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的独立电影人?

电影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制片人本人到电影节的发行人,都可以算是电影人。

无论任何领域,大家都给我几个集中的特点:

1,对电影真诚(也要耐得住寂寞)

2.坚持和坚韧(包括持续学习能力)

3.突破创新边界的智慧和勇气。

就像《冬天》的导演邢剑一样。

当时放《冬天》的时候,邢剑导演讲了一个个人的故事。他说他看《煎饼侠》的时候,片中有一个片段,他喝了一万就哭了。他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当时为了筹集资金,他独自和投资人喝酒,直到不省人事,后来一分钱也没拿到。后来买了家里的车和房子,筹了钱。

这种为了自己的原则和审美而拍的短片,要不断向现实妥协。很多时候,如果不是毅力和恒心,以及对电影的执着追求,一般人是做不到的。邢剑导演讲了他当时有多远。这部电影的影子在他脑海里重复了好几年,他甚至可以闭上眼睛完成整部电影,一个细节很好的灯笼。

还有辛玉坤导演的《心迷宫》。作为诺兰的脑残粉,诺兰的片子被巧妙的拉了一把,长期“蹲在家里”,完成了这部佳作。

其次,策展人,FIRST的创始人之一,李紫薇。

魏紫的妹妹很好。十周年,她依然跑在宝宝前后,亲自指挥现场,完成电影节的各个环节。

刚开始,先立的过程很艰难。我从北京一路跑到西宁,从默默无闻的电影节,七八年,到现在,别人可能早就放弃了。

而且,首先是一个有“骨气”的电影节。当时最大的资金问题其实无解,但冠名商要求先澄清自己之前的品牌名称,这对于一个坚持电影至上、挖掘初心的电影节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创始人还是选择了坚守初心,拒绝了冠名商的要求。

目前我们看到的名字厂商,大多只给项目本身起名字,但还是先保留整体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