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开发运营中需要注意什么?

1、体制问题\r\n体制问题是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它已经成为束缚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又是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有些地方由于受制于体制问题,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许多对旅游景区有开发兴趣和投资意向的投资商也因此而扼腕叹息。比如,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曾一度成为被许多地方效仿的上佳模式,有些地方也因此而推进了景区的发展。可是由于我国的旅游景区隶属于多个部门,比如建设、国土资源、林业、文物等部门,旅游景区的经营权外包后,相关部门就会表示反对,使得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成为敏感问题。因而急需建立一种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便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r\n2、资金问题\r\n在旅游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前期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旅游景区的开发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政府对景区开发的投入又有限,资金一度是我国旅游景区开发所面临的瓶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社会上积累了大量的闲散资金,这些资金的持有者到处在寻找资金的投向,而旅游业迅猛的发展态势给了他们把资金投向旅游景区开发的信心,这给我国许多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希望,但是相关制度又使实际操作变得困难重重。因此从根本上说,资金虽是旅游景区开发的瓶颈,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体制。\r\n3、保护是焦点\r\n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薄弱,旅游景区开发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开发不当的话,则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特别是对于人文类的旅游景区来说,还会对文物等具有科研、考古价值的资源造成破坏。在我国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有些地区确实存在如匆忙上马、盲目开发、近距离重复建设等问题,个别地方还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致使出现旺季游客数量失控、白色污染、文物古迹屡遭破坏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相应的控制应该可以解决,但不能把生态环境和文物的破坏完全归结于旅游的开发。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密切的联系,开发不是放弃保护,保护也不能放弃开发。旅游景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果不对其进行开发的话,资源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关键是看如何处理好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因此,用科学的发展观开发建设景区,是解决争议的主要方法。\r\n旅游风景区地产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r\n(1)产权式酒店模式\r\n产权酒店是酒店与地产相结合的产权式地产,是旅游度假地产中最典型的一种模式。产权式酒店的客房多按套进行出售,价格不完全取决于面积,对其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酒店的星级和财务杠杆。依托于滨海度假的旅游开发以集中在海南和山东半岛为核心。\r\n(2)企业会所模式\r\n即以企业所购买的与酒店相结合的以企业会所方式所进行销售的地产,一般的体量在500平米到2000平米之间,多作为企业的接待设施、会议场所等。称之为商务休闲、商务度假地产。\r\n(3)住宅度假地产模式。\r\n利用旅游开发区、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的优越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开发的具有投资回报、居住和多种功能的住宅。如:景区住宅、海景住宅、风景名胜度假村(风格别墅)、民俗度假村等。这类住宅多建在旅游资源突出的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通过依靠旅游资源(自然的、人文的或二者兼有的)条件,如优美的自然风光、主题突出的人文内涵、多种休闲娱乐设施,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r\n \r\n----------------------------------------------------------------------------------------------------------------------------------\r\n1.