开始增加。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两界世界冠军Jim Clark的60年代。1960年,他开着一辆溅有当场死亡的英国车手鲜血的赛车冲过Spa的终点。1961年意大利大奖赛上,他与Trips(German, Ferrari)相撞,使Ferrari车撞进人群,Trips和14名观众死亡。1968年,这位无可置辩的世界冠军在Hockenheim的一次练习赛中死亡。这一切,使人们从根基上开始质疑F1这项运动,引发了很多思考。
同样1968年,Lotus赛车印上了金树叶香烟(Gold Leaf cigarettes)的宣传广告,这是F1历史上第一次引入商业赞助,可以参看上边Lotus车的照片。
70年代使F1逐渐走向成熟
首先,70年代的一系列赛道事故使安全问题得到了异常重视。
1970年的车手总冠军Jochen Rindt是F1历史上唯一一位死后的世界冠军。
另外,1973年,由于不忍接着看更多的赛道悲剧,Jackie Stewart决定把他的第100次大奖赛Watkins Glen大奖赛作为他的告别赛。但是似乎别有寓意的,Francois Cevert在这次大奖赛的练习赛中死亡。结果,Stewart领导掀起了F1历史上第一次“安全革命”。
这次安全革命使F1的赛车、赛道和车手装备等,都从安全角度进行了审查,论证,改进。
70年代的另一件大事要从1976年代的世界冠军James Hunt说起。James以他花花公子的作风,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F1开始受到世界媒体的关注,从此以后,F1的著名车手们,也都成为了聚光灯下的明星式人物。
这里不得不提到现在F1的掌门人Bernie Ecclestone先生,因为正是他去和电视传媒谈判F1的比赛转播的,并亲自落实了各项细节,从而把F1比赛的现场画面送入千家万户。Bernie将电视转播引入F1,无疑给F1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F1的商业运作逐渐成熟起来。
从技术方面看,1977年,F1出现了又一次的技术革新。Renault车队引入了涡轮增压式引擎。F1从此出现了涡轮增压式与自然进气式发动机并存争霸的局面,直到1988年涡轮增压发动机被禁止。
F1的80年代是一个空前的伟大车手云集年代,包括了巴西人Nelson Pequet,Ayrton Senna,法国人Alain Prost和Briton Nigel Mansell。他们之间展开了最激烈的争夺。比赛精彩不断。
车队方面,由Prost和Senna驾驶的Mclaren赛车赢得了80年代里的5个车手总冠军和4个车队总冠军。特别是1988年,也是Senna的第一个车手总冠军年里,Mclaren惊异地赢得了16个分站赛中15个冠军!Ferrari车队赢得了1988年的Monza大奖赛的胜利。而车队创始人Enzo Ferrari在几周前刚刚去世。
90年代的F1,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1993年,Prost最后一个车手总冠军年里,他驾驶的Williams-Renault赛车是F1有史以来最先进的赛车。赛车装备了轮胎反抱死系统,循迹控制系统还有电子控制的悬吊系统。
但1994年Senna的死则引发了F1的第二次“安全革命”,FIA禁用了以上用以提高车速的驾驶辅助系统,F1赛车又回到了原来的基本构造。
Senna死后,国际汽联一年一次的安全评估项目启动。以后FIA的制定规则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很多规则的制定是为了降低车速。如1999年规定在干地轮胎加开四条凹槽,从而减小轮胎抓地力。另外,提高安全的科技研发也出现成果。车手头颈保护系统(HANS)就是一个例子,已经在2003赛季使用,受到车手、车队的好评,而且事实上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Senna走后,德国车手Michael Schumacher逐渐成为了F1的新车王。他在加入F1的第四年上(1994)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95年为Renault车队卫冕成功。1996年,他转入状态不是很好的Ferrari车队,并终于在2000年为Ferrari车队赢得了时隔21年的世界冠军,红色战车再次开始了传奇的战绩。今天的Schumacher已经是7次世界冠军得主,分站赛冠军次数达到91次,超过以前所有车手的战绩。 1948: 在法国Pau小镇举行的比赛首次采用了统一的规则(a formula), Formula One由此得名。
