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陆莉,18岁因为肝病退役,远嫁美国创业当老板

中国人的“奥运梦”从刘长春开始,历经百年,历尽艰难与折辱,终于把无数优秀的奥运健儿送往世界 体育 竞技的舞台,终于让中华人民***和国国歌一次次在颁奖台上奏响。

在这众多为国争光的 体育 健儿中,有一位体操运动员,以满分十分的成绩获得体操高低杠奥运冠军,她是中国体操“满分冠军第一人”——陆莉。

陆莉

陆莉作为湖南奥运史上首金获得者已经被载入 历史 史册,她在1992年巴塞罗奥运会上惊艳的表现不亚于如今东京奥运会的全红婵,虽然都是年少成名,但陆莉却承受了更多来自命运的考验。

陆莉一家三代都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可想而知能获得奥运冠军这样的好成绩她需要再额外付出多少努力, 但她还是坚持着用一块奥运金牌完整了自己的 体育 生涯,18岁时因为病情不得不选择退役。

退役后的陆莉在国内进修之后又远赴美国,在找到志同道合的爱人之后,两人一起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俱乐部,在异国开启了自己崭新的事业和人生。

陆莉1976年出生在湖南长沙,父亲陆光荣和母亲张月娥都是水工机械厂的职工,在陆莉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她总是在父亲工作的地方玩耍,父亲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很高的工具柜,那时只有三岁多的她站上去毫不犹豫的就朝下跳。

陆光荣看着闺女胆子竟然这么大,身为超级 体育 迷的他看孩子这么活泼也很开心,所以平时总会带着她去户外做一些运动。

陆莉虽然生的小巧但是她的身体却很单薄,经常生病,所以等她稍微大一些,为了让女儿的身体能强壮些,1983年5月,陆莉被父母送到长沙市业余体校学习,夫妻俩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女儿能有个好身体。

但是第一眼看到陆莉的周小林可不这么想,看着面前这个蹦蹦跳跳的女孩,一向很有经验的周小林判断,这一定是个练体操的好苗子。

周小林想要试一试陆莉的胆,于是直接把她抱上了1.3米高的高马上,只见陆莉在高马上一跳,像一只小燕子一样,向周小林“飞”了过来。

周小林问陆莉想不想像孙悟空一样本事大的能翻跟头的时候,小陆莉对周小林说,老师练体操和翻跟头的地方在哪,你带我去看看吧!

周小林没想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竟然会向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她顿时欣喜不已,而陆莉在经过了一周关于身体素质、协调能力、接受能力和胆量测试之后,顺利被体校录取了。

为了送陆莉学体操,陆光荣和张月娥夫妇可是费了不少辛苦,陆莉家住在城南,而体校在城北,每次十几公里都要有夫妻俩接送,实在有些吃力,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差点埋没了一个体操好苗子。

有一次日常训练,周小林突然发现陆莉没有来,他急匆匆地去找到陆莉家,原来因为距离太远,张月娥在送陆莉途中,母女两人都受了伤,所以夫妻俩商量之后决定让陆莉放弃体校训练。

听完陆家夫妇的决定,周小林急坏了,但是对于这样的原因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直到有一天,陆莉冒着大雨找到了周小林。

据陆莉后来回忆说:“没训练两天了,我实在忍不住,那天晚上正好下大雨,我拿了几毛钱,自己坐车跑到湖南省体操训练中心去了,找到周教练,对她说,我一定要练体操”。

小姑娘的执着感动了周小林,于是他去陆莉家说愿意让陆莉与自己住在一起,这样能解决接送问题,陆莉也能继续训练,周小林的真诚感动了陆家夫妇,就这样陆莉的体操生涯得以继续。

在长沙体校与周小林训练了两年之后,1985年,陆莉以自己优越的身体条件和扎实的技术基础成功进入长沙市 体育 学校,成了学校提高班的第一批学生。

校长兼教练的是国际体操裁判 燕呢喃 ,对于陆莉这样的好苗子她当然是爱不释手,为了给陆莉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燕呢喃还与熊景斌、王平一起给陆莉精心制定训练计划。

