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首先,整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4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8%,在七县市中排名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3.53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6.08亿元,同比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95.27亿元,增长14.5%。第一、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8%、38.2%和54%,分别拉动GDP增长0.8、3.8和5.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665元,增长8.4%。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1.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工业用电量达到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
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7.8:43.3:38.9。与上年相比,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和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4%,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7%,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927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04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帮扶1 503人;购买公益性岗位1063个,“零就业家庭”动态帮扶率和纯农民家庭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动态就业帮扶率为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5438万人。
第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9亿元,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24.2亿元,林业产值9.5亿元,畜牧业产值3654.38+0.8亿元,渔业产值4.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54.38+0.6亿元。坚持以粮食生产为重点。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819700亩,同比增加1.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0088万亩,增长1.9%,粮食总产量40.67万吨,增长3.5%,连续两年位居全省产粮大县前列;出栏生猪65438头+0.265438头+0.660头,同比增长2%;出栏牛2965438+万头,同比增长1.7%;出栏羊9.6万只,同比下降16.2%;出栏家禽1707950只,同比增长3%;水产品产量31.08万吨,增长4%;其中蔬菜种植面积为11.63千公顷,同比增长0.9%。“两油两叶”加速发展。新建油茶林4.6万亩,全市油茶林面积81.4万亩。“常宁茶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油菜种植40万亩,打造了覃逸、阳泉等万亩示范片。实施烤烟种植面积5.09万亩,收购烟叶8.6万吨,连续三年评为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优秀单位。新建高山有机茶基地3000亩,塔山山岚茶先后在省茶博会和湘茶大赛中荣获金奖。扎实开展“绿化三年攻坚”行动,全年完成造林7.3万亩,造林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先进。
23座小(二)型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广济水库正在加紧坝基工程和公路建设。扎实推进“一流转五服务”,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率先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获评全省农村土地仲裁流转工作先进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484家,分别新增63家和83家;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星级休闲农庄8家,其中五星级1家;打造1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加强农业科技对接。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1.3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在七县市中排名第二。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8.5%,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含集中区)增长9.5%。从轻工业到重工业:轻工业增长8.3%,重工业增长8.9%。从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为15.6%。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7%。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销售总产值307.72亿元,同比下降24.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3%,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如下表所示:
金铜项目是该市的“一号工程”。2013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完成1298.5亩建设用地报批和土地平整,完成厂区和安置小区534户房屋拆迁,确保了金铜项目核心工程如期开工。一期工程于2015竣工并投入试生产。依托金铜项目发展铜压延,成功成为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之一,连续三年获得省财政每年6000万元的专项支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强力引进推动有色化工企业入园,智汇冶金投产,金义粗铅、华兴冶金、红星化工、大宇锌电、一品新能源5家入园企业完成拆迁126户,平整土地521亩,厂房建设全面启动。水口山有色循环产业园被评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现有有色冶炼、深加工、化工企业58家。益阳工业园升级改造。天恒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实现了全市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浙江北峰碳酸钙、广州喜宝鞋业、温州富罗密鞋业等企业先后入驻。
全市建筑业总产值为11.9亿元,同比增长1.25%;全市建筑业增加值为4.78亿元,同比增长2.5%。新增质量资助建筑企业3家,全市共有质量资助建筑企业14家,其中二级质量资助建筑企业2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为6543.8+034.37亿元。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24%的高增速,比衡阳平均水平快654.38+0.654+0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快4.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快8.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43.8+029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国有投资81.5亿元,增长85.3%。全市制造业完成投资39亿元,同比增长10.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543.8+0.24亿元,增长97.8%。