1950:只到1950年,首届F1冠军赛才正式举行,而此时也只是根据赛车的得分进行评奖。当时,参赛的赛手仍沿用1947年由FIA制定的规则。这一规则是参赛的赛车可搭载4.5L非涡轮增压或1.5L涡轮增压发动机。1950年5月13日,首届世界冠军大赛在英国的Grand Prix 的银石赛道(过去是一个军用机场)举行。意大利人Giuseppe Farina为阿尔法罗密欧车对应的胜利,同时也成为首任世界冠军。
1952:由于F1赛事组织尚缺乏支持,比赛被迫采用F2赛车进行;在F2比赛规定参赛的赛车只能装备排量不超过2.0L的非涡轮增压发动机。
1954:这一年GP赛车接纳新的F1比赛规则。最大排量为2.5L非增压发动机或最大排量0.75L的增压发动机。梅塞德斯.奔驰车队也在这一年重新投入比赛,并在法国朗斯的GP分站赛中赢的首次胜利。代表玛莎拉蒂和梅塞德斯.奔驰出战的Juan Manuel Fangio获得了这届大赛的分站冠军。
1959:后驱GP赛车开始取代前驱赛车成为比赛的主角。Bruce Mclaren在美国Sebring的GP分站一马当先,成为最年轻的冠军赛手
1961:有关1.5L发动机的赛车的规定开始实施。在这一年里,Giancarlo Baghetti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个首次参赛就囊括冠军的车手,而Phil Hil为美国争取到第一个F1世界冠军头衔。
1965:Jackie Stewart 首都代表BRM车队亮相GP赛场。
1966:有关3L发动机赛车的规定出台。Bruce Mclaren 创建自己的车队并打造出搭载福特发动机得第一款麦克拉伦赛车,但是车队并没有在当年的赛事中获得成功。
1968:赞助商凡是首次出现在F1比赛中。这也意味着F1具有民族色彩时期的结束。这一年,赛车第一次加装了尾翼,从而提升了整车的下压力。在德国霍根海姆举行的F2比赛中,Jim Clark不幸身亡。麦克拉伦车队创始人Bruce Mclaren 亲自参加比利时GP为车队第一次赢得冠军称号。
1969: Matra、莲花和麦克拉伦车队分别尝试改用四驱车,但都失败了。Jackie Stewart 赢得了第一个年度冠军车手称号;Bruce Mclaren在英国Goodwood测试一款Can-Am赛车是意外身亡;Jochen Rind在意大利GP排位赛中丧命;此后他成为唯一一位在死后获得F1总冠军的车手。
1973: 麦克拉伦车队推出经典的M23赛车。该车在此后的六个赛季里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比赛。在加拿大站的比赛中,安全车第一次被用到F1的比赛中。
1976:Tyrrell(泰利尔)引进了刘伦赛车的概念在Nurburgring的一场事故中,尼克劳达被严重烧伤。麦克拉伦车队的James Hunt 赢得概念的世界冠军。
1977 Patrick Head (海德)加入威廉姆斯车队。第一辆配备涡轮增压器赛车的雷诺Rs01,在英国站的比赛中亮相。
1978 米其林正式加盟F1,FIA 聘请Sid Watkins教授担任医疗指导。飞剑车队首次参加F1比赛,就几乎将南非站的比赛冠军囊入怀中。F1比赛开始采用一种新的安全措施,即为了避免在第一圈赛车拥挤相撞造成的事故,医疗车需同时在外道尾随赛车,以其能够尽快的采取相应措施
1980:Alain Prost驾驶着麦克拉伦赛车参加了阿根廷站的比赛。莲花车队的Nigel Mansell 曼塞尔(文素)首次出现在澳大利亚站的比赛中。 Ron Dennis接管麦克拉伦车队,同年该车队推出由John Barnard 设计的由碳纤维材料制成底盘的赛车。
1981:由于FIA规定,所有车手必须拥有超级驾照,在南非站比赛前,大批反对这项规定的车手宣布罢赛。
1982:Colin Chapman 莲花车队的缔造者及F1赛车最具有革新精神的设计者,死于心脏病在荷兰站的比赛中麦克拉伦首次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