旅游投资的进入成本低,旅游景区开发的综合效益很高,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很多优惠,30年、40年、50年的土地经营权,相对地产、能源等行业,代价非常之低;\r\n2.旅游开发是“滚动开发”,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很多也是由地方政府完成),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很多,可以降低投资商的资金风险,投资商可以根据经营情况来衡量开发的时序;\r\n3.很多人原本从事的生态农业、养殖业、种植业、花卉苗圃业,与旅游有很强的关联性,形成了自发的热潮,甚至旅游效益还超过了主业,老板们有意延伸产业链条,大举开发。\r\n4.土地稀缺,资源就是价值,30——50年不等的经营权限,本身就相当于投资储备,就算是暂时不能赢利,将来也意味着多种可能性,或者转手,或者引资。\r\n近年来,我接触到不少初次涉足旅游开发的投资商,说明现在的开发商重视旅游规划的作用。因为现在的旅游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景区在不断增加,大家都意识到“个性竞争力”打造对景区投资的意义。跟这些投资商的聊天中,我发现了很多***性的问题,现在总结一下,希望能对刚涉足旅游开发的投资商朋友们有所裨益。\r\n\r\n一、经验主义浓郁\r\n现在有旅游投资经验的商家很少,有经营过成熟景区的商家就更少。但大部分人都不缺乏旅游经验,很多老板甚至做过专项的考察。所以,很多老板都把自己的旅游经验套用到旅游景区的经营方面来,凭经验来判断经营的思路。这就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海边的项目要放到山里,东部的项目要放到西部,都市型的项目要整到乡村来。最不可思议的是,几乎所有的投资商都会提到高尔夫项目,而且认为高尔夫项目很好操作。这种情况下,我几乎都毫不客气地给他顶回去了。别说你没那么大的资金实力,很多项目根本不具备建设高尔夫球场的条件,不是是块地都能建球场的,而且现在对高尔夫球场的政策卡得多紧啦。我曾经碰过一个开发森林公园的开发商,说要在山顶的平地上搞高尔夫球场,而且很执拗,事实上山上根本就没有水,我说你知道高尔夫球场需要大量的水源进行维护么?你这里没水,怎么整?还有个小老板看中了一个河道,想搞漂流,项目都是按照漂流来进行立项报批的,不知道那个高人建言要搞高尔夫,老板就问我能不能搞?我说,你知道高尔夫的概念是什么吗?你听过高尔夫球场为漂流做配套的吗?\r\n\r\n二、市场意识薄弱\r\n投资旅游景区的,一直以来,跟风现象非常地严重,也说明目前的旅游项目投资者在市场运作上的一种投资短见。许多的投资者进行此项目的投资,不是理性地进行市场环境的分析,而是一种近于盲目的市场进入姿态。也有些人看到什么热就投资什么,也有些人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如果单纯以这种目的来投资,注定这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目前,在旅游景区分化的今天,进行市场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行市场定位,锁定目标消费群体,根据市场定位来确定景区的主题定位,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定位是建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旅游景区的调查,应收集当地人群的旅游消费习性、地域环境、交通情况,以及早期进入这市场的先行者,也就是竞争对手的情况。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制定有效地经营策略与市场定位。通过市场定位,找到空白市场,这样,中小旅游景区的发展空间才大,才能获得较宽松的发展环境。\r\n\r\n三、贪多求快\r\n大部分的投资者有贪多求快的情节,总觉得项目越多越好,也不管项目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殊不知“商业模式越单一就越容易赚钱”。老板们新近这个行业,抱有很大的憧憬,理想主义浓郁,从假设出发,认为所有的机会都是自己的机会,所有的市场都是自己的市场,只要有项目,就会有人来,所有的钱都是自己赚得到的。所以,他们总是关心有什么项目,有多少项目?而很少能够考虑到项目的关联性和项目的阶段性。\r\n\r\n四、没有资金使用的科学概念\r\n很多中小企业主跟我们接触,生怕我们觉得他的钱不够多似得,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投资量往大里说,动辄就说要搞几个亿的投资下来。其实就他拿得那个景区而言,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的资金。景区也不能像他自己想得那样盖那么多的房子,建那么多的设施。其实咱们投资搞旅游也是为了赚钱,在别的地方辛苦赚得一点家当,不能白白地扔在自己构想的那个蓝图上。\r\n在旅游业中赚钱还是稳打稳扎比较好,对资金的使用要有个计划。因为目前进入旅游景区投资的,大部分都是三流甚至不入流的资源,这些资源都无法依靠观光占据市场,迅速启动。而往往都是需要精耕细掘,做长线的休闲度假产品,对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效益较差、投资回报率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这类旅游区普遍远离城镇,配套设施所占比重大;其次与城市宾馆不同,旅游区淡旺季规律明显,客房空置率较高,呈现旺季吃不下、淡季吃不饱的特点,而且客房价格弹性不大。“生意火爆、效益不佳” 是国内休闲度假村的特有现象。为了保证投资回报率,应该要适度控制规模,投资规模宜小不宜大,太小则体现不了规模经济,太大,则往往饱少饿多。要树立“宁可撑死、绝不饿死”、“把饥饿留给市场”的观念,让市场保持饥饿状态,既保证较高的客房率,同时“物以稀为贵”,能保证较高的价格,而且也能提高市场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