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5.4亿元,同比下降5.4%。我市商品房销售仍处于下降趋势。6月5438-2月65438,商品房销售面积194400平方米,下降44.7%。
年内新开工项目数为140个,同比增加16.7%。80个重点项目(衡阳市39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54.38+085.56亿元。茶长高速公路长宁段完成前期工作。对白松至车田的省道214进行了改建,完成了路基工程并对路面进行了铺油。三白、银燕、达夫、长坂和田燕五条骨干县道已完成大修。青石站开工建设。土谷塘航电枢纽移民安置工程和白松千吨级码头建设进展顺利。南门湖、沂水新城建设加快推进,歌剧院主体工程完工。塔岭水厂扩建工程正式通水。衡阳至水口山天然气长输管道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期、松柏工业污水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动词 (verb的缩写)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39亿元,增长12.4%。从行业来看,零售市场仍主导消费品市场。批发业为518亿元,增长12.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零售业为51.59亿元,增长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7.7%;住宿业0.47亿元,增长7.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7%;餐饮业为915亿元,增长17.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8%。分地区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56亿元,增长65.438+02.7%,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79亿元,增长65.438+03.6%。其中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83亿元,同比增长10.9%。
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实现3.36亿元,同比增长11.5%。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响类下降6.3%,文化和办公用品类增长37.9%,汽车类增长31.1%,日用品类增长28.3%,服装鞋帽针类增长1.5%,化妆品类增长1。8 %。
不及物动词外国经济和旅游业
全市进出口总额11万美元,增长138.7%,提前完成年度计划849万美元,其中:加工贸易1.85万美元,增长2118.3%;对外劳务和经济合作工程项目完成665万美元;境外投资500万美元;对外劳务输出504人。全市有成绩的外贸进出口企业10家,其中新增进出口企业3家;倍增2家进出口企业。引进项目65个,引进资金37.97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2个,到位外资7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9%;引进内资项目53个,到位资金3344438+0亿元,同比增长10.7%。
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12%,接待游客156万人次,同比增长13%。年末全市共有等级旅游区(点)7家。水口山工人体育展览馆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72亿元,增长5.8%。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95万辆。完成货物周转量28.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6%;完成旅客周转量25.02亿人次,同比增长12.9%。
全市邮电业务总量(按不变价格计算)3.73亿元,增长6.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29亿元,增长4.1%;邮政业务总量完成4400万元,增长20.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为104.7万户,同比下降21%。移动电话用户数为49.43万户,同比增长65438户+05.2%。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为118400户,同比增长13.7%。
八。金融、财务和保险
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411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年下降12.7个百分点,低于衡阳市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为654.38+0.79亿元,同比增长654.38+0.02%。中央财政收入2.52亿元,下降21.7%;省级收入为0.8亿元,同比增长1.3%。税收收入大幅下降。全年累计完成税收9.02亿元,下降8.3%,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3%,比上年下降9.1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为38.64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资源勘查、电力信息和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3.3%、97.1%、-14.7%、8.8%、102.3%和40.6%。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56,5438+0亿元,增长14.2%。存款增量在衡阳县市中排名第四,增速排名第三。其中,单位存款为27.07亿元,增长4%;个人存款达到144.5亿元,同比增长15.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5.27亿元,同比增长23.8%,贷款增量和增幅均居衡阳市各县市区第二位。票据融资和中长期贷款增长强劲。全市短期贷款余额25.43亿元,同比下降3.9%;票据融资余额为4.48亿元,同比增长570.22%;中长期贷款余额35.35亿元,同比增长38.1%。
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为2.93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0.83亿元,同比增长25.5%;人身险收入为2654.38亿元,同比增长23.5%。
九。教育、科学和技术
全市共有民办教育机构165所。全市学校(包括公立和私立学校)在职教职工6972人,在校生1.20989万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90%,其中初中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85%。高中阶段在校生15684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7.6%。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达到1464人。2014年财政教育投入达7亿元。全年新增教师370人,其中本市招聘教师150人,特岗教师到位185人,安排公费师范生35人,缓解了教师短缺问题。教师管理更加规范,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师德师风明显改善。全市* * *完成118所合格学校(园)建设,完成7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和23所中心幼儿园建设。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建立校园综合治理群防群控体系,合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2014年,全市高考实现了“考试纪律、考试作风和教育质量”双丰收,高考学生人数取得新突破。二级以上在线人数达1318,较去年净增69人,其中600人以上人数增加34人。初三学业水平考试总平均分为571.36(按实际参考人数计算),比去年提高6.15;全市达标率和合格率较去年均有所提高,合格率居衡阳市第三位。