也因此,陆莉比别的孩子的训练更为刻苦,倒立数数的时候,别的孩子很快就做完了,轮到陆莉,她每次总会多数出十几二十个数来。

功夫不负苦心人,1988年,12岁的陆莉正式调入省体操队,由熊景斌和雷阳对她悉心指教,在他们的训练指导下,陆莉在高低杠、平衡木项目上都取得了飞速的成长。

当时熊景斌一接触到陆莉这个小姑娘,就被她身上那股子倔强、不服输的劲头吸引了,当时正值备战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熊景斌当即决定为陆莉定下一个超前计划,让陆莉在第二届青运会上过招各路高手。

但是亮相容易炸场难,为了让陆莉上场称王,熊景斌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为陆莉设计了一套高难度动作,让陆莉日复一日的练习。

就算练到手上血泡连连,熊景斌也不让陆莉停下,虽然他也心疼,但是竞技 体育 你不吃苦,哪来的荣誉和光环呢。

终于1989年,陆莉在第二届青运会上一举成名,她像一只轻盈的小燕子一样,夺得了属于她的荣誉和掌声。

1990年,陆莉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体操锦标赛高低杠金牌,1991在与成年运动员比赛时,又摘得全国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冠军,同年3月,陆莉正式入选国家队。

这位天才少女一路艰辛也一路同鲜花、荣誉与掌声并行,1992年她更是迎来了自己运动生涯的小高潮,作为国家队队员参加首届世界体操单项锦标赛。

虽然在比赛中最终获得了第四名,但是当她完赛时,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季托夫称赞陆莉说: 这套高低杠技术、动作编排精巧,完成的精彩,使高低杠的发展进入“陆莉时代”。

熊景斌和陆莉顾不得眼前的这一次失利,他们当下要做的就是备战紧接着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但因为陆莉初出茅庐没有积累太多好成绩,所以她被作为候补运动员备战奥运。

而此时巧合的是,奥运选手李莉意外受伤,所以陆莉直接顶替李莉,搭上了奥运会的这趟末班车。

1992年8月2日凌晨2时50分,巴塞罗那 体育 馆内高低杠决赛战况异常激烈,在队友杨波失利的情况下,陆莉顶着压力出场,在此之前美国选手已经获得了9.987分的高分,陆莉无形中又多了一重压力。

因为美国选手的高分,所以陆莉想要夺冠只有获得满分十分才可以,这听起来就是一个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是陆莉却做到了。

陆莉在杠上身轻如燕,最后以一个高难度的后空翻两周下从杠间凌空飞下,稳稳地落在了地上,仿佛一只轻盈的燕子。

屏气凝神的观众在短暂的几秒沉寂之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当场的六个裁判同时给出了满分,最终陆莉以超对手十分的成绩,秒杀场上所有选手,夺得金牌。

在接下来的平衡木比赛中,陆莉又以9.912的分数获得了平衡木项目银牌,一时间媒体对陆莉争相报道,都称她是中国体操队的“秘密武器”。

正如季托夫所说,在巴塞罗那得到全满分的那个夜晚,世界的高低杠项目,真正开启了“陆莉时代”,鲜花和荣誉簇拥着陆莉,这一切都是对她多年辛苦付出的回报,而这种辛苦是超越一般运动员的。

因为陆莉在承受竞技 体育 训练带来的伤病的同时,也要一并承受来自命运的打击,但即使这样,她也从未屈服。

原来早在1987年的时候,陆莉在运动员体检中被发现患有乙型肝炎,不仅如此,陆莉一家三代都是乙肝患者,她的母亲和外婆都是如此,可想这样一个奥运冠军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要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训练中,陆莉的病时常反复,后来到了国家队,国家队就要求熊景斌和陆莉戴手套训练,熊景斌说:

“陆莉的成长道路很曲折,自从她得了这个病,我几乎每天帮她熬药,当时我和她的处境都非常尴尬,吃住都不能与其他运动员一起”。

小小年纪的陆莉就是顶着这样的心理与身体的双重压力,每天坚持训练,直至在巴塞罗那的赛场上那满分的惊艳一跳。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后,陆莉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1992年、1993年陆莉连续获得全国十佳体操运动员称号,国家体委授予她 体育 运动荣誉奖章。

运动员的生涯是辉煌的,但也是短暂的,加上肝病的困扰,1994年,18岁的陆莉选择了退役,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转而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继续深造,开启了自己运动员生涯之外的另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因为从小就开始不间断的体操训练,所以对于文化课的欠缺是每个运动员都存在问题,国家虽然有规定说奥运冠军可以面试入学北京大学,但是环境的改变让昔日荣誉不再显眼,而更多的短板反而暴露出来。