1984:在巴西 SENNA正式宣布参加F1澳大利亚站第一次全部由安装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赛车参赛。
1985:米纳尔迪车队首次参加F1比赛,Benetton与Toleman车队之间的生意越来越密切,最初其作为赞助商(贝纳通曾赞助过阿尔法罗密欧和泰利尔车队)不久之后便收购了Toleman车队,并在1986年以贝纳通车队之名参加F1比赛。
1987:威廉姆斯老板弗兰克威廉姆斯在Paul Ricard驾车从试车场返回家中时发生交通事故,严重受伤导致瘫痪。匈牙利站是在废除“铁幕”政策后第一场比赛。
1988:Adrian Newey 被任命为March车队的技术总监。FIA规定赛车的发动机需配置规定的涡轮增压装置,以减少驱动力。但是在1989年取消了该规定,转而要求3.5L排气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且不能超过12缸。SENNA赢得他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1990 :曼塞尔宣布退出F1
1991:哈基宁,舒马赫成为F1车手乔丹车队成立推出乔丹191赛车麦克拉伦赢得第七个年度总冠军
1992:舒马赫在西班牙取得第一个分站冠军。本田推出F1
1993:麦克拉伦车队分站冠军数目第一次超过法拉利Prost宣布退出F1,他的四次总冠军在当时今落后于方吉奥的5次
1994:梅塞德斯奔驰组建索伯车队,并借入股IImor涉足赛车发动机制造业。随着牵引力控制及主动悬挂系统限制的取消,今站加油重新推出。SENNA和Ratzenberger在伊莫拉不幸丧生舒马赫成为第一个获得F1总冠军的德国人
1995:麦克拉伦开始与奔驰在研发发动机上合作。舒马赫赢得第二个总冠军。哈基宁在澳大利亚站的排位赛中严重受伤
1996:舒马赫加入法拉利维伦纽夫加盟威廉姆斯雷诺和Elf宣布推出F1数字电视转播技术引入F1比赛Hill获得年度总冠军,HIll父子成为第一对F1总冠军父子
1997 :Newey离开威廉姆斯加盟麦克拉伦,成为车队总监。石桥涉足F1Berger宣布推出F1维伦纽夫获得年度总冠军
1998:为了控制F1赛车的车速,FIA公布了一些新措施,包括赛道变窄,使用有坑纹轮胎麦克拉伦的回转制动技术被禁用。哈基宁获得第一个年度总冠军
1999年:舒马赫在英国站受伤,此后7站他未能上场马来西亚的雪邦投入使用法拉利16年后第一次获得车队总冠军
2000:年在意大利站一位工作人员被撞身亡,F1比赛中有关碰撞测试的规定作了相应的改动。
2001 :牵引力控制系统和自动变速装置在西班牙站使用
2002:超过19000转每分钟的BMWP82发动机首次出现舒马赫获得第5个年度总冠军
2003:舒马赫获得第六个年度总冠军,成为F1世界第一人,阿隆索成为史上最年轻的GP冠军
2004:第一届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办
2005:雷诺车队成为F1车队总冠军,阿隆索成为车手总冠军,土耳其首次举办F1
2006:阿隆索蝉联车手总冠军
2007:莱科宁以1分优势,成为F1车手总冠军
2008: 汉密尔顿以1分优势,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车手总冠军,新加坡首次举办F1
2009:重新使用光头胎
2010:使用标准引擎
莱科宁(Kimi Raikkonen)
全 名: 吉米-莱科宁
生 日: 1979年10月17日
出生地: 芬兰,拉皮兰塔
国 籍: 芬兰
身 高: 1.75米
体 重: 71公斤
常驻地: 瑞士
处子秀: 2001年澳大利亚站
婚 姻: 已婚 妻子詹妮-达赫尔曼
车 队: 法拉利
车 型: 法拉利F2008
车 号: 1
网 站: www.kimiraikkonen.com
马萨(Felipe Massa)
全 名: 菲利普-马萨
生 日: 1981年4月25日
出生地: 巴西圣保罗
国 籍: 巴西
身 高: 1.66米
体 重: 59公斤
常驻地: 巴西圣保罗
处子秀: 2002.3.3澳大利亚GP
婚 姻: 已婚
车 队: 法拉利
车 型: 法拉利F2008
车 号: 2
网 站: www.felipemassa.com.br
海德菲尔德(Nick Heidfeld)