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57亿元,下降1.0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7项,其中姜妍锌业有限公司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申请专利120件,增长10%,授权专利33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新建省级“12396”星火科技服务站8个,为全市所有农业专业户服务30余次;科技宣传活动3次;开展科技培训3次,培训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600余份,使73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地震科普3次,持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
X.文化、健康和体育
全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 * *登记可移动文物7660处。水口山铅锌冶炼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省内工业遗址“国保”单位的空白。争取国家资金654.38+05万元对中田古厝殿前进行修缮。第三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4年,作品《五月的故乡》《春江水暖》《春江水暖》《梦开始的地方》《不再微笑》等获国家、省、市级奖。歌剧《姚翟青》在湖南省折子戏暨中青年戏曲新人选拔赛中获一等奖。在第一次全国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中,覃逸和新河文化站被评为一级站。全市* * *有22个镇村成立了广场文化活动队伍,队伍人数达158人,人口超过3122人。全年市图书馆新办借书证485张(含儿童),流通读者65216人次,借阅图书49683册。2014年订购报刊241份,购买新书11000册,收集地方文献65份,读者满意率达95%。2014组织26支放映队,投入28台放映设备,在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社区、广场开展公益电影放映。* * *免费公益电影放映8571场次,其中故事片8471场次,科教短片3583场次。
全市共有电视台1家、广播电台1家,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有线电视用户8.63万户,同比增长65438户+00.6%。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864个,其中市级直属二级医疗机构3个,其中二级综合医院2个,中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乡镇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村卫生室708个,民营门诊部43个,其他机构80个(含分院、厂矿等。).卫生技术人员369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07人,注册护士1104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床位3246张。全市“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9.83%,流动人口“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1.36%;全市新增居民健康档案45812人,共计69.62万人,其中电子档案610000人,老年人健康管理88982人,规范管理68324人。2014年全市活产8190人,住院分娩率99.98%,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74.40%。全市7岁以下和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分别为89.98%和84.9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听力筛查率和产前筛查率分别为90.04%、80.93%和20.37%。全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71.31.5万元。全年共培训药学、信息、护理等专业人才370人,培训基层公共卫生人员256人,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3期,对全市778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专业培训。市中医院骨伤科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省中医药管理局将“南站正骨”作为中医独门绝技收集整理并向全省推广。
群众体育渐成格局,全年举办规范性、示范性群众体育活动10余场。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全民健身中心为基点、公共体育设施为网点、农村为重点”的发展格局。财政投资200万元改造体育馆。改造后,体育馆的面积将增加6543.8万平方米以上。在西岭镇泉峰公园、平安村建成了全民健身路径。在76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所有行政村都配备了乒乓球桌和篮球场。竞技体育成绩显著,衡阳市青少年跳水锦标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衡阳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在第十二届省运动会上,运动员珍妮获得女子跆拳道冠军,井磊获得女子摔跤铜牌。衡阳市气排球比赛获二等奖。加强体育人才培养,全年培养重点运动员100人,目前正在培养350人。体育产业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新增体育彩票专营店3家,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909.43万元,同比增长117.4%。
XI。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 * *实施城建项目50余个,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13个,年内竣工项目30余个。* * *完成投资约3.49亿元,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金额都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年内分三期修复主干道破损路面,修复面积1.2万平方米。完成新街十字路口、市委大院、财政局道路油化、消防队人行道改造;泉峰东路改造完成雨污分流及道路工程并通车;尹畅路降坡改造工程完成土方工程。推动拓城建设发展。东一环路一期工程完成主路及部分支路路基;衡桂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完成南三环一期绿化工程、将军西路及其安置点道路路基施工;西一环南段已完成清淤1万立方米、土方回填7000立方米、石方回填3000立方米,西一环大桥已完成8根桩基及附属围堰工程;年内北一环东段完成石方开挖654.38+万立方米,土方开挖20余万立方米。北一环路西段完成雨污分流、路基施工和路面修整;北一环沂水大桥桥面铺装完成。南门湖建设项目完成湖区胡雯路、蠡湖路挡墙、三桥及沥青路面施工;沂水新城风光带防洪堤建设完成80%。新建供气管网50余公里,新建燃气户6000余户,累计超1万户。燃气已为7000多家用户赋能,日均用气量达到1万立方米。年内新建改造城市供水管网28.4公里;塔岭水厂升级扩建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和设备招标采购的90%,农历新年前可通水。白松垃圾填埋场项目完成了电力设施搬迁、清表和拆除工作量的50%;白松污水处理厂和市污水处理厂两个污水处理项目于2008年6月和2月投入试运行。市污水处理厂全年共处理污水507.88万吨,减排任务落实到位;此次雨污分流改造完成了两条主干道,即泉峰东路和车站路。
