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的为害特点是什么?怎样进行防治?

(1)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余叶脉和叶柄,致使幼苗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3龄以上的幼虫还可钻蛀青椒、番茄果实。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毫米,翅展19~25毫米。灰褐色,头、胸有黑点。前翅灰褐色,基线仅前段可见双黑纹;内横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外斜;剑纹为一黑条;环纹粉黄色,黑边;肾纹粉黄色,中央褐色,黑边;中横线黑色,波浪形;外横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前、后端的线间白色;亚缘线白色,锯齿形,两侧有黑点,外侧在M1处有一个较大的黑点;缘线为一列黑点,各点内侧均衬白色。后翅白色,翅脉及缘线黑褐色。卵圆球状,白色,成块产于叶面或叶背,8~100粒不等,排为1~3层,外面覆有雌娥脱落的白色绒毛,因此不能直接看到卵粒。老熟幼虫体长约22毫米。体色变化很大,有绿色、暗绿色、黄褐色、褐色至黑褐色,背线有或无,颜色亦各异。较明显的特征为: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此带的末端直达腹部末端,不弯到臀足上去(甘蓝夜蛾老熟幼虫此纵带通到臀足上)。各节气门后上方具一明显的白点。此种幼虫在田间常易与菜青虫、甘蓝夜蛾幼虫混淆。蛹体长约10毫米,黄褐色。中胸气门显著外突。臀棘上有刚毛2根,其腹面基部亦有2根极短的刚毛。

(3)生活习性

华北地区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土室内越冬,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全年可生长繁殖,无明显越冬现象,终年繁殖为害。成虫夜间活动,最适宜的温度20~23℃、相对湿度50%~75%。有趋光性。成虫产卵期3~5天,每雌蛾可产100~600粒。卵期2~6天。幼虫***5龄(少数6龄)。3龄前群集为害,但食量小;4龄后,食量大增,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虫口过大时,幼虫可互相残杀。幼虫发育历期11~39天。老熟幼虫入土,吐丝筑室化蛹,蛹发育历期7~11天。越冬蛹发育起点温度为10℃,有效发育积温为220日·度。甜菜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不同年份发生量差异很大;一年之中,在华北地区则以7~8月为害较重。

(4)防治方法

①秋耕或冬耕,可消灭部分越冬蛹。②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③春季3~4月清除杂草,消灭杂草上的初龄幼虫。④人工采卵和捕捉幼虫。⑤生物防治:可采用细菌杀虫剂,如国产Bt乳剂或青虫菌六号液剂,通常采用500~800倍稀释浓度。⑥化学防治: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稀释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5%功夫(氯氟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10%天王星(三氟氯甲菊酯、联苯菊酯)乳油10000倍液,或21%灭杀毙(增效氰·马乳油)4000倍液、20%氯·马乳油3000倍液。50%夜蛾必杀乳油与菊酯伴侣配套使用,对甜菜夜蛾有特效;也可使用25%喹硫磷、40%丙溴磷和特异性杀虫剂50%卡死克和5%抑太保,25%杀虫双水剂与Bt(1∶1)混用,防效较好。⑦生理防治:可采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又名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如国产灭幼脲一号或灭幼脲三号20%或25%胶悬剂500~1000倍液,但此类药剂作用缓慢,通常在虫龄变更时才使害虫致死,应提早喷洒,为此,这类药剂常采用胶悬剂的剂型,喷洒后耐雨水冲刷,药效可维持半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