全 名: 尼克-海德菲尔德
生 日: 1977年5月10日
出生地: 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
国 籍: 德国
身 高: 1.75米
体 重: 70kg
常驻地: 摩纳哥
处子秀: 2000.3.12
婚 姻: 已婚
车 队: 宝马-索伯
车 型: 宝马-索伯F1.08
车 号: 3
网 站: www.adrivo.com/nickheidfeld
库比卡(Robert Kubica)
全 名: 罗伯特-库比卡
生 日: 1984.12.4
出生地: 波兰克拉科夫
国 籍: 波兰
常驻地: 克拉科夫
身 高: 1米84
体 重: 73公斤
处子秀: 2006.8.6匈牙利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宝马-索伯
车 型: 宝马-索伯F1.08
车 号: 4
网 站: www.kubica.pl
阿隆索(Fernando Alonso)
全 名: 费尔南多-阿隆索
生 日: 1981年7月28日
出生地: 西班牙奥维耶多
国 籍: 西班牙
身 高: 1.71
体 重: 68KG
常驻地: 瑞士代堡
处子秀: 2001.3.4澳大利亚GP
婚 姻: 已婚
车 队: 雷诺
车 型: R28
车 号: 5
网 站: www.fernandoalonso.com
小皮奎特(Nelson Piquet Jr)
全 名: 尼尔森-小皮奎特
生 日: 1985年7月25日
出生地: 德国海德尔堡
国 籍: 巴西
身 高: 1.77
体 重: 70KG
常驻地: 英国
处子秀: 2008.3.16澳大利亚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雷诺
车 型: R28
车 号: 6
网 站: www.piquetsports.com.br
罗斯博格(Nico Rosberg)
全 名: 尼科-罗斯博格
生 日: 1985年6月27日
出生地: 德国
国 籍: 德国
身 高: 178厘米
体 重: 71公斤
常驻地: 德国
处子秀: 2006.3.12巴林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威廉姆斯
车 型: 威廉姆斯FW30
车 号: 7
网 站: www.nicorosberg.com
中岛一贵(Kazuki Nakajima)
全 名: 中岛一贵
生 日: 1985年1月11日
出生地: 日本
国 籍: 日本
身 高: 175厘米
体 重: 62公斤
常驻地: 日本
处子秀: 2007.10.22巴西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威廉姆斯
车 型: 威廉姆斯FW30
车 号: 8
网 站: www.kazuki-nakajima.com
库特哈德(David Coulthard)
全 名: 大卫-库特哈德
生 日: 1971年3月27日
出生地: 苏格兰
国 籍: 英国
身 高: 1.82米
体 重: 75kg
常驻地: 蒙特卡罗
处子秀: 1994.5.29西班牙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红牛
车 型: 红牛RB4
车 号: 9
网 站: www.davidcoulthard-f1.com
韦伯(Mark Webber)
全 名: 马克-韦伯
生 日: 1976年8月27日
出生地: 澳大利亚
身 高: 1.85米
体 重: 75KG
常驻地: 英格兰 白金汉郡
处子秀: 2002.3.3澳大利亚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红牛车队
车 型: 红牛RB4
车 号: 10
网 站: www.markwebber.com
vc特鲁利(Jarno Trulli)
全 名: 亚诺-特鲁利
生 日: 1974年7月13日
出生地: 意大利佩斯卡拉
国 籍: 意大利
身 高: 1.73
体 重: 60kg
常驻地: 意大利
处子秀: 1997年澳大利亚
婚 姻: 未婚
车 队: 丰田
车 型: 丰田TF108
车 号: 11
网 站: www.jarnotrulli.com
格洛克(Timo Glock)
全 名: 蒂姆-格洛克
生 日: 1982年3月18日