完成省定减排任务,重金属污染明显减轻,湘江松柏段水质不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达标率97.6%,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76%,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96.9%。投资654.38+580亿元建设水口山危险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项目。一期工程已于去年8月建成投产,可消化危险固体废物38万吨,目前已处置危险废物26860吨。实施嵩屿镉污染治理项目,科学处置废渣8万吨。加强重金属重污染场地治理,对水口山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500多亩土壤进行深度治理。整治了曾家溪、康家溪底泥污染,加大了河道清淤力度。通过水、气、渣立体治理,全面提高了污染物去除率,消除了重金属流入湘江的隐患,降低了对水体的二次污染风险。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运行的基础上,投资4000万元实施二期工程。在水口山,投资9500万元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投资4200万元建设松柏生活污水处理厂。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还投资6000万元建设重金属废水综合处理及资源化项目。这些污水处理厂已如期建成投产,日处理污水5万吨,并顺利通过“国考”和“省考”。郊区投资7500万元的仙灵垃圾填埋场已投入使用。在水口山,投资865,438+0万元新建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垃圾临时填埋场。同时,近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5500万元在各镇村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并增设垃圾车、洒水车等设备,有力夯实了污染防治的硬件基础。所有水源地设立保护标志,基本实现小(二)型以上水库无化肥养鱼,关闭搬迁湘江干流500米范围内规模养殖场93家,圆满完成全省一年两年养殖场搬迁任务。
全市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0起。死亡10人,比去年增加11.1%;重伤10人,比去年下降84.4%。直接经济损失31.33万元,比去年下降6.6%。各项指标均在控制范围内。每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41;工矿商贸企业10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29;道路交通死亡率为1.1.32。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82.86万人,常住户数214.50万人。城镇化率为47.4%。据市计生委统计,全市出生婴儿11923人,出生率为12.7‰,其中政策内出生859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72.1%,性别比总和为11.6: 65438。死亡人数为6261人,死亡率为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4‰。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38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40元,增长12.3%。增速在7个县市区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分别高于衡阳市平均水平0.5、0.8个百分点。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支出1.532元,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3%,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人均住房面积为52.5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215个,在职职工24601人,占年度任务的135%,养老保险基金16910000元,占年度任务的151000%,* *个。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802人,* * *征缴基金3.39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35%;完成“十年养老金调整”,人均月养老金增加177元,* * *向23433名退休人员发放3.779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万余人,享受待遇人数10.5万人,缴费6606.03万元。2014年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为2855.34万元。2649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其中483人参加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参加失业保险总人数60023人,征缴基金1492438+02万元。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有546家,参保人数54307人(其中农民工20626人),征缴基金为11.82万元,890名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为11.5万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8058人,征缴基金721.5万元,享受待遇人数2401.3人,统筹基金支出1.75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5438人+065438人+09675人,基金3563万元,待遇支出65438人+05905人次,待遇支出2695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65438人+0.002人,基金323万元,享受待遇人数65438人+0.93人,发放待遇295万元。参加新农合人数744509人,参合率99.86%。参合农民年度报销最高线为654.38+0.2万元,全市实际住院补偿率(受益程度)为62.63%,其中县乡政策内住院补偿率(受益程度)为75.09%。继续实施五保户无免赔额参合。
全市* * *清理低保对象3342人,新增低保对象1611人。年末全国农村低保人数65438人、29665438人,发放低保资金74565438元,城镇低保人数8425人、9054人,发放低保资金2885.7万元,月人均补偿水平分别达到65438人、028人。继续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分散供养提高到2640元/年/人,集中供养提高到6480元/年/人。全年共为6683名五保老人发放654.38+0534万元。全年共发放医疗救助11万元。全年为860名9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87.6万元;启动基本养老服务补贴,为3000余名符合补贴条件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资金72万元,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为53.4%。为569名孤儿发放生活补贴438万元,并与每名孤儿的监护人签订合同,确保发放的每一分钱都用于孤儿的教育。