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萝莉的猴子叔叔》中的宗教知识

《小萝莉的猴子叔叔》是一部舶来品电影,我对这类电影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探索欲望,所以贡献票房是应该的。

电影里,大叔+萝莉真的是绝配。《黑仔不太冷》中的让·雷诺和娜塔莉·波特曼,《孤独的特工》中的元斌和金莎朗,《白兔奶糖》中的松山健一和芦田爱菜,在帅气威武的大叔们的保护下,可爱的萝莉也能继续甜美可爱。

刚开始看到《小萝莉的猴子叔叔》这个片名的时候有点反感,但想到《三傻》也是三俗的名字,但也是一部佳作,于是花了两个半小时看完了这部电影。真的觉得看电影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时间不够用。每天可以多花点时间,多看点好电影。

事实上,电影中反映的宗教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可以追溯到历史原因。在印度,83%的人是印度教徒,65,438+03%是穆斯林。印穆不和源于英国“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的逐渐演变和蔓延。1947,印巴分治引发了两大宗教的流血冲突。几十年来,骚乱和冲突不断,宗教冲突的残暴和不人道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原本吸引人向善的宗教,却让“恨”的种子生根发芽。宗教对立的冲突是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根深蒂固的相互仇恨、抱怨和怀疑的情感意识。对立宗教之间的偏执和傲慢使他们认为自己的宗教优于另一种宗教,这使得信徒之间的隔阂非常深。

当小女孩被隔壁穆斯林邻居煮肉的香味吸引过来的时候,她叔叔还在安慰自己,她一定是赫鲁晓夫而不是婆罗门(印度教把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赫鲁晓夫、毗湿奴、首陀罗,婆罗门的地位最高,其他种姓的社会地位依次降低,种姓制度至今依然盛行,所以人们以种姓来区分)。大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走进清真寺,看到小萝莉虔诚地打坐念经,一定是差点晕倒。万万没想到洛里根本不是印度教徒,而是穆斯林。天啊,你接一个日本小孩回家,你的长辈和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你?

由于警方和使馆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以及无法获得从印度到巴基斯坦的签证,被人贩子骗走后,大叔决定亲自将萝莉送回巴基斯坦。当然,偷偷摸摸进去,这个事件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法案。叔叔作为印度间谍被通缉。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人道而热情的记者,一路走来才把萝莉安全送回家。

猴叔被巴基斯坦军方当间谍抓起来,在监狱里严刑逼供,官面蛮横,不管是不是,只要被打了就承认。但热心记者在网上发布的视频,让更多人知道了猴叔的故事。大多数人被他的善良所感动,愿意相信他,支持他。爱是万能的。这位将一路保护萝莉回家通关的朴实大叔,用他执着的信念感动了印巴人民。人性的光辉,克服了国家、宗教、政治、种姓之间的隔阂。都说大爱无疆。

因为爱,在异国他乡走失的孩子可以平安回家;因为爱,大家可以抛开仇恨,团结一致,把“勇士”送回家;因为爱,失语的小女孩也克服了心理障碍,发出了声音。我想如果有上帝的话,哈努曼上帝一定会听到这个声音。

宗教信仰是人的精神力量,它给人注入神圣的目标,引导人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为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志和行动的基础。巴基斯坦清真寺的老智者说:我们欢迎任何人,不管是什么教派。所以我们清真寺从来不锁门。这是一种大爱,是每个宗教都提倡的。它不拘泥于具体的条条框框,相信善良和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