一向要强的陆莉哪能甘于人后,至此她开始恶补式学习,在北大开始了“半隐居”的学习生活, 四年下来,陆莉的几十门功课全部通过了考试,她顺利拿到了北京大学的毕业文凭,在学习上也有了可以傍身的“金牌”。

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陆莉在国内待了一年多,就以“特殊人才”的身份签证到了美国,到了美国之后的她现是在斯坦福大学进修英语,攻下语言关,然后同时在队友办的体操俱乐部任教。

在美国站稳脚跟的陆莉很快就在当地出了名,有好几家俱乐部慕名而来,专门邀请她去任教, 在这期间,陆莉还邂逅了一个帅气的体操教练后来成为先生的肯姆-加森霍。

肯姆-加森霍是美国的跳马名将,跟陆莉是妥妥的同道中人, 两人几乎是一见钟情,一拍即合,***同的爱好与事业让这两个年轻人很快的走到了一起并组建了家庭,不久之后,他们的儿子约翰·戴维出生。

值得一提的是,陆莉的恩师熊景斌还不远万里亲自赴美为自己的得意弟子送上祝福,遥远的距离也没有阻断当年患难与***的师徒情分。

与 体育 打了这么多年交道的陆莉确实对这份事业有着难以割舍的热爱,但因为和俱乐部老板一直以来的分歧,使得陆莉辞职的打算,她准备与与丈夫一起创业。

但就在2002年12月15日她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说,妈妈因肝病恶化病危,陆莉赶忙飞回国守在母亲身边,陪她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2003年初,陆莉的母亲因乙肝永远离开了。

母亲的去世对陆莉的打击非常大,她感叹人生无常,有些事情要赶紧去做不要等,因此她回到美国之后立刻向俱乐部申请了辞职,与丈夫一起创业,开办自己的俱乐部。

陆莉的俱乐部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美国体操协会送的,名叫AAC,即all around champion 全称是“全能冠军俱乐部”,陆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体操协会送这个名字是因为我带出的学生总能夺得全能和团体冠军”。

如今的陆莉已经在美国有了幸福的家庭和固定的圈子,她的俱乐部经营的很好,自己和丈夫既当老板又当教练,一起把事业搞得红红火火。

2008年2月13日,正逢湖南体操建队50周年,陆莉不远万里回到了这个恩养她的地方,大家看到陆莉都非常激动,参加表演的省体操队的队员们就像看到偶像一样,围着陆莉要签名。

陆莉一边乐呵呵地给大家签名,一边嘱咐这些小的师弟师妹们说:“要好好练,加油练哦”。

席间聊起她在美国的生活,陆莉兴奋地掏出随身携带的相机说:“这是我儿子约翰·戴维,他对高尔夫很有天赋,两岁时就打的很好了”。

从陆莉甜蜜的笑容中不难看出她在美国生活得非常幸福,晚会颁奖的时候,陆莉被授予“最佳贡献奖”,当她上台领奖的时候,她非常激动的说:

今天能回到家里真的很高兴,我希望湘军能在奥运会上取得更多金牌,嘱咐 体育 湘军,祝福中国队!

陆莉的人生旅程同时充满鲜花与荆棘,十年刻苦年少成名,却不得不因为命运的玩笑而承受更多的压力,运动员本就是个需要高度毅力与付出的职业,陆莉还要在加上自身疾病的消耗。

但所幸这个坚强的湖南妹子并没有被这重重的困难所打倒,在疾病缠身的时候她仍然能以满分的成绩夺得奥运金牌,退役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学业上也创造了一番成就,自主创业之后她获得了来自业界的最高肯定。

从运动员到学生再到老板的转折与蜕变,这个传奇女子的经历不禁让人感叹,这样想来,其实命运对每个人都非常公平,它会在为你送上鲜花的同时也在你脚下铺满荆棘。

但不同的是,每个人选择对待的方式不一样,而陆莉选择了迎难而上,无论是体操训练的艰苦、带病上场的压力,还是使其自卑的学历之殇,她都一一选择了勇敢面对,而这种学会面对的勇气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

奥运冠军不是一蹴而就,创业老板也不是垂手可得,陆莉能打破疾病的桎梏,在 体育 生涯之外,继续活出自己崭新的别样人生,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