出生地: 德国
国 籍: 德国
身 高: 1.69
体 重: 64KG
常驻地: 德国
处子秀: 2004.6.13加拿大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丰田
车 型: TF108
车 号: 12
网 站: www.timoglock.com
波尔戴(Sebastien Bourdais)
全 名: 塞巴斯蒂安-波尔戴
生 日: 1979年2月28日
出生地: 法国勒芒
国 籍: 法国
身 高: 1.72
体 重: 72KG
常驻地: 法国
处子秀: 2008.3.16澳大利亚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红牛二队
车 型: STR02B
车 号: 14
网 站: www.sebastien-bourdais.com
维泰尔(Sebastian Vettel)
全 名: 塞巴斯蒂安-维泰尔
生 日: 1987年3月7日
出生地: 德国
国 籍: 德国
身 高: 1.76
体 重: 62KG
常驻地: 德国
处子秀: 2007.6.17美国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红牛二队
车 型: STR02B
车 号: 15
网 站: www.sebastianvettel.de
巴顿(Jenson Button)
全 名: 简森-巴顿
生 日: 1980年1月19日
出生地: 英国
国 籍: 英国
身 高: 1.82米
体 重: 68.5KG
常驻地: 摩纳哥
处子秀: 2000.3.12日澳大利亚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本田
车 型: 本田RA108
车 号: 16
网 站: www.jensonbutton.com
巴里切罗(Rubens Barrichello)
全 名: 鲁本-巴里切罗
生 日: 1972年5月23日
出生地: 巴西,圣保罗
国 籍: 巴西
身 高: 1.72米
体 重: 78公斤
常驻地: 摩纳哥
处子秀: 1993南非GP
婚 姻: 妻子席尔瓦娜,儿子Eduardo
车 队: 本田
车 型: 本田RA108
车 号: 17
网 站: www.barrichello.com.br
苏蒂尔(Adrian Sutil)
全 名: 苏蒂尔
生 日: 1983年1月11日
出生地: 德国
国 籍: 德国
身 高: 1.84米
体 重: 75kg
常驻地: -
处子秀: 20007.3.18澳大利亚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印度力量
车 型: VJM01
车 号: 20
网 站: www.adrian-sutil.de
费斯切拉(Giancarlo Fisichella)
全 名: 吉安卡罗-费斯切拉
生 日: 1973年1月14日
出生地: 意大利罗马
国 籍: 意大利
身 高: 1.70米
体 重: 75KG
常驻地: 蒙特卡罗
处子秀: 1996.3.10澳大利亚GP
婚 姻: 已婚
车 队: 印度力量
车 型: VJM01
车 号: 21
网 站: www.giancarlofisichella.com
汉密尔顿(Lewis Hamilton)
全 名: 刘易斯-汉密尔顿
生 日: 1985年1月7日
出生地: 英国
国 籍: 英国
身 高: 1.75
体 重: 66KG
常驻地: 英国
处子秀: 2007.3.18澳大利亚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迈凯轮
车 型: MP4-23
车 号: 22
网 站: www.lewishamilton.com
科瓦莱宁(Hekki Kovalainen)
全 名: 海基-科瓦莱宁
生 日: 1981年10月19日
出生地: 芬兰
国 籍: 芬兰
身 高: 1.72
体 重: 66KG
常驻地: 芬兰
处子秀: 2007.3.18澳大利亚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迈凯轮
车 型: MP4-23
车 号: 23
网 站: www.heikkikovalaine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